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滕華容
(安徽省阜陽市林業(yè)科學技術推廣站,安徽 阜陽 236029)
薄殼山核桃是安徽省近10年來重點推廣和發(fā)展的主要木本油料樹種,也是國外引入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多用途樹種。該樹種適應性強,區(qū)域分布廣,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景觀效果和綠化美化功能,成年樹堅果收益豐厚、木材價格昂貴、防風固沙效果良好,是集經濟林、生態(tài)林、 用材林等多種用途于一身的理想樹種。
經過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我省薄殼山核桃栽植面積得到迅猛發(fā)展,育苗方式和造林質量不斷提高,早期營建的豐產園陸續(xù)進入結果期,造林成效日益顯現(xiàn)。同時,作為一種外來樹種的引進推廣和一項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薄殼山核桃生產栽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不容忽視。為進一步規(guī)范和提升建園經營技術水平,鞏固和利用科研技術成果,早日實現(xiàn)豐產優(yōu)質高效的經營目標,現(xiàn)將薄殼山核桃建園栽培技術匯總如下,以期為廣大經營企業(yè)和種植大戶提供參考。
用于豐產栽培的經營地塊,要符合相關政策要求,以利于長期生產經營,應具備交通便利、就近水源、遠離污染源、人力資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酸堿適宜、采光良好無遮擋等條件。對于條件差或規(guī)劃不合理的已建果園,要逐步改善道路、灌渠等基礎設施條件,根據(jù)實際需求,適度改造完善。
主栽品種是建園經營的主要培育品種,是創(chuàng)造收益和產出的主要目標對象。主栽品種的正確選擇,是果園經營獲得豐厚回報的基礎。按照當前市場需求,以堅果成熟早、個大、殼薄、品相好、質量優(yōu)的中大型果粒品種較受歡迎。建園面積不大的園區(qū),主栽品種一般1~2個為宜,以便于采收分類。從當前栽培整體情況來看,波尼是適合于全省種植的中大粒品種,適應性強,堅果商品性好,也是全省大力推廣的主栽品種。而作為早果密植栽培,亞林64、760及威奇塔等品種表現(xiàn)良好,可以在一定區(qū)域內作為主栽品種或與波尼一起配置栽培。
授粉品種是為主栽品種完成授粉過程而配置的輔助品種,其雄花花期要與主栽品種雌花花期相吻合,保證主栽品種能夠如期完成授粉受精過程,克服雌雄花期不遇帶來的影響。授粉品種的多少,要根據(jù)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間能否相互完成授粉過程以及授粉品種能否全程提供有效花粉、授粉品種堅果價值等確定。授粉品種的數(shù)量,一般為1~2個。在花期匹配的基礎上,商品性好、效益高、成熟期與主栽品種一致的授粉品種應優(yōu)先選擇。
品種數(shù)量及配置比例:一般果園生產,建議全園選用品種2~3個,規(guī)模經營選用品種3~4個,不超過5個。授粉品種株數(shù)可根據(jù)品種配置需求和堅果效益等靈活掌握,一般占植株總量10%~40%左右。
苗木規(guī)格:實踐證明,采用大規(guī)格苗木建園對造林成活率、結果年限、堅果收益均有明顯影響。大規(guī)格苗木建園,成活率相對較高、結果較早、產量也更為可觀?!?+1”品種嫁接苗要要求:d(地徑粗度)≥1.0 cm,h(高度)≥1.3 m;“2+1”品種苗要求:d(地徑粗度)≥1.8 cm,h(高度)≥1.6 m;主根長度≥30 cm,根幅≥40 cm。
育苗方式:用于建園的嫁接苗一般可分為地播苗、土球苗和營養(yǎng)缽苗。整體而言,地播苗管理簡單、生長健壯、苗木成本較低,但苗木個體差異較大。營養(yǎng)缽苗須根量大、單位面積產苗量高、成本高、效益好,整齊度高。土球苗比裸根苗增加了起苗成本,育苗成本大大低于營養(yǎng)缽苗,栽植效果稍遜于營養(yǎng)缽苗,但對育苗地表層影響較大。
從建園效果來看,營養(yǎng)缽苗和土球苗建園成活率更有保證,更有利于減少移栽后個體間的緩苗差異,能夠保持整體園區(qū)林相的整齊一致性。尤其是干旱年份建園,營養(yǎng)缽苗效果明顯,有條件的應優(yōu)先選用。
株行距大小,對后期產量和栽植效果影響較大。設置株行距要根據(jù)園區(qū)立地條件、品種特性及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確定。土壤肥力較差、土層較淺的丘崗地以及樹形較小、結果較早品種,如威奇塔、亞林760、亞林64等可以適度密植。而對于土層深厚肥沃、雨水充足的地區(qū),以及栽植品種樹形高大、有間作需求的,則可加大株行距建園。建議皖南及江淮地區(qū)建園,宜采用6 m×6 m、6 m×7 m至8 m×8 m株行距;皖北采用8 m×10 m、9 m×10 m、10 m×10 m或10 m×12 m、12 m×12 m株行距。
定植穴一般要求100 cm×100 cm×100 cm,不小于80 cm×80 cm×80 cm,以利于水分儲存和根系生長。
有機肥的施用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也可在樹穴底部填鋪30 cm的作物秸稈、樹葉、雜草等,然后倒入土雜肥、農家肥、菌菇廢料等30~50 kg,加入3 kg的有機餅肥或2 kg鈣鎂磷肥加0.2 kg的三元復合肥,混合均勻后上部再填入20 cm的表土,灌水沉實備用。
將苗木放于沉實后的樹穴中,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保持苗木根頸處與地面基本一致。做水圈、澆透水、蓋土、 覆膜,樹體包裹地膜保水。
選擇有4~6個飽滿芽處定干,定干高度一般在1.2 m~1.5m,也可結合間作模式適度調整定干高度,果用園一般不低于1.0 m,不高于1.8 m。
肥水管理是栽植當年的重點工作,全年要保證苗木水分的充足供應,干旱季節(jié)及時澆水。苗木發(fā)芽后,10~15 d噴施1次0.2%~0.3%尿素+0.2%的磷酸二氫鉀。6月中下旬,結合澆水追施少量尿素1~2次。葉面施肥,全年生長季均可進行。以后每年10-12月進行1次秋施基肥,3-8月追施尿素、復合肥3~4次。
薄殼山核桃豐產樹型以主干疏散分層型為主。前3年是幼樹整形修剪的關鍵時期。原則上,第1年定干后要促進苗木生長旺盛,選留4~5個健壯芽,培養(yǎng)1個中心干和3~4個粗壯、分布均勻的主枝。冬季對中干和各個主枝進行短截,保持骨干枝生長旺盛,增大骨干枝尖削度和負載能力。每年8-9月份,根據(jù)主枝粗細和生長勢,進行拉枝調角,主枝與中干夾角一般保持在60°~75°較為適宜,角度過大生長勢弱,不利于主枝培養(yǎng);角度過小生長過旺,不開張,不利于通風透光。第2年繼續(xù)培養(yǎng)骨干枝,控制背上枝,并通過拉枝、摘心、拿枝等技術措施,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形成。冬季修剪,根據(jù)主枝長度,保留飽滿外芽短截,并同時注意側枝培養(yǎng)。生長過旺的中干,冬季可以不短截,而于春季發(fā)芽前進行刻芽,促發(fā)營養(yǎng)枝;中干一般或較弱的,于飽滿芽處短截,促進中干旺盛生長。
一般經過3年培養(yǎng),第1層主枝已經成型,幼樹開始少量掛果。營養(yǎng)缽苗和短枝型品種建園,第3年掛果率可達85%以上,波尼裸根苗第3年掛果率45%左右。第4年,加強管理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形成和早期產量提升,著手培養(yǎng)第2層主枝,逐步進入結果期正常管理。
病蟲害防治也是栽植當年的重點工作,尤其是4月初發(fā)芽后小袋蛾和5月底6月初金龜子成蟲防治,尤為關鍵??捎?.8%阿維菌素3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噴霧,可兼治黑斑病和防治紅蜘蛛。苗木地徑生長至3~4 cm粗后,重點做好星天牛的防治。防治方法:每年3-4月,對樹干內有蟲糞排出的蟲孔進行1~2次藥液注射(藥劑選用1∶10的敵敵畏);5月底樹干噴施8%微膠囊水懸劑——綠色威雷300~400倍液,毒殺天牛成蟲;6月初至8月底,人工捕捉天牛成蟲;7-8月,新鮮排糞孔注藥敵敵畏藥液,防治天牛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