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芹
(河北邢臺市第十二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0)
居家學習,那么網課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筆者認為網絡授課的主角是授課教師,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拜訪“名師”,在借鑒中豐富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只是對著電腦跟著教師學習,一方面形式單一,一方面視力堪憂。所以適當?shù)淖x書放松眼睛也愉悅心靈。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書,這是一種重要的、永放光輝的明燈,是學校集體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閱讀,這是一個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借以通向兒童心靈的門徑”。
課堂上我告訴學生:疫情宅家,或許腳步受到束縛,但是在課堂上我們讀書吧,用思想去丈量世界,去做旅行——詩人王勃帶學生低吟《滕王閣詩》;教育家葉圣陶教會學生《景泰藍的制作》;美學大師朱光潛指點學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作家王昆啟迪學生《最美懵懂少年時》……總之閱讀書中作品文質兼美,承載著厚重的家國情懷和人文底蘊,孩子們沉浸其中語文能力也必將厚積薄發(fā)。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無窮盡。雖然疫情不能見面,但是我教研組可以利用釘釘?shù)钠脚_召開視頻會議,每周召開集體教研。會上討論下周的上課內容,一般是主備人為主,其他同事提出好的建議,然后形成集體備課的課件和教案,再提前一周發(fā)群里大家學習。群策群力之下的上課內容到上課的方式都是精心策劃。會上還會互相解決困惑交流經驗,大家一起分享和承擔。
疫情期間,國家開設了“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免費提供視頻課程,授課者都是全國名師,專家們業(yè)務精湛,循循善誘。課堂上實時的穿插,做到教學內容獨到而精準。
講名著的時候,利用日報社組織的“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微課,讓學生在市名師的授課中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加深了記憶。尤其李相召老師,本身還是本年級語文組長,學生很有親近感,聽微課也積極和認真,不自覺的掌握了《傅雷家書》的文體知識。
《經典詠流傳》有一期是《關雎》,歌唱者是仇海平,他帶著他的留學生,把《關雎》娓娓唱來,接著康震對詩歌還進行鑒賞。前者是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留學生院的教授,后者是北師大中文系的教授,學者的職業(yè)和身份決定了他們的權威性,讓詩歌的闡釋生動而有深度,學生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再加上優(yōu)美的旋律,留學生的熱愛,學生興致盎然,潛移默化中不僅理解了詩歌,還知道了原來詩經的內涵和中華文明的輝煌,讓學生走向更廣袤世界。這樣層層深入的感悟,和教師本人直播用課件的效果是天壤之別。
名篇經典特別適合誦讀,對著電腦直播,教師的誦讀能力有限,不能完美的展現(xiàn)篇章之美。同時文言文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枯燥無味,不如變成有聲語言。我了解到有“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工程,這是專門邀請朗誦名家朗讀義務教育語文課本經典篇目的項目。其朗讀者都是受過專業(yè)訓練,讀音標準,抑揚頓挫,情感真摯飽滿,《桃花源記》被他們演繹的美輪美奐。學生聽完對我說:老師文言文的語言好美啊,你總說音韻美內容美,可真是的!
具體做法是上課前提前找好大師(比如紅云,徐濤等)的優(yōu)質音頻或者視頻,直播時屏幕分享給學生。如果偶爾信號不好播放卡頓,我也提前把鏈接的網址發(fā)到釘釘班級群,評論區(qū)留言提醒學生自己打開網頁觀看。
總之,學無涯,思無涯,其樂亦無涯,非常時期探尋“名師”不失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