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勝利
(河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引言: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因具有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在教育工作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拓展,雖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局限,但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其進行改進。
1.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局限
在傳統(tǒng)的大學思政教育課堂中,主要采用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氛圍相對于枯燥,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實帶來較大的影響。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此情況,不僅可以打破時間、地域的局限,教師借助多媒體軟件將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進行匯總,還可以有效的分享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帶給學生多重感官享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更多的學習課件逐漸被應用在教學中,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保證思政課程學習的效率。如翻轉課堂、微課等技術,可以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提高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率,互聯(lián)網是一個大的數(shù)據(jù)庫,可以提供更多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保證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豐富教學形式和資源內容
互聯(lián)網具有容量大、實效性強的特點,其內容不僅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信息,還可以真正反映出社會民生的情況,教師將其內容進行有效轉換,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對社會的認知度。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因教學內容只局限于書本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又主要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在長時間的學習下,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甚至出現(xiàn)厭倦的情緒,影響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1]。而互聯(lián)網中具有豐富的教學素材,對社會熱點新聞進行深度挖掘,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利用案例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發(fā)揮出思想政治課程的應用價值。
3.提升思政課信息傳播速度
互聯(lián)網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共享的特點,網絡信息實時動態(tài)更新的基礎上,在進行思政教學時,教師以多媒體軟件為載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及時將更新的信息傳遞到相應的學習平臺,學生在看到信息后,會及時將自己需要的信息進行摘抄,并傳遞給其他人,不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信息的傳播速度,及時掌握各項時事,豐富學生的思政資源,還在網絡信息中快速找到具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明,使思政理論得到進一步升華,為素質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后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因技術的先進性,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標準,但部分高校在進行教學時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缺乏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不能有效地將網絡信息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導致其無法滿足新時代的教育需求,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對學生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在課堂教育中,部分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很少借助網絡技術、多媒體手段展開教學工作,而高校思政教育提倡的是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開拓的價值觀,二者之間存在著不協(xié)調性,不僅影響思政教育的落實,還無法保證思政教學的質量。
2.影響大學生價值觀形成
互聯(lián)網傳播速度快、反饋強的特點雖然為學生帶來一定的便利,但因其具有虛擬性的特點,部分新聞媒體為提高自身的利益,保證新聞的實效性,對于信息的真假性沒有進行深入探索,導致網絡中的信息經常出現(xiàn)虛假新聞、不良信息,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還使學生的認知出現(xiàn)偏移,對大學的成長造成較大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于思想觀念、道德觀念正處于構建階段,需要對其正確的引導,避免被不良思想感染,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影響,但有部分媒體為了迎合大眾的喜歡,在互聯(lián)網中經常出現(xiàn)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觀念,再加上部分學生缺少明辨是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對其思想觀念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阻礙[2]。另外,隱蔽性是互聯(lián)網技術的另一特點,當今社會學生喜愛在交友平臺進行溝通、交流,雖然可以進行暢所欲言,提高自身能動性,但因采用虛擬的方式進行互動,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如學生對信息沒有及時進行篩查,相應的會出現(xiàn)欺騙等現(xiàn)象,對學生的造成的一定的傷害。
3.傳統(tǒng)教育受到較大沖擊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大學生具有獨自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不僅可以獲得書本上的相應知識,還可以通過了解社會熱點,拓展教學資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知識,但為傳統(tǒng)教育帶來較大的沖擊,削弱了教師的教學地位,影響教師的權威。思想政治教育因理論知識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身具有教學難度,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如不提高自身水平,做到與時俱進,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會使教學缺少說服力,影響思政教學的落實。根據(jù)調查,會發(fā)現(xiàn)目前雖然有部分教師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但還存在著資源整合能力弱的現(xiàn)象,在學生提出問題時,無法給出有效的答案,導致課堂地位受到質疑,對教學水平的提高造成嚴重的影響。
互聯(lián)網技術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雙面性的影響,在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時,高校與教師必須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首先,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要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教學軟件,利用視頻、圖片、音頻等形式展開教學,借鑒一些真實案例為思政教學提供參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保證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要利用先進的教學軟件,將學生課上課下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進一步提高對思政教育的認知。其次,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教育,保證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借鑒一些真實案例為思政教學提供參考,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綜合素質;對于學生的學習網絡平臺,在設計時要嚴格控制其質量,確保信息的健康性,在保證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協(xié)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對于學生的動態(tài)情況可以及時進行了解,對教學目標的設置提供參考依據(jù),在學生發(fā)生困惑或有不正確的價值導向時,及時進行糾正,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保證教學質量。
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符合時代需求的問題,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發(fā)揮思想政治教學的最大價值。首先,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理念進行革新,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學事業(yè)的重要性,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進行完善,將思政教學理念和方法與網絡信息相融合,保證其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其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訴求及時進行了解,及時進行解決,可以通過組織實踐教育活動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識,以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價值引導作用,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在對教學理念進行革新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不斷調整和改進,以實現(xiàn)最滿足教學需求的教學理念,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學生的思政水平[3]。
在網絡新聞中經常出現(xiàn)虛假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心理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為減少網絡不良信息的出現(xiàn),必須完善網絡教育管理制度,保證網絡環(huán)境的規(guī)范性。首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不良信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堅決抵制虛假信息,學??梢栽O置相關的網絡道德課程,以案例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重要的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規(guī)范自身行為,樹立健康的網絡觀,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其次,高校應該建立安全網絡屏障,完善監(jiān)督管理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教育環(huán)境,減少不良信息的出現(xiàn),保證網絡信息平臺的透明性。最后,學生自身要提高道德修養(yǎng),加強對政治理論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高校要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進行重視,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有效引導,保證情感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互聯(lián)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更多的多媒體軟件被應用在教學活動中,為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保證“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有效落實,必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綜合素質。首先,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對互聯(lián)網技術有明確的認知,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確保信息技術可以靈活應用在教學課堂中,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其次,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將網絡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進行有效結合,保證課堂的生動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對素質教育的理解;教師之間也要實時進行交流、溝通,以此彌補自身存在的缺陷,更好的展開素質教育工作[4]。最后,要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在進行招聘時,要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嚴格要求,對其計算機技術也要考慮到位,保證教師符合工作需求;對于入職的教師,要定期展開培訓與考核工作,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責任意識,高??梢约哟笸度肓Χ?,聘請專業(yè)人員講解網絡知識,加深教師對網絡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認知,以此保證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
結論:總而言之,互聯(lián)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為避免不良信息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必須對教育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開展規(guī)范性管理的網絡環(huán)境,更新大學思想政治教學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綜合素質,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