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天軍
摘? 要:該文基于2020年冬季伊寧市PM2.5、PM10監(jiān)測數據,采用統計方法,研究分析了伊寧市PM2.5和PM10的時空變化特征。結果表明:伊寧市冬季PM2.5和PM10污染較重,分別超標1.4倍和0.5倍。冬季不同月份大氣顆粒物濃度存在較明顯差異,2月濃度最低,在空間分布上大氣顆粒物濃度總體呈北高南低的特征。PM2.5/PM10平均為0.79,PM2.5對PM10的貢獻較大。
關鍵詞:冬季? ?大氣顆粒物? ?時空變化? ?貢獻
中圖分類號:X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7(a)-0081-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PM2.5 and PM10 in Yining City in the winter of 2020,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and PM10 in Yining City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M2.5 and PM10 are seriously polluted in winter, exceeding the standard by 1.4 times and 0.5 times respectively.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months in winter, and the concentration is the lowest in February.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is generally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The average pm2.5/pm10 is 0.79, and PM2.5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PM10.
Key Words: Winter;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ontribution
大氣細顆粒物(PM2.5)污染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大氣顆粒物具有成分復雜、來源廣泛的特點,不僅通過消光作用降低大氣能見度,而且對人體健康產生重要影響[1-2]。目前,對大氣顆粒物PM2.5 和PM10理化性質、來源解析、氣候效應和健康效應等重要問題已開展了大量研究,國內研究人員圍繞京津冀、四川盆地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qū)域大氣顆粒物污染問題,在顆粒物時空分布特征、經濟發(fā)展、能源消費、交通運輸與大氣顆粒物污染關系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分析[3-5]。隨著西部地區(qū)經濟加快發(fā)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位于新疆伊犁河谷地區(qū)的伊寧市空氣污染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已成為影響居民生活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按照“藍天保衛(wèi)戰(zhàn)”三年行動計劃工作要求,伊寧市在優(yōu)化能源結構、調整工業(yè)結構、改變交通運輸結構以及工業(yè)污染治理、揚塵綜合管控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實施了一系列工程、技術和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該研究基于2020—2021年冬季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監(jiān)測數據,分析了大氣顆粒物時空變化規(guī)律,提出了大氣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和相關防治建議,為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撐。
1? 數據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伊寧市地處新疆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標為北緯43°50′~44°09′、東經80°04′~81°29′之間。東連伊寧縣,西鄰霍城縣,南瀕伊犁河,北依科古爾琴山。市域總面積644.01 km2,建成區(qū)面積122 km2。伊寧市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0.5 ℃,年均降水量245 mm,無霜期190 d,年均日照3 080 h。
1.2 數據來源
環(huán)境空氣質量監(jiān)測數據來源于伊寧市城區(qū)3個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自動監(jiān)測站(http://183.203.223.83:85/aqi/),時間范圍為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7日。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PM2.5、PM10日平均值指24 h 中各小時濃度算術平均值。PM2.5和PM10的月、季平均質量濃度按照《環(huán)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guī)范》(HJ 663—2013)由日均值計算得到。數據統計和圖表繪制采用Excel 2010軟件。根據《環(huán)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對地級及以上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評價采用城市空氣質量監(jiān)測評價點監(jiān)測數據,伊寧市3個國控站點都集中于市區(qū)。該研究基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7日伊寧市國控城市點的PM2.5、PM10質量濃度數據,應用統計分析方法,探討伊寧市大氣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征。
2? 結果與分析
2.1 伊寧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總體變化
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7日,伊寧市城區(qū)冬季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85 μg/m3和103 μg/m3,分別超過國家二級標準限值(PM2.5為35 μg/m3和PM10為70 μg/m3)1.4倍和0.5倍,說明冬季伊寧市城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較重,以PM2.5污染最突出。從整個冬季PM2.5和PM10日平均濃度分布看(見圖1),伊寧市城區(qū)細顆粒物(PM2.5)及可吸入顆粒物(PM10)質量濃度范圍分別為9~286 μg/m3和16~331 μg/m3,其中PM2.5有39 d超標,超標率43%,PM10有17 d超標,超標率19%。
伊寧市PM2.5日平均質量濃度主要分布區(qū)間為25~100 μg/m3,占樣本總數的62.2%,其中PM2.5日平均質量濃度出現頻率最高的區(qū)間為25~50 μg/m3,樣本總數的27.8%。PM2.5日均質量濃度大于200 μg/m3,即達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級別的天氣出現頻率較低,占整個冬季的6.7%。PM2.5日平均濃度質量濃度分布接近對數正態(tài)分布。
2.2 冬季PM2.5和PM10濃度月際變化特征
研究時段內伊寧市城區(qū)各月PM2.5和PM10質量濃度由高到低順序依次均為:12月>1月>2月。2月份PM2.5平均質量濃度為42 μg/m3,明顯低于12月107 μg/m3和1月103 μg/m3的濃度水平。2月份PM10平均質量濃度為57 μg/m3,亦明顯低于12月125 μg/m3和1月124 μg/m3的濃度水平。冬季12月和1月PM2.5和PM10濃度均最高,且這兩個月的濃度水平相當,而2月大氣顆粒物濃度最低,說明冬季伊寧市城區(qū)大氣顆粒物污染不同月份存在較明顯差異。
2.3 冬季PM2.5濃度變化的周末效應
該研究將PM2.5濃度監(jiān)測時間分為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和周末(周六和周日)兩類,分別分析工作日和周末的PM2.5濃度變化特征。伊寧市工作日PM2.5濃度在68~109 μg/m3,周六和周日PM2.5濃度分別是62 μg/m3和86 μg/m3,工作日平均濃度比周末高22%,尤其以周五最明顯。一般情況下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機動車排放和工業(yè)生產活動的排放強度、能源消費比周六和周日高,可能產生和排放更多的大氣污染物進入環(huán)境,造成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升高。
2.4 冬季PM2.5和PM10濃度空間分布特征
對分布于伊寧市西北、東北和南部的3個國控站點冬季大氣顆粒物濃度比較后發(fā)現,位于西北部的市環(huán)保局站點冬季PM2.5濃度最高,達到91 μg/m3,南部新政府片區(qū)和東北部第二水廠站點PM2.5濃度相近,分別為83 μg/m3和82 μg/m3。全市的PM2.5濃度空間分布呈現西北高,東北和南部低的特點。PM10濃度空間分布與PM2.5有不同,東北部第二水廠站點濃度最高,為110 μg/m3,而南部新政府片區(qū)和西北部市環(huán)保局站點較低,均為100 μg/m3,空間分布呈現東北高,西北和南部低的特點。從PM2.5和PM10質量濃度空間分布特征可以看出,伊寧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總體呈北高低的特征。這種分布格局與伊寧市城區(qū)生活區(qū)、工業(yè)區(qū)和交通干線的空間分布狀態(tài)較為匹配。
2.5 冬季PM2.5與其他大氣污染物間相關性
PM2.5和PM10來源除了直接排放的一次源外,大氣中SO2、NO2、NH3和VOCs等氣體污染物在大氣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二次化學轉化形成的二次顆粒物,如硫酸鹽、硝酸鹽和銨鹽等是PM2.5的重要組成[5-8]。PM2.5與其他大氣污染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研究分析各類大氣污染物之間的相關性,有助于判別顆粒物來源及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PM2.5和PM10質量濃度相關系數在12月、1月和2月都大于0.9,說明它們的來源相似。伊寧市冬季12月、1月和2月的PM2.5/PM10比值分別為0.85、0.80和0.72,明顯高于汾渭平原東部PM2.5/PM10比值(0.66),說明PM2.5對PM10的貢獻大,反映出細顆粒物是伊寧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的主要貢獻者。通過計算PM2.5與SO2、NO2之間的相關系數,PM2.5與SO2、NO2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64和0.73(P<0.05),說明PM2.5與SO2、NO2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屬于強相關級別(0.6~0.8)。這說明人為活動排放的SO2和NO2等氣態(tài)污染物經系列化學反應轉化生成了二次顆粒物,對PM2.5濃度貢獻較大。
3? 結論
(1)伊寧市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濃度分別為85 μg/m3和103 μg/m3,分別超過國家二級標準限值1.4倍和0.5 倍,大氣顆粒物污染較重。
(2)冬季大氣顆粒物污染在不同月份存在較明顯差異,2月大氣顆粒物濃度最低,在空間分布上顆粒物濃度總體呈北高南低的特征。
(3)冬季PM2.5/PM10平均為0.79,PM2.5對PM10的貢獻較大,SO2和NO2等氣態(tài)污染物轉化形成的二次顆粒物對PM2.5濃度貢獻較大。
參考文獻
[1] 孟曉艷,張霞,侯玉婧,等.2013—2017年京津冀區(qū)域PM2.5濃度變化特征[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18,34(5):10-16.
[2] 石雪穎.北京市城區(qū)和郊區(qū)PM2.5的變化特征及其“周末效應”和“假日效應”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7.
[3] 蔣婉婷,謝汶靜,王碧菡,等.2014—2016年四川盆地重污染大氣環(huán)流形勢特征分析[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9,39(1):180-188.
[4] 張周祥.秋冬季北京北部重污染事件PM1化學組分特征及氣象因素的貢獻[D].北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7.
[5] 李雁宇,李杰,曾勝蘭,等.2017年汾渭平原東部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分析[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20,33(1):63-72.
[6] 陳楚,王體健,李源昊,等.濮陽市秋冬季大氣細顆粒物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J].環(huán)境科學,2019,40(8):3421-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