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章燕平
英語閱讀不僅能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而且能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英語分析、解決問題,并具有靈活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講,英語閱讀的有效教學至關重要。
基于不同的閱讀目的和閱讀任務,英語閱讀的策略各有不同,常見的閱讀策略有略讀、尋讀、推理判斷、猜測詞義等。經常性、有目的性進行閱讀策略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強化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使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讓英語閱讀不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而是真正能有所得的一個過程。筆者通過選擇預測這一閱讀策略為切入點,立足自己在一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體會,分析預測策略的作用、預測策略的不同階段和預測策略方法的分類。
預測(prediction)是指在掌握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對未來的事情進行測算,以預先了解事情發(fā)展的過程與結果。作為英語閱讀的策略之一的預測策略,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文章題目、標題、數(shù)字、圖片等來獲得閱讀前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這些信息來猜測、預測文章中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龍去脈和結果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目的、態(tài)度等。預測策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對閱讀的極大欲望,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閱讀富有想象力。有效的預測活動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知識背景,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與文本、作者進行交流,形成預測與文本信息的比較,從而增強對文本的理解,把握文本主題,為下一階段的閱讀活動做好鋪墊。
英語中不同閱讀策略的共同點是都是為了能讓學生加快閱讀速度,降低閱讀障礙,從而更有效地閱讀并有所得。不同的是預測策略從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過程出發(fā),在不同的閱讀階段設計不同的預測活動,增加閱讀欲望和興趣,讓閱讀過程充滿想象力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閱讀,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達到閱讀的最終要求和目的,即閱讀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閱讀技能,從而能更有效地了解信息,豐富知識,學會欣賞,獲得樂趣。
一般來說,預測內容是基于預測心理活動產生的結果。學生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和文本的實際內容進行信息構建,由此產生預測內容。因閱讀個體不同,預測的內容也存在差異。預測內容較之文本實際信息一般或多或少有差異,預測內容是隱形的并且極不穩(wěn)定,它存儲于學生的短時記憶中,并隨著閱讀的進程而不斷被修正。既然是預測,那么預測內容與文本的實際內容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這些都不會影響學生對文本實際內容的理解,相反具有促進作用。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對預測內容逐層篩選,最終達成預測促進文本理解的目的。
預測策略可以分為讀前預測、讀中預測和讀后預測三個階段。讀前預測,即教師指導學生僅閱讀文章標題、首尾段、段落首句等信息,對文章大意做出初步判斷。讀中預測階段,學生細讀文章從中找出具體的信息,并將獲得的信息與自己之前預測的內容進行比較,對自己的預測內容進行篩選,實際是對預測進行修正,進一步向文本所要表述的信息靠攏。讀后預測,即是對讀前預測和讀中預測的歸納整理,同時為本文故事編寫結尾、進行表演或為更多讀后活動做延展。
不同體裁的文章和寫作風格,使預測具有不同的可塑造性。如果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好文本材料所提供的素材設計預測活動,既可以做到不浪費閱讀資源,又可以使閱讀與文本的聯(lián)系更緊密。
標題之所以可以引發(fā)預測,是因為標題總是一篇文章的濃縮,所以標題是設計預測活動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素材。通過標題可以幫助學生預測出作者所關注的話題和文章的體裁。話題和體裁的確定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手段做出預測。通過構成標題的語言單元,也可以對文章所要表述的內容進行預測。
如:Title: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作者通過一個動名詞短語,表達了為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所做的事情,結合標題中的Volunteering,可以引導學生預測出文章的內容應該和志愿者、志愿服務、殘奧會有關。預測告訴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要重點體會為什么要志愿服務殘奧會,從而得出“Helpful”這一關鍵詞。
文章的首尾段經常會給讀者傳遞出非常有意義的信息,通過閱讀文章的首尾段經??梢灶A測出文章的內容大概。首段的作用往往是總領全文,點名題旨,或者表達與主旨有關的某種情感。尾端的作用一般是總結全文,點名題旨,深化中心,呼應開頭,暗示主題,強化作者情感或兼而有之。可以說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要設計預測活動,文章的首尾段是一個很好的素材。
如:在江蘇版譯林教材9B 第三單元的閱讀材料中,(The first para.)Mr. Jiang is a manager of a big company in Sunshine Town. He is always too busy to have any time to relax. “I have to buy a robot so that I can have more free time,” Mr. Jiang thought. So he ordered one from a robot shop;(The last para.) In the end, Mr.Jiang decided to return the robot to the robot shop. Robots can help people a lot, but then can be too much trouble. 通過閱讀,學生了解到了江先生的有關信息和他為什么要買機器人的原因,那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說到“Mr. Jiang decided to return the robot to the robot shop”呢?而且強調了“Robots can help people a lot, but then can be too much trouble”。這些信息對于幫助學生預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非常重要。而教師在設計預測活動時,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重要詞句的關注來達到合理預測、有效預測的目的。
基于句群的預測是對文章中的細節(jié)信息做出預測和判斷,此時需要對一些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有所把握,或者是對一些“信號詞”有所把握,例如表示轉折、并列關系或者遞進等關系的詞匯。
如:在江蘇版譯林教材9B 第三單元的閱讀材料中,文章的第五段一開頭講到 “After a few comfortable weeks, however, things started to go wrong.” 這里就是明顯的過渡句,它所傳達出來的意思是接下來文章信息與前幾段存在意義上的轉換,學生很容易能抓住文章接下來的內容主旨。在講到機器人給江先生的生活帶來混亂時,文章中出現(xiàn)這樣一個句子“When Mr.Jiang got home, he would find his flat in a complete mess: food was laid on the bed; milk was stored in the rubbish bin; coins,bills and his private paper were spread all over the floor.” 通過句中冒號的使用,可以得出冒號后面的內容都是在解釋前一句話,前后內容相互解釋,互為補充。預測行為的意義在于若閱讀障礙存在于任意分句中,引導學生對信號詞或者標點符號前后的任一分句的理解都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另一個分句。
閱讀材料通常會給學生的讀后活動留有很大的空間,這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閱讀有效性,更加可以啟發(fā)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如:江蘇版譯林教材9B 第三單元的閱讀材料中,主人公江先生對自己所購買的家用機器人頗有意見,雖然它在一開始給江先生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隨后出現(xiàn)的麻煩讓江先生后悔擁有這樣一臺機器人,所以江先生打算退回這臺機器人,文章就這樣結束了。在這樣一堂閱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活動設計,啟發(fā)學生預測江先生在退還機器人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或者預測退還的最終結果會怎樣。這樣的預測不僅有利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思考問題,更是將本單元中第五課時(聽力)和第七課時(寫作)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后面的內容做鋪墊。
初中英語閱讀預測策略與其他閱讀策略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但有自己的優(yōu)勢,這種預測策略越來越受到一線英語教師的青睞,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策略,并逐步讓學生形成將這種策略運用到課堂之外的閱讀中去的意識,讓閱讀在生活中得以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