■鐘 晨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是治療泌尿系結石的常規(guī)方法之一,與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腹腔鏡切開取石術、PCNL(經皮腎鏡碎石術)、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等共同構成了泌尿系結石病的現(xiàn)代治療體系。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是一種非接觸性、非侵入性治療的技術。其治療原理是利用沖擊波在體外將腎及輸尿管的結石粉碎成粉末狀,再隨尿液自然排出體外。有患者看到“沖擊波碎石”這幾個字,擔心這種手術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事實上,能擊碎結石的沖擊波的確會對腎臟有損傷,但是這種損傷是可逆的。
沖擊波的能量作用于周圍組織、器官、血管等,可引起疼痛、出血等癥狀,對于凝血機制正常的患者一般損傷較小,2~3天后癥狀即可消失,不會留下后遺癥。可以接受這種治療方法的患者,如果重復治療2~3次后仍然不見效,就應改用其他方法進行治療。
從結石本身來考慮,大于1厘米的輸尿管結石、大于2厘米的腎結石,不宜選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因為此類結石被粉碎后容易形成“石街”,阻塞腎臟和輸尿管,導致后續(xù)處理更復雜,還會增加手術難度。此外,鹿角狀和生姜狀的結石也不宜采用此法。
具體來說,以下人群不能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
有尿路梗阻的患者 因碎石后結石無法排出,且容易堆積而加重梗阻,故解除梗阻前不能應用此法治療。
不能治愈的出血性疾病患者 因碎石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尿路的微小損傷,若已有出血性疾病,可能形成大的出血及出血不止。
腎功能不全者 沖擊波碎石可引起腎內微小出血、血腫及水腫,如腎功能不全又需多次碎石治療,則容易加重腎功能損害。
1.盡可能多飲水,每日約3000毫升左右;按醫(yī)囑服用排石藥物;多運動,可爬梯、跳繩、跑步等。
2.腎下盞結石患者需做倒立動作或健側臥位加頭低腳高位,輔以輕叩腰背部,每天3~5次,每次20~30分鐘。
3.較大結石患者碎石后需臥床休息2~3天,然后再開始運動,避免石街形成。
4.每次排尿可將尿液排至容器中靜置20分鐘,棄去上層尿液,觀察碎石是否排出。
5.碎石后可能會有血尿或疼痛,輕者會自行消失,若有嚴重血尿、疼痛難以忍受、發(fā)熱等情況要及時到泌尿外科門診復診。
6.術后兩周須攜帶病歷資料到泌尿外科門診復查,在此期間不可飲酒,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7.如果尿液中發(fā)現(xiàn)結石可將結石晾干,送至醫(yī)院進行結石成分分析,并由醫(yī)生指導平時飲食,更好地預防結石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