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艷
在廣播電視媒體節(jié)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聞的制作與傳播。新聞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及權威性。從事新聞編輯的工作人員需要先對碎片化的新聞信息進行整合,然后再完成新聞報道的制作。接著工作人員就可以利用電視媒體對新聞信息進行發(fā)布,以滿足人們的信息獲取需求。但在全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渠道變得更為多樣,媒體行業(yè)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如果想要推動廣播電視新聞發(fā)展,必須創(chuàng)新對內容的編輯方式及手段。
在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在編輯及制作方式方面已經開始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報道的大部分是時政類新聞,節(jié)目嚴肅性較強。雖然新聞節(jié)目權威性很強,但其單一的節(jié)目編輯形式及內容上的乏味,導致其會流失很多年輕受眾。
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資訊內容非常豐富,所以在此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也要對節(jié)目內容以及編輯方式進行一定調整,比如在節(jié)目中適當增加一些新聞互動環(huán)節(jié),吸引大眾。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在的新聞已經不再是只通過電視進行傳播,而是有了更多的網絡平臺可以實現新聞的有效傳播。這些網絡平臺的出現,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F在大部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都開始在一些社交平臺或新媒體平臺上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官方賬號,并定期在官方賬號上上傳一些新聞資訊。這些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通過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手段,來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新聞傳播力。
對新聞編輯工作及新聞發(fā)布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確保時效性。如果新聞發(fā)布錯過了最佳時機,那么該新聞的影響力就會有所下降。所以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在對廣播電視新聞進行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傳統的信息收集方式,而是要主動應用互聯網,使新聞信息采集工作的效率有所提升,以保證新聞發(fā)布的時效性。但在此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一定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完成工作任務,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使新聞的真實性得到保證。
在全媒體融合背景下,人們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人員要重視對節(jié)目內容的創(chuàng)新,利用價值較高的內容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保證新聞節(jié)目的收視率。在此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要注意結合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實際播出時間段,對新聞內容進行編排。
比如早間新聞節(jié)目的時長一般在30分鐘左右。由于當下生活節(jié)奏非???,大部分人早上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緊張。
首先,新聞編輯人員在選擇新聞內容時,可以優(yōu)先選擇熱點新聞,同時要最大程度地對新聞內容進行精簡。
其次,新聞編輯人員要突出新聞重點,即根據新聞內容本身的重要程度,對其進行分類,最重要的新聞率先播放。
最后,編輯人員還要多選擇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社會新聞,以體現媒體的親民性。
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所以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要使用多樣化的編輯技巧,使自己編輯的新聞節(jié)目可以在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觀眾。
首先,新聞編輯人員需要精練新聞標題,同時還要提升新聞標題的趣味性,以增強標題的吸引力。只有標題具備較強的吸引力,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去觀看這條新聞。
其次,新聞編輯人員還要重視對新聞導讀的制作。新聞導讀是對新聞大致內容進行概括,必須突出新聞價值。導讀要把當天最重要、最精彩的新聞拎出來,導讀標題要突出新聞中最主要的內容,這樣才有吸引力,而不能輕重不分,甚至輕重顛倒。導讀主要承擔著導向、展示和推銷功能。導讀是節(jié)目的二次“議程設置”,不同導讀的新聞選擇和編排,體現了媒體的價值取向、立場和定位。選擇、發(fā)現有分量的好新聞,“片言居要”,向受眾準確簡捷地傳遞新聞事實,巧妙安排導讀,經過編輯思想重新整合包裝,通過多種手法將隱含的價值顯化,使新聞獲得新的內涵。
最后,廣播電視臺要定期組織節(jié)目編輯人員參加培訓活動,以提升其編輯制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廣播電視臺可以聘請編輯經驗豐富的專家,到單位內部進行培訓,使編輯人員可以了解及學習更多的編輯技巧。而編輯人員內部也可以定期開展交流。通過交流,編輯人員可以互相分享編排技巧,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總之,隨著全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受眾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工作也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在此背景下,新聞編輯人員要使用多元化的新聞編輯技巧,優(yōu)化新聞內容,提升編輯能力,以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