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416000) 彭 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yè)技術推廣站(416000) 田茂盛
農產品檢測實驗室是進行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的重要場所,也是保障農產品安全消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在國家和各級財政資金支持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了各級農產品檢測實驗室,但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現提出以下3項具體改進舉措。
1.完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其適用并持續(xù)改進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體系文件的編寫是其中的基礎,各檢測機構可在《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和《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細則》的框架上編制符合自身實驗室實際情況和工作狀況的體系文件,確保實驗室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強體系文件的宣貫培訓,充分重視質量控制的重要性①人員是實驗室的核心要素,實驗室要建立健全學習制度。有效實施人員培訓,可采取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內部培訓重點針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解讀、檢測基礎知識、儀器設備操作知識、質量監(jiān)督和實驗室安全管理等,外部培訓重點針對上級主管部門專家技術講解,同行之間的技術交流,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內審員等人員的技能提升等,不斷提高人員技術水平和實驗室管理水平。②實驗室質量負責人要嚴格按照質量控制程序執(zhí)行質量控制活動。根據檢測活動的開展情況,合理安排質量控制計劃。如新增儀器設備或儀器設備維修后要進行核查檢測;新人上崗除了常規(guī)能力考核外,還要增加質量監(jiān)督頻次;新方法使用、標準更新等要加強質量控制。
3.加強內審及管理評審,做好跟蹤糾錯與預防工作建立監(jiān)督機制,落實跟蹤糾錯與預防工作,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良性運行。在確定質量風險之后,相關人員要對管理體系進行調整、修訂、改進和完善,質量負責人須督促、跟蹤、糾正,使預防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充分發(fā)揮質量監(jiān)督員作用,加大監(jiān)控力度,識別潛在風險,落實監(jiān)控措施,防止工作偏離,使質量管理體系始終處于可控狀態(tài),運轉持續(xù)、健康、有效。
4.防治①物理防治。煙粉虱對黃色,特別是橙黃色有強烈的趨性,可在溫室大棚內設置黃板誘殺成蟲。每667平方米設置25~30張,置于植株同等高度或略高于植株。7~10天后,黃板粘滿蟲或黃板黏性降低時更換。②生物防治。在溫室大棚內釋放麗蚜小蜂、瓢蟲等天敵,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③藥劑防治。黃瓜、番茄生長早期,大棚內煙粉虱初現時,每667平方米可選用33.3~40毫升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噴霧防治,重發(fā)時隔7天再噴施1次,安全間隔期3天;或每667平方米選用30~40毫升22%螺蟲·噻蟲啉懸浮劑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3天;也可每667平方米選用30~400克的3%高效氯氰菊酯煙霧劑熏煙。以上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可加強防治效果。(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