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祥(陜西省永壽縣園藝工作站,713400)
蘋果樹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分大部分來自施肥,科學合理的施肥關系到樹勢、產量、品質、效益,以及果樹壽命。筆者在下鄉(xiāng)時發(fā)現,許多果農施肥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施肥效果不佳,果園效益低下。為此,筆者就蘋果樹施肥注意事項總結如下,供廣大果農朋友參考。
蘋果樹根系生長全年有3個高峰期,這3個高峰期是樹體吸收養(yǎng)分的最強時期,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第1次高峰期在春季,渭北旱塬一般從3月下旬至4月中旬,也是第1次追肥的關鍵時期,關系到開花坐果;第2次生長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是全年發(fā)根最多、根系吸收功能最強的時期,也是消耗養(yǎng)分最多的時期,是第2次追肥的關鍵時期;第3次高峰期為秋季生長高峰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這次是施基肥的關鍵時期,對提高樹體貯備營養(yǎng),促根壯樹有重要意義。施肥要圍繞根系生長的3個高峰期進行,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以復合化肥為輔,中微量元素肥作為補充,這樣可發(fā)揮長期肥效和短期肥效的作用。
有機肥營養(yǎng)成分全,養(yǎng)分含量高,所含礦質營養(yǎng)較多,不僅能給土壤及時有效補充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還能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平衡土壤營養(yǎng),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透氣性,防止土壤出現板結、鹽化現象。試驗證明,長期施用有機肥,蘋果樹體生長健壯、抗性好,果實品質尤其是內在品質高,容易實現穩(wěn)產。
蘋果樹施肥量的多少取決于樹勢的強弱。施肥量充足,則幼樹成形快,結果樹樹勢強,果實品質優(yōu),病蟲害少。如果樹勢較弱或結果量大,就要加大肥料的投入。試驗表明,在渭北旱塬,盛果期蘋果樹應按每生產1千克果施入腐熟有機肥1.5~2.0千克;若施化肥,則應按每百千克產量需施純氮、磷、鉀的比例為1∶0.8∶1.2為宜;鈣、鎂、鐵、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肥,要根據蘋果樹生長情況而定,適量施入,不可過量,否則適得其反。如:鈣缺乏,容易引起苦痘病,但補充過多,影響果樹對氮和鐵的吸收,容易造成黃葉病。因此,蘋果樹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過量則會造成營養(yǎng)生長旺盛,難成花;過低則會造成樹勢衰弱,抗病性差,花芽質量差。因此,蘋果樹科學施肥要遵循“弱樹多施、旺樹控肥、結果量大多施、結果量少少施”的原則,以保障蘋果樹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
各種營養(yǎng)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動性不同,施肥深度應該有所不同。氮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很強,即使淺施,也可滲到根系分布層內,供果樹吸收利用。因此,無論基肥或追肥施肥中,都要適當淺施;鉀肥移動性差,磷肥移動性更差,故磷、鉀肥宜深施。蘋果喬化樹根系強大,分布深而廣,施肥宜深,范圍要大,其80%的吸收根水平分布在主枝延長頭垂直投影下的外緣,垂直分布深度在40~60厘米,故施肥深度以40~60厘米為準;矮化中間砧及自根砧樹根系分布淺,分布范圍小,施肥時應以淺施、小范圍為宜。矮化中間砧樹吸收根水平分布與喬化樹一致,施肥時深度30~40厘米。自根砧樹吸收根垂直和水平分布更淺,施肥深度20~40厘米,施肥范圍離主干40~50厘米為宜。
施肥前務必將各種肥料混合拌勻,施入后必須與土再次拌勻,然后填埋。有些果農為圖省事,將肥料撒在樹行間,用旋耕機深旋,這種方法對須根損傷極大,是不可取的。具體的施肥方法有以下幾種。
(1)穴施。喬化樹在主枝延長頭垂直投影下的最外緣向內1/3的范圍內,挖成分布均勻的若干個小穴,將肥料混合、施入、拌勻、埋好即可。中間砧樹和自根砧樹株距小,又有苗木支架,此方法不適宜。
(2)條狀溝施。在果樹行間或株間挖條狀溝施肥。喬化樹在樹冠相對的兩側,分別挖平行的施肥溝,挖溝時從樹冠外緣向內挖20~40厘米寬,長度依樹冠大小而定,將肥料施入,拌勻埋好即可;中間砧樹和自根砧樹株距較小,又有支架系統,建議在行間挖條狀溝,溝寬20~40厘米,中間砧樹從樹冠外緣向內挖,自根砧距離主干40~50厘米為宜。
(3)環(huán)狀溝施。喬化樹在樹干周圍,沿著樹冠投影的外緣,挖1條寬20~40厘米的環(huán)狀溝,將肥料施入,拌勻,回填填可;中間砧和自根砧樹樹冠小,株距近,又有支架系統影響,不建議采用此方法施肥。
(4)放射狀溝施。從樹冠邊緣的不同方位開始,向樹干挖4~8條放射狀溝,長度依樹冠大小而定,寬20~40厘米,將肥料施入,拌勻,回填即可。每年施肥溝的位置要變換,并隨樹冠的擴張而外移。
(5)水肥一體化。對于沒有安裝滴灌系統的喬化蘋果園,可采用施肥槍施肥,根據樹冠大小,每株選5~6穴,每穴注射水溶肥1.0~1.5千克;安裝滴灌系統的中間砧和自根砧果園,選用質量較好的水溶性肥料,結合果園滴水施入。此方法只適用于生長期追肥,果樹秋施基肥仍然采用以上幾種方法。
蘋果樹生長不僅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也需要充足的水分,渭北旱塬降水量不均衡,春旱伏旱十分嚴重,如果春夏缺水,可導致新梢生長受阻,葉片發(fā)育不良,光合作用降低,開花不整齊,甚至幼果因失水而脫落。如果發(fā)芽前和5—6月追肥時土壤水分含量低,肥料分解困難,樹體所需養(yǎng)分補充不及時,導致生長勢減弱,產量顯著下降,花芽不良。特別是肥料集中在根系分布區(qū)而不能及時分解,濃度過高容易引起燒根。因此,在春季和夏季追肥時要及時澆水,以促進肥料的分解。澆水時應注意的2個問題:一是發(fā)芽前追肥是以速效氮肥為主,如追肥后馬上澆水就會造成氮的流失,正確的方法是先澆透水,再施入肥料,可極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二是5—6月澆水時,要選擇早晨或傍晚澆水,不宜在中午或下午的高溫時段進行,以免土壤突然降溫導致根系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