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根瓊 陳立暢 周惠娟 謝青 賴榮陶 蔡偉
患者,男性,58歲,因“反復間歇發(fā)熱2月余”于2020年7月27日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感染科。患者2020年6月初體溫升高,最高達39 ℃,無畏寒,無咳嗽、咳痰,無胸悶、氣促,無惡心、嘔吐,無尿頻、尿急,無皮疹、關節(jié)疼痛。就診于當地醫(yī)院,查胸片示“肺炎”,予輸液與口服藥物(青霉素、阿奇霉素、酚氨咖敏片、左氧氟沙星等)治療10余天,復查胸片示“好轉”,但仍有反復發(fā)熱。6月23日,體溫高達40 ℃,就診于上海中山醫(yī)院,查胸部CT示“肺炎已愈”,查血常規(guī)示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稍升高,余無明顯異常(具體報告未見)。6月24日第一次入住我院感染科,先后予莫西沙星、頭孢哌酮鈉舒巴坦抗感染及保肝、抑酸、控制血糖、控制血壓等支持治療。在我院完善相關檢查:腹部B超示“肝臟大小形態(tài)正常,肝囊腫;膽囊壁增厚水腫;脾臟無異常;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之一約25.6 cm×11.3 cm,淋巴門結構不明顯)”;PET-CT未見后腹膜淋巴結有代謝增高表現(xiàn),顯示“脾臟內多發(fā)點狀、團片狀代謝增高病灶,惡性病變可能,SUV值11.7(低于盆腔內考慮炎癥改變的SUV值19)”;腹部增強MR示“脾臟存在契形異常信號,脾梗死可能”。當時考慮“細菌栓子導致脾梗死可能大,致間歇性菌血癥”,抗菌素升級為美羅培南,暫不予脾臟穿刺。抗-HCV (+) 、HCV RNA 1.55×105IU/mL 、GT 6n型,考慮“6n型慢性丙型肝炎”,予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抗病毒治療。T-SPOT.TB A抗原 41/B抗原 12,多次痰中未找見抗酸桿菌,患者訴有肺結核治療史,考慮“既往結核感染”。7月9日患者出院,出院時體溫37.5 ℃,至外院繼續(xù)完成抗菌療程。7月20日患者再次出現(xiàn)高熱,最高體溫40 ℃,伴有畏寒、咳少量白色粘痰、惡心及頭部不適,予服新癀片及左氧氟沙星片后每日可熱退3~4 h,之后仍回升至39 ℃左右,遂于7月27日第二次入住我院感染科?;颊咦园l(fā)病來近2個月,體質量下降約10 kg。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7年;冠心病病史1年余,分別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2月行PCI術;糖尿病病史4月;確診慢性丙型肝炎1個月;否認腎臟病病史。有長期飲酒史,現(xiàn)戒酒1年余。其父母及姐姐有高血壓及冠心病病史,否認家族遺傳性疾病史。第二次入院查體:神清,精神可,肝掌(+),無蜘蛛痣,皮膚鞏膜無黃染、瘀點瘀斑,兩肺未聞及干濕啰音;腹平軟,未見靜脈曲張,無壓痛、反跳痛,肝于右鎖骨中線肋緣下11 cm可觸及、劍突下3 cm可觸及,質硬,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陰性,肝腎區(qū)叩擊痛陰性,墨菲氏征陰性,雙下肢無水腫。陸續(xù)完善相關檢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 43 mg/L,中性粒細胞% 72.1%、淋巴細胞% 16.3%、單核細胞% 10.7%,余無殊。肝功能:前白蛋白 77 mg/L,ALT 223 IU/L,AST 114 IU/L,γ-谷氨酰轉肽酶 237 IU/L,總膽紅素 13.8 μmol/L,白蛋白 29 g/L;腎功能未見異常;免疫球蛋白示IgE 221.0 IU/mL,余陰性;自身抗體(ANA、ENA、ANCA、肝炎相關抗體)均陰性;紅細胞沉降率正常;鐵代謝示缺鐵表現(xiàn),銅蘭蛋白陰性;β-1,3葡聚糖、內毒素、降鈣素原均陰性,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陰性,抗-HCV(+),HIV、梅毒抗體均陰性,外周血新型隱球菌乳膠凝集試驗陰性;腫瘤標志物示CA-125 60.3 U/mL、CA-199 36.5 U/mL、鐵蛋白 2 162.0 ng/mL;甲狀腺功能基本正常;扁桃體分泌物、中段尿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均陰性,尿、糞檢查陰性,呼吸道常見病毒陰性。復查T-SPOT.TB A抗原 47/B抗原 21,多次痰涂片未找見抗酸桿菌。腹部B超示“肝腫大(長+厚 109 mm+75 mm,右葉斜徑 175 mm),肝內膽管輕度擴張,脾稍厚,門靜脈增寬,肝囊腫”。心臟超聲示基本正常。胸部CT示“間質性肺炎改變;兩肺氣腫,兩肺斑結節(jié)、索條影,右上肺鈣化灶;兩側胸膜增厚”。淺表淋巴結B超未見明顯異常。上腹部+盆腔增強CT示“脂肪肝;脾稍低密度影,擬炎性病變可能”。腹部增強MR示“肝臟腫大,肝損改變;脾稍大伴鐵沉積,脾臟楔形異常信號,擬炎性病變可能;膽囊壁水腫;少量腹水;肝門淋巴結腫大;肝臟囊腫”。住院期間,患者曾出現(xiàn)一過性胸悶氣促、氧飽和度下降。相較1個月前的腹部影像學檢查,肝臟顯著增大,且有右上腹壓痛。為明確是否存在肝臟淋巴瘤或其他浸潤性疾病行肝穿刺活檢。因長期發(fā)熱,完善骨髓穿刺,骨髓涂片及基因、流式細胞學均無明顯異常。同時詳細追問病史,家屬回憶10年前曾患肺結核,予抗結核治療2個月。結合患者未規(guī)范治療肺結核病史,8月3日查痰X-pert示“檢出結核分枝桿菌,量低;未檢出利福平耐藥基因”。患者發(fā)熱原因考慮為“結核”,予轉上海市肺科醫(yī)院進一步治療。出院診斷:1、感染性發(fā)熱(結核可能);2、肺結核(痰X-pert陽性);3、高血壓;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后狀態(tài));5、慢性丙型肝炎;6、酒精性肝炎;7、2型糖尿病。
患者出院后病理報告回報。骨髓穿刺病理未見明顯異常。瑞金病理科肝臟穿刺病理:慢性肝炎,炎癥2/4級,纖維化1/4期,局灶匯管區(qū)見少量多核巨細胞,免疫組化未提示淋巴細胞異常表型,未檢測到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的DNA核酸片段,需考慮病毒性或藥物性。復旦大學醫(yī)學院病理系肝臟穿刺病理:結合臨床HAV-HEV(-),提示DILI,請臨床詢問服藥情況以進一步確診。追問患者發(fā)病前無明確可疑藥物服用史,故藥物性肝損傷暫不予考慮。
討論結核病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占各器官結核病總數的80%~90%。肺結核臨床類型主要分為:1、原發(fā)性肺結核,2、血行播散性肺結核,3、繼發(fā)性肺結核,4、氣管與支氣管結核。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盜汗、乏力、咳嗽、咳痰、咳血、腹痛、腹脹等,也可表現(xiàn)為肝腫大[1]。找到結核分枝桿菌為診斷本病的金標準。
本例患者肝穿刺病理可見淋巴細胞、上皮樣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組成的微小肉芽腫形成。肝肉芽腫性病變多見于多種疾?。?1)感染:最常見于肝結核,尤其是急性粟粒性結核,病理上肉芽腫多分布于匯管區(qū),可不出現(xiàn)干酪樣壞死,抗酸染色陽性率不高[2],其他還有鳥分枝桿菌感染、隱球菌感染、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血吸蟲病、麻風病、布氏桿菌病及Q熱;(2)腫瘤:尤其易見于淋巴瘤和腎癌;(3)自身免疫病,多見于結節(jié)病和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韋格納肉芽腫和風濕性多肌痛亦可見;(4)藥物,包括別嘌呤醇、磺胺、氯磺丙脲、奎尼丁等;(5)特發(fā)性結核。
本例肝臟病理特征及免疫生化指標不支持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尤其是肝臟淋巴瘤,病史中無相關可疑藥物服用史,不考慮藥物性肝損傷,有飲酒因素,但本例表現(xiàn)不符合酒精性肝炎。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和既往結核未規(guī)范治療,不能排除肝結核。肝結核為全身播散性結核的表現(xiàn)之一,在所有活動性結核中僅占1%,其中79%為粟粒性肝結核、21%為局灶性肝結核,膽道結核罕見。肝臟血運豐富,動、靜脈乃至淋巴管途徑均可致結核菌播散至肝臟。若結核菌由肺感染灶經肝動脈入肝,則主要表現(xiàn)為粟粒性病變;若通過門靜脈或胃腸淋巴管自腸道入肝,則主要表現(xiàn)為局灶性病變。結核性肝膿腫通常由局灶性肝結核進展而來,但也可繼發(fā)于粟粒性肝結核。肝結核臨床表現(xiàn)通常無特異性,常見的表現(xiàn)為肝腫大、發(fā)熱、呼吸系統(tǒng)癥狀、腹痛、體質量減輕等,本例患者存在以上5項臨床表現(xiàn)(包括干咳、胸悶氣促),一些較少見的臨床表現(xiàn)有脾腫大、腹水、黃疸等。當患者合并以下臨床表現(xiàn)或檢查結果時可考慮肝結核,需綜合診斷[3]:(1)長期不明原因的發(fā)熱、盜汗、消瘦、乏力、食少等一般結核桿菌感染癥狀;(2)慢性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肝大、壓痛或右上腹結節(jié),肝區(qū)包塊;(3)實驗室檢查有輕中度貧血,血沉加快,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可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4)有結核病史或結核接觸史,發(fā)現(xiàn)肝外結核病灶,并排除腫瘤或細菌性肝膿腫等疾??;(5)診斷性抗結核治療有效;(6)腹部B超或CT等影像學檢查等提示肝內占位性病變。診斷肝結核的金標準仍為病理組織檢查。肝結核的基本病理改變?yōu)槿庋磕[性病變。粟粒性肝結核的肉芽腫特征為:肝小葉內直徑0.6~2.0 mm的結節(jié),彌漫分布于整個肝臟。局灶性肝結核的肉芽腫特征:門管區(qū)周圍直徑>2.0 mm的結節(jié),局灶分布。肉芽腫可為壞死或非壞死(干酪樣或非干酪樣),約在51%~83%肝結核組織中發(fā)現(xiàn)典型的干酪樣壞死改變。但由于肉芽腫見于多種疾病,肝臟病理見肉芽腫表現(xiàn)僅有提示作用,并不能確診。需對病理組織行微生物學檢查,包括抗酸染色、PCR。肝組織抗酸染色陽性率僅25%、PCR陽性率86%。由于臨床上診斷肝結核存在較大困難,病理也可誤診,故臨床上需綜合判斷,尤其是根據抗結核治療后肝臟的變化進行診斷。
本例患者予利奈唑胺及莫西沙星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2 d后體溫明顯下降,4 d后肝肋下縮小至8 cm,壓痛顯著減輕。轉上海市肺科醫(yī)院繼續(xù)抗結核治療,6個月后患者康復??菇Y核化學治療是結核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整個療程分為強化期和鞏固期兩階段,主要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療過程要遵循“早期、適量、聯(lián)合、規(guī)律、全程”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