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蕾
端午節(jié)快到了,按照慣例又要開始準備做香囊了。我所做的傳統(tǒng)配方是玉屏風散加味,買齊了藥材,磨成粉,拿出網(wǎng)購來的空袋子,就可以灌裝了。
家里的鐘點工阿姨看見了,嗤之以鼻:“這么難看的袋子還要花錢買,我們安徽老家……”向往之,垂涎之,可是,可是,你倒做一個好看的我看看!阿姨一聽,馬上撂下掃帚,指揮我去備料。
第一,要各種花色的土布。家里沒有?那就好看的碎布。也沒有?那就好看的舊衣服。舊衣服不好看?喏,就那塊月餅盒的里襯布!還要有紅色的布,喜慶!還是沒有?好吧,妹妹貢獻紅領(lǐng)巾一條。
把布根據(jù)袋子形狀需要裁剪、縫合,把其他布剪成一些小塊。
第二,要蒜薹。干啥?做穗子。蒜薹還能做穗子?一頭霧水,趕到小區(qū)門口菜攤現(xiàn)場采購一把。把蒜薹的梗剪成小段,把碎布、蒜薹段間隔著串起來,就是穗子。
第三,要五彩的線。干啥?搓五股線。紅、黃、綠、黑、白各一根,翻箱倒柜備齊。太細?湊合吧。把五根線搓成條,就是掛繩;如果想粗一點,可以幾股一起擰。
好,灌裝藥粉。裝藥,縫合封口。完工啦!
這個香囊在鐘點工阿姨眼里仍然是“難看的”,因為“誰會用這種布做香囊,咱們老家的布都是五彩的,每家拼法都不一樣,縫法也不一樣,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那我也來海派創(chuàng)意一個!請忽略歪歪扭扭的線腳、沒藏進去的縫頭,創(chuàng)意無限,快樂無邊。
最最有趣的是,這種“海派香囊”除了一貫的藥香,還有濃烈的蒜香。大蒜也是經(jīng)典的殺菌中藥呢,要不然怎么不用毛豆、麥稈做穗子?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的!
那么,五彩拼布、紅黃綠白黑“五股線”肯定也是有講究的。阿姨說,他們老家講“套上五股線,能見五輩人”,就是健康長壽的意思。實際上,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是對應(yīng)“五毒”——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說是蜘蛛)。這五種民間流傳的“毒蟲”,在端午前后開始孳生,古人們用各種習俗來寄托克毒驅(qū)蟲的美好愿望,比如針刺、刀剪五毒圖案。用五彩線來掛香囊,真是更方便、更好看的端午祛五毒民俗。
玉屏風加味方
組成:黃芪50克,白術(shù)20克,防風20 克,白芍30 克,貫眾50克,柴胡20 克,白芷30 克,甘松30克,山柰30克。
功效:扶正益氣、固衛(wèi)祛邪、芳香辟穢、殺蟲滅菌。
主治:氣虛易感冒、反復(fù)咳嗽。亦可殺蟲滅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