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
摘要:小學語文除了學習基礎的字、詞、句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小學生只有學會“讀”,才能最終完成“寫”的目標。因此,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理解所學文章的表面意思和內在含義,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更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課堂教學
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在語言的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的提升。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其更好地學習有關小學語文的知識,還能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洗滌心靈,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最終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目前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和學生還是沒有意識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覺得這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關系不大,針對這種想法,教師必須展開深刻的分析并提出對應的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增強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二)能夠提高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
小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就是有限的,針對多篇幅文本的理解一般也存在各種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對一篇課文進行講解時,明明自己講得已經很清楚了,但學生依然對文章的具體內容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1]。究其原因,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夠。因此,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迅速地理解教師講解的有關文章的內容,對于文章中涉及的較為深奧的內容也能一點就通,并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讀”是“寫”的基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能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可以使用的素材,沒有素材又怎么能要求學生寫出精彩的作文。學生如果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能夠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將讀到的內容經過深刻理解然后轉化成自己的寫作素材,例如積累的名言名句、優(yōu)秀的段落等,在適合的作文命題中,學生就可以拿來即用。
(三)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高綜合能力
現代學生不僅要學會書本里的知識,還要有廣闊的視野,能夠了解大千世界和各種風俗人情。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目前的狀況,行萬里路還是比較困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萬卷書”。小學生有了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能夠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感受大千世界的繽紛,領略社會生活的奇妙,并從中得到自己的心得體會,讓他們可以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地思考,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通過豐富的閱讀形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天性是比較活潑的,枯燥乏味的閱讀方式并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幫助學生展開有趣的閱讀[2]。例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先讓學生分角色把整篇課文讀一遍,引導學生根據課本中不同角色的描述抓住角色的特點和應該有的語氣進行朗讀,然后讓學生分析不同的角色的特點。這樣的閱讀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教會學生分析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弄明白文章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二)加強對文章中重點字、詞、句的分析引導,注意任務型閱讀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對文章中的字、詞、句進行正確的學習引導。由于小學生的詞匯儲備量比較少,在閱讀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不認識的字詞,這時候教師不應該只是把字詞的讀音教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應該利用各種引導方式讓學生理解字或者詞的具體含義,然后放在句子中讓學生明白整句話的意思。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文章有整體的把握,不會因為不認識某個字而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在讓學生對全文的字詞有了準確的認識之后,教師應該利用重點的字、詞對文章內容進行重組,并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對課文中的重難字詞講解完后,讓學生再帶著情感去閱讀文章,理解爸爸對花生做出的評價,并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花生的品質。這樣一來,學生通過重點的字詞,能夠提煉出文章的重點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閱讀其他的文章中,學生也要學會從文中提煉重點字、詞,提高對文章的整體理解。
(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以自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在語文閱讀課上尤為重要。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多多參與課堂互動,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針對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不同階段的閱讀任務,和學生共同對所學文章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應該給予及時的解答和幫助;針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強調的是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教師可以把班級里的同學進行分組,每組同學針對閱讀任務展開互動和討論,并在最后把探討結果匯報給教師,教師要及時作出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發(fā)揮自主探究能力,主動進行思考,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教授有用的閱讀技巧和方法
小學生受年齡和閱讀經驗的限制,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高,因此,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傳授有用的閱讀技巧和方法[3]。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如果可以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就能找到閱讀文章的竅門,不會覺得閱讀文章很有難度。閱讀技巧的傳授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上比較容易忽略的部分,但是小學生還是應該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來幫助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整理和重組文章提供的信息和內容,并從中提煉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轉變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該竭盡全力,讓語文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科目之一,讓學生通過對語文閱讀的學習,開闊視野,獲得更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顏立美.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魅力中國,2021(9):156-157.
[2]漆銘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散文百家,2020(2):55.
[3]阿拉坦胡又嘎.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文淵(高中版),202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