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祥
(遼寧省朝陽縣林業(yè)和草原局,遼寧朝陽 122000)
平榛屬于榛科、榛屬植物,為落葉類灌木,生長方式為叢生,樹高一般在2~3 m,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逐漸開花,持續(xù)到4月中旬左右,果實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廣泛種植的重要經(jīng)濟類油料樹種之一,當前我國平榛分布面積在所有榛木林中占比達到了95%[1]。平榛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抗旱抗寒能力均比較強,既是北方地區(qū)造林的優(yōu)良樹種之一,也是山區(qū)林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經(jīng)濟類樹木[2]。平榛的果仁有著很好的口感,含有的油脂(含量51%~75%)、糖類(含量5.1%~9.8%)、蛋白質(含量17%~25%)等養(yǎng)分均比較豐富,綜合價值非常高,是一種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堅果。其食用方法多樣,不僅可以炒食,還可用于糕點、糖果等制作,平榛果實口感比其他品種榛更佳,市場需求量更大,售價較高,種植有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3]。為了提高效益,很多農戶對現(xiàn)有的平榛林開展墾覆改造等措施,但效果有限,擴大平榛的種植面積成為山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平榛繁殖方式包括根蘗育苗、播種育苗、分株育苗等,其中以播種育苗為主[4]。平榛果仁的特點為殼較硬,種子有休眠特征,直接田間播種后萌發(fā)率不高,因此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利用平榛資源,需要打破其種子休眠特性,以有效提高其發(fā)芽率。該文結合遼西地區(qū)實際,對平榛的播種育苗及建園技術進行總結,為該地區(qū)平榛生產(chǎn)提供參考。
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進行平榛種子采集,選擇有較好豐產(chǎn)性、果實個體大的母樹上采集,要求果實成熟充分[5]。采摘時要求果苞粘手、顏色發(fā)黃,以觸碰后果實與苞片即分離開為好,如果果實成熟度不夠,則觸碰后手感堅硬、難以脫苞。平榛果苞采回后平鋪在地面上,厚度控制在5~10 cm,期間勤翻動種子,經(jīng)過2~3 d晾曬即可收集脫落出來的堅果轉移到陰涼處進行儲存,不需對種子進行干燥等處理,保持果仁處于新鮮狀態(tài)[6]。
9月中旬準備較大容器,倒?jié)M水,將平榛果仁放入其中上下翻動,撈除水表面漂浮的癟仁、有蟲害的仁。沉到水底的飽滿仁繼續(xù)在水中浸泡24 h,之后撈出種子,與3倍體積的濕沙(含水量約30%,為了避免種子儲藏期間發(fā)生腐爛現(xiàn)象,可在沙子中提前少量加入多菌靈粉劑)混合均勻。
播種的時間不同,種子浸泡后的處理方式有所差異。如在秋季播種,則種子浸泡結束后即可直接催芽播種;如選春季播種,則種子還需要采取層積處理,深秋土壤開始上凍之前,在有良好排水條件、地勢較平、朝陽、背風的位置提前挖寬、深分別為1.0、0.6 m左右的坑,結合種子的量確定坑的長度,之后在挖好的坑底鋪上濕潤的沙(3~5 cm厚),放入與沙子混合均勻的種子,最后在上方鋪上河沙(厚度5~10 cm),第2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取出儲藏的種仁轉移到溫度5℃~10℃的地窖,4月下旬取出種子放到溫室中,之后每天翻動2次左右,每次翻動后在種子上方覆蓋1層種子,每日噴水1次進行催芽,當1/2左右的種仁殼破裂、胚根露出后即可用于播種。
平榛播種育苗的苗圃地要求地勢平坦,土質肥力好,排灌條件較好,交通便利,土壤微酸、中性或者微堿性為好,之后對圃地開展全面整地,按照20~25 cm的深度進行深翻,精細將表層土塊敲碎、耙細,將土壤中殘留的石塊、草根等雜物清理干凈[5-6]。最后施入腐熟的農家肥15~30 t/hm2作為底肥,混合后做15~20 cm高的苗床,苗圃地床面上寬度在1~1.2 m,苗床之間留30~40 cm的走道作為作業(yè)行,最后將苗床充分整平、壓實,均勻噴灑2%左右的硫酸亞鐵溶液,將50%辛硫磷與土混合后制成藥土后撒入土壤中,對土傳害蟲有較好的滅殺效果。播種前7 d左右,選擇70%~75%五氯硝基苯2~4 g/m2與過篩的細土拌和均勻后在苗床上均勻撒施,之后淺翻土壤,整平后噴施0.5%高錳酸鉀溶液,以對土壤起到消毒的作用。
平榛在遼西地區(qū)播種的時間春、秋季均可,如在春季播種,則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好,如果在秋季播種,則以10月下旬至11月初為好。秋播一般不需要進行沙藏處理,節(jié)約時間,如冬季雨雪多,秋季播種后第2年很早發(fā)苗,可促使苗木快速生長,但是秋季播種方式下苗木的保存率相對較低。播種的方法主要有條播、壟播2種。條播方式下苗圃地一般長10~20 m,橫向開深3~5 cm的溝,溝之間距離10 cm左右,按照4~6 cm的株距播種,播種結束后覆蓋1層厚2~3 cm的土,之后將床面耬平后輕度鎮(zhèn)壓1次。壟播方式下在壟面上開深5~6 cm的溝,溝之間間距以10 cm為好,澆透水1次,按照株距5 cm的規(guī)格將種子在溝內均勻播入,覆蓋1層3~5 cm厚度的土(秋季播種后覆土的厚度可適當增加),最后耬平表層土并鎮(zhèn)壓1次、澆水。播種量要適宜,以免影響到出苗后平榛苗木的生長,一般播種量在1 800~2 250 kg/hm2即可,播種結束后做好覆蓋保濕等工作,還要避免鼠兔等生物的為害。
平榛種子播下后,如果條件允許可在苗床上覆蓋草簾,厚度約1 cm為佳。播種后到出苗前這段時間勤觀察,如果土壤過于干旱,要及時灌溉,確保種子及時萌發(fā)。種子出苗后確保土壤中含水量適宜、不過干即可。為了確保平榛生長所需要的肥料,可在7月上旬用復合肥300~375 kg/hm2作為追肥施入,之后及時灌溉,以免發(fā)生燒苗現(xiàn)象,也可在苗床間開深2 cm左右的淺溝將肥料施入,之后覆1層土。
播種后覆蓋的草簾有利于保水,當平榛種子出苗率超過80%時即可結合實際情況逐漸將覆蓋物撤出,最開始在晴日的傍晚或者陰雨天撤除,待苗長勢健壯后可直接撤除。
平榛生產(chǎn)中易發(fā)生一些病蟲害,對其果仁的產(chǎn)量及品質有不利影響,可結合病蟲害類型及時針對性做好防控。除此之外,平榛育苗圃上播種后還會有鼠害發(fā)生,為了避免其對平榛種仁產(chǎn)生破壞,要及時開展鼠害防治,可在苗床的床面或者工作行走道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放置老鼠藥,以毒殺老鼠,降低苗圃內鼠的基數(shù)。對于白粉病,可在每年的5月上旬至6月上旬選擇45%~55%甲基托布津600~1 000倍液、45%~5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等噴施。食葉類害蟲在7—8月發(fā)生程度較重,可提前選擇2%~3%溴氰菊酯1 000~2 000倍液進行噴施,對害蟲滅殺效果較好。
平榛適應范圍廣,適宜栽植的區(qū)域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等,以沙壤土到重壤土為好,粘土上栽植平榛效果相對較差,坡度在30°以內均可,適合種植的坡向范圍包括東西坡、北坡、南坡均可。如果栽植地地勢低洼,可通過修理臺田來改善,如果在深溝谷底上進行平榛的栽植,則發(fā)生早春霜凍的幾率大大增加。在規(guī)劃園地時要提前對選擇的園址進行充分的考察,結合實際情況做好道路、灌溉等方面的設計,可結合園地的實際坡度、地形、坡向等將園區(qū)劃分為多個種植小區(qū),小區(qū)的面積以0.33~0.67 hm2為好,小區(qū)之間留寬1~2 m的操作道(可結合實際情況順著山、橫山均可),一來對改善林區(qū)內通風透光性有較好的效果,還為工作人員進入林間開展管理操作提供便捷。為了確保平榛生產(chǎn)階段所需要的水分條件,可在溝谷、山腳等位置結合需求提前修理蓄水池、池塘等,以有效積蓄雨水、為干旱季節(jié)平榛林提供灌溉水源。
平榛苗在栽植前,需要先將園區(qū)內的喬木、灌木等清除干凈,如果樹干較粗,鋸除時可緊貼著地面進行,樹干較細時直接連根清除最好,清除園區(qū)內多年生的雜草,最好連根拔除。栽植前,按照50 cm×50 cm的株行距提前挖栽植穴,寬、深分別為30 cm,坑底部適當填入一定厚度的枯枝落葉、雜草等,之后施入挖穴時的表土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用量至少達到20 kg/穴)。
平榛的栽植以秋末、春季等均可,其中遼西地區(qū)最適宜的時間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中旬,如果選擇在秋季栽植,則以11月初為好。栽植時挖取生長1~2年的健壯幼苗,將根系過長的部分修去,從根頸上5 cm處將苗木截斷,浸泡到冷水中,12~14 h后將苗干撈出后選擇果樹專用保濕劑進行封閉處理。栽植時每穴栽2株,可緊貼在一起栽入,也可間隔5 cm左右栽入。切記栽植期間提起苗,確保苗木根系處于自然展開狀態(tài),根系不窩在一起,將苗木扶正后逐漸回填土,按照先表土、后心土的順序,期間多踩土幾次。此外,平榛園在營建時,為確保后期授粉的順利進行,可選擇3種以上的品種進行搭配栽植,目前遼西地區(qū)栽植的平榛品種較多,有興旺平榛、陵平榛、長果平榛及雜交榛等,可適當選擇幾種品種進行株間或者行間混合栽植。
平榛的建園還可以直播建園,即直接將經(jīng)過浸種、催芽等處理的種子播下,不需要進行移栽。此種方面避開了移栽過程中苗木的緩苗階段,苗木生長更快,結實的時間也相對更早,但是缺點是出苗率低,建園的效果不佳,因此實際生產(chǎn)中推廣不多,可結合實際需求合理選擇。
平榛苗栽植結束后在苗木的根莖多覆蓋1層枯枝落葉等,厚度以1~2 cm為好,上方再壓上木棒、石塊等,最后灌透水1次,為根系生長、苗木更快緩苗提供足夠的水分條件,利于栽植后平榛樹的成活[7-8]。當草害高度達到20 cm左右時即需要除草,栽植當年的6—8月需要割草2~3次,并將割倒后的草覆蓋在苗木的根莖部位,以起到保濕效果[9]。6月下旬至7月初在距苗木根頸5 cm左右的位置挖環(huán)狀溝,深為3 cm左右,施入復合肥或者磷酸二銨20 g/穴作為追肥,之后回土充分踩實。一旦發(fā)現(xiàn)白粉病、食葉類害蟲等要及時防治[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