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星韻幼兒園 吳 瑤
幼兒園屬于啟蒙教育階段,在開發(fā)幼兒心智、啟迪幼兒思維以及培養(yǎng)幼兒能力等方面意義重大,對于幼兒今后的學習以及發(fā)展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幼兒的一生。
近來,人們對于幼兒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作為父母都有一個“望子成龍”以及“望女成鳳”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幼兒的個性化、全面性發(fā)展。因此,身為幼教工作者,其肩負的責任非常艱巨,應當深入挖掘游戲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健康、茁長成長。
經過實際調查研究發(fā)現,很多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未能處理好“游戲”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往往會為了“迎合”家長而刻意在游戲中向幼兒灌輸相關知識,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兒的學習成績,但是非常容易影響到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可能會阻礙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可謂是得不償失。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今天,幼教工作者們應當在充分保證游戲的趣味性、教育性、安全性以及自主性原則的基礎上,從游戲環(huán)境、游戲過程、游戲形式以及游戲內容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充分實現“游戲”與“教學”的融合,為幼兒提供更加全面、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
首先,趣味性原則。游戲趣味性是能夠激發(fā)幼兒參與到游戲中的關鍵,能夠保證這一點,幼兒在游戲玩耍之中才不會感到厭煩,才能在游戲中不斷吸收知識和經驗。
其次,教育性原則。幼兒園游戲的開展應當立足于幼兒的智力發(fā)展以及情感體驗,能夠讓幼兒獲得知識、技能以及品格等多方面的提升。
第三,安全性原則。教師應當對游戲所選擇的材料以及游戲過程進行安全把控,消除游戲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避免對幼兒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傷害。
另外,自主性原則。教師應當清楚自己在游戲中的定位,不要過多地干預幼兒,將更多的時間與自主權留給幼兒,充分體現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性地位。
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教學環(huán)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通過對游戲環(huán)境的設計與營造,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提升幼兒在游戲中的參與興趣,為幼兒展示自我提升一個更加寬廣的舞臺。
對于幼兒園游戲環(huán)境的建設,應當從“硬環(huán)境”以及“軟環(huán)境”兩個層面開始著手,使兩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空間。
首先,從“硬環(huán)境”方面來看:教師應當注重對園區(qū)的區(qū)域環(huán)境進行設置、改造,能夠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如認知發(fā)展、情感塑造、行為規(guī)范、語言訓練等來設置不同的游戲區(qū)域。教師可以將幼兒園的園區(qū)規(guī)劃成分角色區(qū)、探索區(qū)、美工區(qū)、音樂區(qū)、閱讀區(qū)和運動區(qū)等,在不同的區(qū)域內投放不同的游戲材料,讓幼兒看到某些材料之后就能主動投入到游戲中去。
例如:在“探索區(qū)”,教師可以為孩子投放一些廢報紙、易拉罐、舊紙箱以及廢棄水瓶等材料,鼓勵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這些材料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裝飾品或者工藝品,實現“變廢為寶”。隨后,由老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一一點評,并對完成較好的幼兒進行適當的獎勵……另外,從“軟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教師應當改變原有的“命令式”“管理式”教學態(tài)度,能夠放下自己的身姿,選擇一種平等、尊重的方式與幼兒進行交流,消除幼兒在老師面前的緊張感,為幼兒提供一個積極、舒適、寬松的游戲氛圍,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游戲自信心,激發(fā)幼兒的游戲參與興趣,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去。
利用游戲的方式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其目的并不只是為了讓幼兒獲得娛樂性體驗,更重要的是要強化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方面的教育,讓幼兒得到認知、思維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身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特別注重對游戲過程的設計,充分發(fā)揮游戲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幼兒的更好成長與發(fā)展。
例如:在開展“售賣糕點”為主題的游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游戲,幼兒們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承擔糕點制作師、品嘗師、商店售貨員以及顧客等等角色,讓其在相互配合以及交流中感受“商品售賣”的全過程,讓其了解“商店”的運營過程……隨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銀行、醫(yī)院等主題性玩具,讓幼兒們說出其各自的工作內容以及性質。
此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們依然可以分組討論,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來不斷提升自身的生活認知能力……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可引導幼兒對自己游戲中的表現進行自評或者總結,加深幼兒對整個游戲過程的情感性體驗,幫助幼兒對游戲過程進行回顧與思考,提高幼兒對游戲過程中的學習感悟與體驗。
眾所眾知,盡管幼兒對于游戲有著非常大的興趣與熱情,但是如果讓幼兒長時間以及高頻率地玩同一種游戲,勢必會給幼兒造成“索然無味”的感覺。因此,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一種游戲類型的時候,應當在游戲空間方面進行積極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通過改變游戲的形式或者內容,為幼兒帶來“新鮮”的感覺,充分提升幼兒在游戲的中的體驗感和參與熱情。
例如:在開展“熱鬧的馬路”的游戲過程中,很多幼兒都喜歡模仿公共汽車載客場景。但是,在游戲過程中經常出現“客多車少”造成擁擠,以及因室內空間狹小而造成碰撞“行人”等現象。對此,教師可引導幼兒自主商議,如何有效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開火車”“開輪船”等游戲,游戲形式與內容做出相應的改變后,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又能得到良好的激發(fā)。如此一來,幼兒游戲在內容與形式等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拓展與延伸,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兒的游戲體驗感。
采取游戲的方式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yōu)榻處熖峁┝己玫挠螒颦h(huán)境以及游戲類型就可以,那樣與“看孩子”沒有什么區(qū)別。身為幼教工作者,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能夠在游戲內容方面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在游戲中對幼兒滲透人文性教育,促使幼兒得到更加深刻的游戲體驗,讓其在學習豐富的知識、經驗之余,能夠得到品德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例如:在開展“愛護花草”相關的自主游戲時,教師可以從“生命樹”的角度對幼兒進行知識科普,引入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以及族譜等概念,培養(yǎng)幼兒的家庭觀念,讓幼兒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再比如,開展“足球”相關的團隊游戲時,教師應當注重對幼兒進行戰(zhàn)術策略方面的理念灌輸,讓幼兒懂得與隊友之間的相互配合,這樣能夠將“合作”“共贏”等理念深深植入幼兒的心中,這對于其今后的成長以及發(fā)展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游戲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非常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求以及年齡特征,對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趣味性以及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身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在遵循幼兒游戲原則的基礎上,采取優(yōu)化游戲環(huán)境,營造游戲氛圍;設計游戲過程,強化情感體驗;改變游戲形式,拓寬游戲空間;豐富游戲內容,滲透人文教育等全面性舉措,必定可以達到良好的游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