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璋 郭倩
摘 要:人民檢察院對于人民法院以超過起訴期限為由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當事人通過訴訟途徑未能實現正當訴求的行政案件,發(fā)揮法律監(jiān)督職能,綜合運用調查核實、公開聽證、專家論證、檢察建議、司法救助等多種方式,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對確屬冒名婚姻登記的建議民政部門依法撤銷,發(fā)現有關個人涉嫌犯罪的,依法監(jiān)督有關部門立案偵查。
關鍵詞: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超過起訴期限 撤銷冒名婚姻登記
一、案件難點與辦理思路
(一)緊抓線索研判“思路圖”,立體化解困局
第一,主動對接群眾涉法涉訴難題。該案系行政檢察部門在走訪基層民行檢察聯系點中,了解到這一歷時多年、通過多種渠道都未能解決的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引導當事人到檢察機關反映情況。第二,深入研判探析維權困境。根據申請人提交的材料,維權渠道用盡但姚某仍然無法撤銷與“莫某”的婚姻登記,嚴重影響其與現女友辦理結婚登記、孩子落戶就學。第三,轉變思路破解“程序空轉”。針對該案系申請撤銷婚姻登記引發(fā)的行政糾紛,一直未得到法院實質性審理的情況,檢察機關將行政訴訟監(jiān)督從訴訟“啟動站”轉變?yōu)樵V求“調節(jié)站”,依照福建省檢察院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路線圖”工作機制,啟動化解程序,厘清爭議焦點,推動破解“程序空轉”困局。
(二)緊跟調查核實“路線圖”,全方位夯實證據
第一,拓展視野,找準調查方向。向民政部門調取《婚姻登記檔案》材料,并通過聯網查詢,發(fā)現婚姻登記合照中的“莫某”,與身份證上長相出入較大,且其在廣西、山西、福建等五省共有5次婚姻登記信息同時存續(xù)。第二,跨省取證,查明事實真相。選取與被訴婚姻登記時間僅間隔2個多月的山西省某縣的婚姻登記作為切入點,通過調取相關婚姻登記檔案材料,發(fā)現兩省婚姻登記檔案上的“莫某”簽名及照片高度相似。查明該女子冒用“莫某”身份在多地登記結婚以騙取彩禮的事實,該錯誤婚姻登記系全國聯網查詢信息化建設滯后及民政部門難以進行實質審查等客觀條件所致。第三,借力外腦,提升監(jiān)督準度。針對民政部門對錯誤登記行為是否有權主動撤銷問題,多次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及上級主管機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根據民政部《關于民政部門在婚姻登記管理中有關職權范圍的復函》“各級民政部門認為本機關作出的行政執(zhí)法決定確有錯誤需要撤銷的,應當自行依據法定程序糾正”及《福建省行政執(zhí)法條例》對行政行為自行糾錯規(guī)定,認為行政機關應主動糾錯,維護非虛假登記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緊盯多元化解“實效圖”,深層次化解矛盾
第一,凝聚合力,共推爭議化解。在查清事實基礎上,針對錯誤婚姻登記依法向民政部門發(fā)出檢察建議,建議重新審查、依法撤銷。邀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高校專家等召開公開聽證會和專家論證會,經過充分探討取得“已有證據顯示存在騙婚行為,民政部門主動糾錯,符合立法精神”的共識。第二,立案監(jiān)督,強化能動司法。針對該案查明的騙婚事實,依法向公安機關發(fā)出《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促成公安機關對姚某被詐騙案立案偵查,并與民政部門建立信息共享等長效協(xié)作機制。第三,溫情救助,實現立體幫扶。建立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案件的司法救助機制,針對姚某家庭條件較差,生活較為困難的情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人民監(jiān)督員等召開司法救助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意見建議,決定依法給予司法救助4萬元,并積極幫助解決子女落戶就學問題,做好后續(xù)跟蹤幫扶。
二、案件辦理的啟示
(一)充分行使調查核實權以實現精準監(jiān)督
冒名騙婚案件的特殊性在于,騙婚者通常下落不明,受害者對騙婚者真實情況掌握少,舉證的難度很大,按照現有刑事立案標準,公安機關也難以啟動立案程序。本案中,申請人雖然歷經七年的控告和訴訟,但對騙婚行為始終沒有掌握充分證據。對此,檢察機關組成專案組開展調查核實,遠赴異地調查取證,并召開公開聽證會,最終查明了冒名騙婚的關鍵事實,并監(jiān)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相關犯罪問題,為最終糾正錯誤的婚姻登記提供依據。
(二)準確把握法律適用問題以實現實質正義
本案中,姚某請求撤銷婚姻登記屢次遭拒的原因在于,現有法律未規(guī)定冒名登記結婚為可撤銷情形,《婚姻登記工作規(guī)范》第53條規(guī)定除受脅迫的結婚之外,以任何理由請求宣告婚姻無效或撤銷婚姻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但實質上,結婚自愿是婚姻法的最基本原則,冒名登記騙婚與受脅迫結婚均不具備締結婚姻的真實意思表示,缺乏基本的結婚合意要件,不能機械地認為只有后者才屬于應當糾正的情形,而應根據個案特殊情況作出妥善處理。針對該法律適用爭議,檢察機關在明確提出法律監(jiān)督意見的同時,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通過從法理情上的分析論證,統(tǒng)一了認識分歧,消除了行政機關的顧慮,使爭議問題在情理法相統(tǒng)一中得到圓滿解決。
(三)探索“過期之訴”法律監(jiān)督以促進依法行政
對于人民法院以超過起訴期限裁定不立案或者駁回起訴并無不當的案件,并不意味著被訴行政行為當然合法。對于已經發(fā)現存在錯誤的不宜存續(xù)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具有自我糾錯的權力和責任,以盡早結束行政爭議。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應當引導當事人先行通過訴訟等法定渠道尋求救濟,但對于因超過起訴期限等原因無法通過訴訟維權,而有初步證據證明行政行為確有錯誤的案件,應當從促進依法行政,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角度,進一步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啟動自我糾錯程序,保護公民合法權利。本案中,婚姻登記錯誤事實客觀存在,這種結婚登記狀態(tài)的存續(xù),對當事人正常生活帶來重大不利影響。而當事人因超過起訴期限喪失了勝訴權,爭議問題在訴訟層面難以得到實質性解決,但如果簡單作出不支持監(jiān)督申請決定,結果仍舊是“程序空轉”。檢察機關在充分查清事實真相的基礎上,通過檢察建議引導婚姻登記機關發(fā)揮自我糾錯功能,并持續(xù)性跟蹤,推動錯誤登記問題得到實質解決。
(四)注重從個案監(jiān)督帶動類案監(jiān)督促進社會治理
辦理行政監(jiān)督案件不但要注重對個案的監(jiān)督,也要注意對類案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推動解決某個領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由于技術手段限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冒名騙取結婚登記的情形在各地時有發(fā)生,由此引發(fā)的爭議不斷,社會關注度較高。本案中,檢察機關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通過調查核實、公開聽證、專家論證、立案監(jiān)督,推動問題實質解決,為解決此類問題探索了一條新路徑,對類案辦理起到了示范作用,經過上級檢察機關的推廣,已有多地檢察機關借鑒該案經驗成功辦理相關案件。但婚姻登記涉及法律關系較為復雜,在發(fā)揮典型個案指導作用的同時,也應當推動相關問題系統(tǒng)治理。建議由民政、法院、檢察、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合出臺系統(tǒng)性處理意見,統(tǒng)一執(zhí)法司法標準,推動以非真實身份辦理結婚登記問題得到高效、妥善解決,促進行政爭議的訴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