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鑫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放射科 , 遼寧 沈陽 110001 )
多層螺旋CT檢查是臨床骨折檢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初是由Elscin公司推出,目前已經(jīng)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1]。對于明顯部位骨折,骨挫傷檢查具有較好的效果。CT檢查彌補了X線檢查漏診率較高的問題,但是依然不能滿足所有骨折類型的要求。在對隱匿性骨折檢查中,臨床中逐漸推出了磁共振檢查,這種方法對于水腫,積血性隱匿性骨折的檢查效果要優(yōu)于CT[2]。隱匿性骨折不及時發(fā)現(xiàn),可導致病情加重,可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因此正確分析不同檢查方法的特點是關鍵?,F(xiàn)將相同患者的螺旋CT檢查結果和磁共振檢查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隱匿性骨折并伴有骨挫傷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29-62歲,平均年齡(40.5±3.4)歲。病程2小時-3天,受傷處主要癥狀為活動異常,有不明顯痛感,腫脹,X線檢查未見骨折。骨折及骨挫傷原因:扭傷27例,壓傷16例,撞擊傷18例,高空墜物10例,拉傷10例,其他不明原因3例。骨折多發(fā)于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其中發(fā)于膝關節(jié)20例,腕關節(jié)27例,肩關節(jié)15例,踝關節(jié)10例,足骨8例,鼻骨4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診斷并治療,簽署治療協(xié)議。一般資料可作為研究對象。
2 方法:首先在入院后進行病理檢查,確診為隱匿性骨折,所有患者在X線下均未顯示骨折。對患者先后進行多旋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檢查。其中CT檢查設備選擇西門子16層CT掃描儀器,電流為110kv,最大電流110mA,層距設置為5mm,記錄檢查結果[3]。檢查半小時后,患者進行磁共振成像診斷,通過容積再現(xiàn)和平面重建的方式進行檢查,磁共振設備為西門子磁共振儀器。序列層厚設置為0.5cm,矩陣設置為245×245,間距設置為0.3cm。SE序列T1WI參數(shù)設置:TE=20ms,TR=600ms;T2WI參數(shù)設置TE=100ms,TR=4000ms[4];STIR序列掃描參數(shù):TE=90ms,TR=200ms;對84例患者進行骨折冠狀面、矢狀面檢查。所有檢查過程均由我院2名專業(yè)醫(yī)師完成。
3 觀察指標:將多層螺旋CT檢查的準確率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準確率進行比較,以病理檢查和骨折癥狀檢查為依據(jù),進行記錄。觀察并比較CT 檢查與磁共振檢查對骨挫傷的檢出陽性率。觀察2組成像特點,CT骨折及骨挫傷判定標準為骨折處骨小梁斷裂,骨皮質(zhì)連續(xù)性消失。磁共振骨折及骨創(chuàng)傷判定標準:(1)隱匿性骨折: T1WI 呈不規(guī)則的條索狀或細線狀低信號,T2WI呈略高或低信號;(2)骨挫傷:T1WI 呈模糊不清的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
5 結果
5.1 2種方法隱匿性骨折檢查準確率比較:磁共振T1WI骨折檢出結果:膝關節(jié)19例,腕關節(jié)27例,肩關節(jié)14例,踝關節(jié)10例,足骨8例,鼻骨4例,檢查準確率96.43%;T2WI檢出結果膝關節(jié)20例,腕關節(jié)27例,肩關節(jié)15例,踝關節(jié)10例,足骨8例,鼻骨4例,檢查準確率100%;多層螺旋CT檢出結果:膝關節(jié)19例,腕關節(jié)26例,肩關節(jié)13例,踝關節(jié)9例,足骨8例,鼻骨3例,檢查準確率92.86%。2組數(shù)據(jù)比較,磁共振成像檢出結果均高于CT檢出結果,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磁共振成像T1W1和T2W2檢出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2 2種方法骨挫傷檢查準確率比較:CT檢查共檢查出骨挫傷79例,漏診5例,診斷正確率為94.05%。磁共振成像共檢出骨挫傷84例,診斷正確率為100%。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隱匿性骨折的誘發(fā)原因較多,包括疲勞過度,關節(jié)衰竭,輕微外傷等,由于骨折部位特殊,且骨折創(chuàng)傷小,隱秘性強[5]。因此在臨床X線檢查中,由于患處解剖位置復雜,患者可能無明顯的外傷跡象,骨外形多面性等原因,造成了漏診或者誤診[6]。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檢查是更先進的檢查方式,可對骨骼進行全面的檢查,因此具有更高的診出率。臨床檢查實踐證明,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檢出準確率更高,誤診率更低。但2種方法在檢查效果上,依然具有一定的差別。CT采用三維成像的方式,而核磁共振則采用圖像重建的方式。在清晰度上,磁共振要優(yōu)于CT,尤其是對隱匿性骨折,對特殊形態(tài)骨折的檢查。MSCT的三維重建圖像清晰,可以準確完整的顯示損傷關節(jié)及其周邊組織,從而對骨損傷做出判斷,對治療起到積極作用[7]。CT檢查解決了X 線檢查中存在的重復檢查現(xiàn)象,具有更高的檢查效率,對周邊器官的判斷較為準確。CT 掃描時間約為10秒。但CT的缺陷在于很難檢查出骨折出血和腫脹。對隱匿性骨折并伴有腫脹者,可選擇磁共振檢查方法。由于磁共振對骨軟組織的檢查清晰度高,能夠通過參數(shù)進一步判斷骨折處是瘀血,檢查原理簡單。能多軸位、多參數(shù)的顯像,并顯示骨折處的充血情況,對手足關節(jié)檢查效果最理想[8]。一般認為,當T1WI呈低信號,且伴有斑點狀顯影,或T2WI呈高信號時,診斷為骨折。在骨挫傷的敏感性上,磁共振要優(yōu)于CT檢查,此外,磁共振檢查結果與體位無關,患者較為舒適,檢查結果準確,降低了醫(yī)生的工作壓力,提高了檢查有效率。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線檢查漏診患者,經(jīng)過病理檢查,確診為不同部位的隱匿性骨折,并有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損傷,共84例,結果采用磁共振檢查,準確率明顯高于CT檢查。在骨損傷診斷率上,磁共振成像達到了100%,可見其隱匿性骨折檢查上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磁共振成像與多層螺旋CT均可用于骨折檢查,效果良好,但對相隱匿性骨折和骨挫傷檢查,磁共振成像更容易發(fā)現(xiàn)骨折隱匿部位。同時,MSCT 對于骨皮質(zhì)、骨小梁的檢查效果要優(yōu)于磁共振成像,因此在臨床使用時,還應基于患者骨折處特點,結合病理來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