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新
(昭蘇縣農業(yè)農村局種子管理站,新疆 伊犁 835600)
昭蘇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昭盆地西段。農業(yè)后備資源多,開發(fā)潛力巨大。昭蘇縣屬于大陸性溫帶山區(qū)半干旱半濕潤冷涼氣候類型。
在基地的示范帶領下,近3年全縣中草藥種苗繁育基地的面積也在逐步擴大、品種在逐年增加、品質不斷提高。
昭蘇縣種苗繁育基地與自治區(qū)民藥所、州藥檢所等科研單位開展合作,對基地生產的新疆紫草、黃芪、黨參種苗進行跟蹤檢測,確定出廠種苗符合國家標準,經檢測基地生產中草藥種苗,等級比例達90%以上,且各藥材有效成份經權威部門測定符合國家藥典標準(2015版)。
昭蘇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昭蘇縣中草藥產業(yè)規(guī)劃,聘請專家制定《昭蘇縣中草藥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實施方案》(2017-2022年),規(guī)劃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中草藥良種選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傳統(tǒng)育種方法和現代生物技術結合,建立中草藥種苗繁育基地,改進育種技術體系,重點培育新疆貝母、黨參、新疆紫草、當歸、麻黃、甘草、黃芪、新疆篙本等中草藥優(yōu)良品種種苗,嚴把種苗生產質量關,研究制定配套的良種繁育技術、種子種苗質量標準及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推進良種產業(yè)化。
昭蘇縣靈草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26日,注冊資金700萬元,公司地址位于新疆伊犁昭蘇縣馨和家園。公司經營范圍:中藥材種植、收購及銷售,預包裝食品、代用茶、農副產品的購銷。
基地田間道路以泊油路道路為主、投入3000萬元新建道路7條,總長9604.75m;投入228萬元完成了基地的供電專線建設;投入1300萬元完成了供排水管網建設,8km地下水網;投入228萬元完成了供電專線建設并新建落地式變壓器1座;擁有高標準大棚8座,有害生物預警試驗站800m2、農作物區(qū)域試驗站600m2。
中草藥種苗基地建有一座智能溫棚、12座高標準溫室大棚,一整套相關設施設備包括試驗使用的育苗缽、育苗盤,田間播種使用的播種機,種苗移栽機,分析監(jiān)測實驗室擁有土壤采樣器,pH計,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原子熒光儀等用于土壤檢測分析儀器。
基地種苗田間生產質量保障措施為:一是建立了標準化種苗生產基地;二是配備先進的檢測儀器設備和加工貯藏設施;三是要有責任心強、技術素質過硬的生產、檢測、儲藏方面的人才;四是健全技術性強、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操作規(guī)程;五是加大種苗抽檢力度,對出庫種苗嚴格檢查,從源頭確保藥材質量 。對出庫銷售的種苗,根據種苗產地、收獲日期、種苗批次進行定期與不定期抽檢;對長勢弱、不達標的種苗堅決予以淘汰或轉商努力做好種苗生產基地的田間檢驗、去雜、去劣等工作。
基地擁有經驗豐富的中草藥種苗育種人才,經過多年的專研摸索,嚴格按照中藥材GAP種植要求,總結出了黨參、紫草、當歸、黃芪種苗繁育技術規(guī)程。
基地內設有培訓教室一間并配備相關設備,擁有中草藥專業(yè)指導教師8名,技術培訓員4人,研究生3名,農藝師3名,專兼職管理人員10名,技術工人15名,并聘請相關專家對基地種苗繁育進行技術指導,以昭蘇縣烏尊布拉克鄉(xiāng)、洪納海鄉(xiāng)、農業(yè)科技園區(qū)為核心,通過建立的種苗繁育生產示范基地、中草藥標準化加工生產示范基地。組織全縣中草藥種植生產企業(yè)、大戶和農民代表到各基地參觀學習,每年開展中草藥種植培訓30場次,年培訓人數達1500人。針對種植區(qū)中草藥種植模式、改良土壤、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規(guī)范化種植生產、規(guī)范化加工生產及綜合利用等進行技術培訓,在各鄉(xiāng)鎮(zhèn)各培養(yǎng)技術能手。
昭蘇縣種子管理站有編制12名,其中領導2名、專業(yè)技術人員10名,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2人。常年開展種子生產和質量監(jiān)管工作,年檢小麥種子生產約666.67hm2,有具備種子檢驗證人員3人,有種子執(zhí)法人員12人,常年開展種子智聯發(fā)芽率和凈度的常規(guī)指標及檢測工作。昭蘇縣種子管理站的技術人員不定期對基地生產的當歸、黃芪、黨參、紫草種苗進行樣品抽檢檢測工作,對種苗的病蟲害及農殘量進行檢測,確保種苗的品質。
在中草藥種苗繁育過程當中,常遭受各種有害生物如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螨類等侵害和不良因素的影響同時危害藥材的病蟲害種類也比較多,針對常出現的病蟲害要以“預防為主”,提倡運用“綜合防治”力求少用化學農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合理使用農藥,把農藥使用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必須施用時,嚴格執(zhí)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中農藥使用要求;嚴格掌握用藥量和用藥時間。必要時可使用中藥材 GAP準許的農藥托布津、多菌靈、百菌清等防治。根據專家指導及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黨參、黃芪、紫草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黨參病害:(1)銹病:開始于5月中、上旬,6~7月份為發(fā)病盛期,葉、莖、花均可被害。防治方法,發(fā)病期噴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敵銹鈉200倍液,7~10天1次,連續(xù)2~3次。(2)根腐?。?一般多在土壤過濕與氣溫過高時。該病較易發(fā)生,發(fā)病初期,近地面須根變成黑褐色,輕度腐爛嚴重時,整個根呈褐色水漬狀腐爛,地上部分枯死。
防治方法:(1)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雨季排水(3)整地時每畝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病區(qū)。 蟲害為地下蟲害,4~5月主要有地老虎,蠐螬為害嫩莖及根部。防治方法是用敵百蟲800倍液和一六0五乳劑1000倍液澆根部誘殺。地面蟲害有呀蟲、紅蜘蛛:可分別用于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霧、50%蟲螟松1000~2000倍液噴霧。
種苗基地生產的內蒙黃芪、黨參、當歸按照國家實施產地檢疫,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昭蘇縣植物保護站進行產地檢疫,符合種苗繁育標準,均無檢疫性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