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艷
音樂的自主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學習興趣,提高能動性,所以自主性學習應用到高中音樂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音樂教學,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wěn)定的興趣和愛好。這是高中音樂教學指的目的和方向。其中,積極組織、指導、評價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實踐,尤其師生具有典型示范性質的課堂實踐。
自主性學習法有很多特點,如更加尊重學生的自身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信心,增強求知的欲望,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種學習模式具備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新性、個性化,結合教師的有效指導,可以形成任務驅動式的清單學習以及梯度培植式的助推,進一步形成教學模式,并對今后教學積累經(jīng)驗,匯集教學案例,對于學科教學效益的作用越加明顯。
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高。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的目標需要堅持遵循音樂藝術感知規(guī)律,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過程,正確處理統(tǒng)一與差異的矛盾,結合現(xiàn)實生活,誘發(fā)興趣,改革教學評價方法,加強信息反饋,不斷完善教學改進。
一、模式遇到的制約因素
從學科地位看,高中音樂不參加高考,而應試教育的指揮棒讓師生更加傾向于學習必考科目,精力和專注力即便在課堂中,也很難投入,教學互動的效果,生成的過程等等關鍵節(jié)點必然低效低能。
另外,音樂教學環(huán)境限制性較大。隨著時代發(fā)展,音樂教學需要硬件升級,不僅是器具的數(shù)量、種類、質量的達標,更需要的是交流、實踐、反饋上的互動。必要時候,借助軟件得到第一時間的反饋、評價。
專職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符合自學的指導,能否駕馭指導自主學習的教法,及時有效組織教學,是否具備輔助教學的能力都是關鍵因素。培養(yǎng)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力、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音樂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學生的信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總之,自主性學習對學生音樂的學習有深遠影響。
教師只有充分保障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夠有效提升整個音樂鑒賞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在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下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既讓學生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也讓他們學會了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水平。所以,教師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必須要意識到教學手段在其中的重要程度。首先得要營造一個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更快地掌握課堂知識并提升自身音樂水平能力。
反復實踐,形成系統(tǒng)性探究的教科研是解決教師駕馭課堂,回歸引導教學的必由之路。集體的教研形成案例,進一步形成教學模式,不斷修改,匯聚教學的音像材料是指導今后教學的必要基礎。同時,反復觀摩教學對象,有利于教師通過觀察、思考中診斷學情。
總之,自主性學習讓主導位置歸還給學生自己,明確學習目標,科學的規(guī)劃學習內容,做好詳細的學習計劃都是教師指導的題中之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調整,做到自我評價、聽從交流、反饋合作。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應用到了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指導自主學習實踐模式的新探索
1.創(chuàng)新模式
強調不同課型的自主學習任務清單式的流程,及時對學習效果以及問題有追蹤式的反思和改進,形成有效模式。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黃河大合唱》這一優(yōu)秀作品時,可以讓同學們欣賞郎朗在黃河邊激情演奏時的情景來讓深刻感受當時的震撼力,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如今的便利優(yōu)勢,例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讓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畫面以及音響來切身體會,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感知能力。
2.整合資源
教科研上綜合各種資源,突出微課、直播課、電子作業(yè)提交、網(wǎng)上論壇、作品分享等新興路徑的開拓使用,尤其是小程序、打卡等的推廣,利用網(wǎng)絡資源,在學習指導方式上進行改進,方便課堂的交流、研討,促進課堂生成的可回顧,可評價。例如,在心智型音樂技能教學過程中,某教師利用虛擬的鋼琴軟件代替實體鋼琴,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并利用音高探測軟件檢驗學生對音樂技能的掌握情況,在節(jié)省教學成本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
3.分組教學
突出對個體學習需求的尊重,形成合作交流的小組培養(yǎng)模式,進一步在指導學習中根據(jù)測評的結果,形成程度接近的小團隊教學。音樂課堂實踐是受時空限制的,也是局限于環(huán)境束縛的師生活動。高中音樂課程一般從課型上可以分為鑒賞課、實踐課、唱奏課三種,需要因課制異,同時小團隊教學也有必要。
小班教學根據(jù)學生基本情況,水平程度進行考量,分成相近的一批人作為單位,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基本狀況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任務量,還有助于學生間的交流溝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加強基礎彈奏的時候,可以進行集中教育,如正確歌唱、歌唱時的呼吸方法等。小組課大多以兩、三人為為一組,選取聲帶條件相似的學生,能有助于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間,師生間的互相探討,實現(xiàn)音樂資源共享。對于人數(shù)更多一點的情況,可以開展教學目的是加強學生音樂基礎理論的團體課。例如,鑒賞類型法的課程,以音樂基礎知識講解作為側重,進行輔導。
4.延伸課堂
從課堂向課外,從學習向實踐、展示兩個維度突出實踐活動在整個課堂的比例,以活動育人,以追求實現(xiàn)為目標。例如,要求學生制作沙錘,課前我讓學生收集廢舊飲料瓶,然后在飲料瓶中裝入適量沙粒,這樣一個沙錘就制作成功了。上課時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表演配合,例如聽《瑤族舞曲》時,我讓學生給樂曲加入沙錘伴奏,開始伴奏聲稀稀落落、節(jié)奏不一,隨著音樂的逐漸熟悉,學生從慢慢地能跟上節(jié)奏,到能改變簡單的伴奏形式,并逐漸融入到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力度和速度中去。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