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薇嫣 (江蘇錫東高級中學)
開展德育管理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但是如果教師單純地開展量化管理,對學生進行反復說教,那么就會導致班級管理缺乏人性化和靈活化,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要求越來越多,讓學生忙于應付,反而不利于起到激勵的作用。激勵理論探究的是如何激發(fā)人的動機,促使人向著組織期望的方向發(fā)展,繼而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供新視角。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可以適當參考激勵理論,設計各種相關的工作策略,這樣能構筑更和諧的感激環(huán)境,提升工作效果。
激勵理論認為,教師要從細節(jié)入手,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進而更好地進行心理引導和行為糾正。若教師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則學生往往很難接受,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生活中的各種細節(jié)進行引導,則學生能發(fā)現(xiàn)教師關心自己,進而得到激勵,從而嘗試改變自我。教師要采用觀察的方式把握教學細節(jié),除了日常觀察以外,還要通過訪談、調查等方式獲取更全面的信息。
班級中一名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很少和他人交流,教師先展開觀察,了解該學生不與他人交流的真正誘因是什么。在觀察后,教師發(fā)現(xiàn)原來該學生天生體味比較重,曾經(jīng)被同學嘲笑,所以她不太愿意和他人近距離接觸,尤其在夏天的時候,常常主動避開其他學生。教師主動和其溝通,并贈送她消除體味的乳液,而且告訴她這是身體發(fā)育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果合理調理身體,可以改變這一切。同時教師也提醒該學生,自己的人格魅力才是真正吸引他人的原因,如果自己能在眾人面前展現(xiàn)出知性美,那么他人就會忽略身體上的缺陷。這樣的話語很好地激勵了該學生,讓她認識到身體問題并不是自己拒絕和他人交流的理由,她變得開朗起來,主動和他人溝通,同學也感受到了她的變化,慢慢地接受該學生,班級氣氛也變得更加和諧了。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細節(jié)問題進行深度探究,挖掘出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問題,并讓他們得到螺旋式上升。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基于激勵理論開展辯證教育,展現(xiàn)出人本智慧,既要嚴格規(guī)定,端正學生的思想,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要用真摯的愛對待每一個學生,促使大家啟迪心靈。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嚴格指出學生的問題,并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其次則要耐心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反思自我,改善自己的問題。
當班級中有學生作弊的時候,教師認識到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便果斷地指出,并嚴肅處理這件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又給予該學生必要的關愛,主動了解其作弊的原因,看看他在近期是否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在耐心引導后,教師了解到該學生作弊的原因并非不愛學習,相反,他對于這次測試十分重視,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成績,所以才會作弊。在了解了情況后,教師引導其思考怎樣的成績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如果依靠作弊得到了好成績,是否就能代表自己的真實水平,自己是否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在教師的循循誘導之下,該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寫了深刻的檢討,說:“我對于成績的認識過于歪曲,但是實際上,作弊得到的成績并不是我真正的成績。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后要加以改正,堂堂正正地贏得好成績?!?/p>
教師要基于辯證思想,將嚴格從教和耐心引導結合在一起,要真正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對他們身上出現(xiàn)的不良思想和行為進行耐心教育。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激勵理論認為,期望指的是關于努力結果的預期和信念,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期望,促使他們獲得預期的結果,則能讓他們更好地獲得需要,形成歸屬感。教師可以觀察一下學生的基本情況,看看他們在哪方面容易得到進步,然后從這個方向入手進行激勵,幫助他們找到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就能調動積極性,從而更主動地改變自我。
班級中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他們對于取得好成績喪失信心,也很少參與各種班級活動,針對此問題,教師采用激勵理論,給他們一定的期望,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有可取之處,進而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努力學習。例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差,但是卻比較擅長美術,于是,教師就鼓勵他參與班級黑板報的建設中,同時鼓勵他積極和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嘗試了解黑板報的主題和內容,配上精彩的配圖。在中華文化主題中,該學生從同伴處了解了不少和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內容,并結合詩歌的意境配上了圖畫。在此過程中,該學生也對語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后常常向他人了解各種語文知識,久而久之,其學習成績得到了提升。正是因為教師給予他期望,鼓勵他參與黑板報工作,才讓他對學習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者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對班級德育管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若教師能給學生一定期望,那么他們就能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有可能被老師看到,這樣,他們能更好地調動努力奮斗的積極性,從而付出更多努力。
激勵理論有助于建立健全的班級民主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激勵,讓他們也參與班級民主管理,思考一下班級自主管理的關鍵點是什么,然后思考如何設立相關的職務,怎樣開展民主競選。教師可以讓學生設立班級自主管理的挑戰(zhàn)目標,從一日管理開始,逐步讓班級管理制度規(guī)范化、民主化,最后真正實現(xiàn)班級自主管理。
教師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集體意識不夠濃厚,不能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總是班主任說什么,就做什么,缺少自主意識。于是,教師便引導大家設定“自主班級管理小目標”,先圍繞一個簡單的項目出發(fā),挑戰(zhàn)“一日自主管理”。學生選擇了早自修活動,大家一起討論早自修的內容是什么,由哪些班干部輔助管理,同學需要遵守哪些紀律等。教師則在第二天引導大家開展反思,看看是否順利地完成了自主管理的目標,然后讓大家參與更多班級決策中,挑戰(zhàn)難度更大的自主管理。如有學生提出:“我們班級很少舉行課后興趣小組,我覺得可以將它作為下一個挑戰(zhàn)項目?!庇谑?,大家就開始思考如何設定課后興趣小組的內容,如何合理分組,怎樣選擇小組長。教師則給予激勵,并指導他們掌握民主管理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管理的好習慣。
激勵理論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要積極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發(fā)揚民主,公開班務。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民主決策,實現(xiàn)班內競爭的公平化,進而促使大家一起努力,挑戰(zhàn)自我,思考如何讓班級管理更高效。
文化滋養(yǎng)是班級德育工作的“軟實力”,如果學生能處于充滿文化氣息的學習環(huán)境中,他們就能得到更大的激勵,從而形成班級凝聚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師要基于激勵理論,給學生構筑一個民主、寬松的文化氛圍,讓大家不僅能掌握知識,更能提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教師關注班級的文化建設,并采用激勵的方式,鼓勵大家思考如何展開班級文化建設。如有學生提出:“我發(fā)現(xiàn)目前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比較少,我認為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設立班級口號為‘構筑書香班級’,然后力求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班級?!苯處熆隙藢W生的想法,并鼓勵大家參與實踐活動中。如有學生提出:“我覺得先要從硬件入手,可以在墻面上張貼字畫,并設立傳統(tǒng)文化專題黑板報?!边€有學生提出:“我覺得軟件也是必需的,我建議大家每人貢獻一本和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書,然后設立班級圖書館,大家相互借閱?!彪S著討論的不斷深入,學生發(fā)現(xiàn)有很多方法都能滋養(yǎng)班級文化,教師則激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付諸現(xiàn)實,大膽地參與實踐活動中。
構筑良好的文化氛圍,能促使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激發(fā)他們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想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文化主題的班會活動,或者參與黑板報、文化角的建設中,拓展德育空間,激勵學生更深入地關注文化信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激勵理論有助于構筑“以人為本”的班級德育管理空間,促使學生參與自主管理,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管理經(jīng)驗,提升管理能力。同時激勵理論還具有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作用,能引起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共鳴,促使班集體構筑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為班級管理建設提供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