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波 朱燕
(東營永興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布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附屬文件規(guī)定,深基坑工程的判定標準為開挖深度不小于5m或是地質條件與為周圍環(huán)境較為復雜的工程。因此,多數深基坑工程的場地條件極為復雜,普遍存在軟土地基等不良地質問題,或是存在特殊的水文地質條件,如周邊地層中富集地下水,地表徑流與地下水位頻繁變動。在這一工程背景下,如果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在施工期間容易出現地基不均勻沉降、基坑邊坡滑塌、坑底突涌水等工程事故,破壞施工成果,在問題嚴重時造成人員傷亡。
在深基坑工程建設場地中,地下分布著大量的障礙物,如堅硬石塊、供電管線、燃氣管道、市政給排水管道等,如果直接開展基坑施工活動,容易破壞地下設施與出現機械碰撞事故。例如,在基坑土方開挖環(huán)節(jié),未在施工圖紙上標注燃氣管道的具體部分位置與標高,或是沒有劃定作業(yè)范圍與采取保護措施,導致燃氣管道受外力碰撞出現斷裂,從管道中泄露大量的有毒燃氣,引發(fā)燃氣中毒與爆炸安全事故的出現。針對于此,在施工準備階段,應提前做好地質勘察工作,全面掌握水文地質條件與地下障礙物分布位置等信息,在施工圖紙上標注地下障礙物的類別與分布位置,在方案中采取保護措施,或是提前挖除土層中分布的堅硬碎石等障礙物。
部分深基坑工程分布在中心城區(qū),周邊密集分布建筑物與市政道路等設施構筑物,在現有施工條件下,深基坑施工場地較為狹小,不利于開展基坑開挖與邊坡支護等施工活動。例如,從機械器具運輸角度來看,由于施工場地狹小,無法在現場直接開展腳手架與鋼板槽鋼等材料的切割加工作業(yè),難以直接操控塔吊將鋼格構柱與混凝土承臺等構件入坑布置。為解決這一問題,可選擇采取垂直運輸措施來克服場地局限性。例如,在某深基坑工程中,在現場布置8臺塔吊,將預制好的混凝土承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鋼格構柱等構件垂直運輸至基坑底部,以剪刀撐形式對鋼格構柱進行焊接連接。
在深基坑土方開挖環(huán)節(jié),為保證施工安全,首先,嚴格遵循“從上至下、先撐后挖”施工原則,提前在施工現場搭設支撐結構,對基坑邊坡進行支護加固處理,避免在開挖期間出現基坑塌陷與邊坡滑塌安全事故。其次,為控制基坑開挖深度,避免出現超挖欠挖問題,及時發(fā)現與處理突發(fā)狀況,需要采取分層開挖工法,結合工程情況合理設定各開挖層厚度。在上層土層開挖完畢后,測量土層開挖厚度,對坑底場地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如果分布著未在施工圖紙標注的障礙物,或是障礙物分布位置和標高與圖紙不符時,對基坑施工方案進行變更調整。再次,做好基坑邊緣安全防護工作,禁止將所挖掘土料堆置在基坑邊緣,禁止深基坑開挖面與周邊區(qū)域中滯留無關人員與堆置重物,以此來控制基坑邊緣載荷。最后,定期對坑底標高與支護結構受力情況進行觀察,對基坑超挖部位進行回填處理,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在必要情況下組織人員設備退場。
在深基坑支護環(huán)節(jié),首先,嚴格遵循相關施工規(guī)范,參考國內外成熟的施工案例,結合工程現場水文地質條件與基坑開挖深度,合理選擇深基坑支護技術種類。例如,在現場土層中富集地下水的深基坑工程中,為避免出現基坑底部突涌水與滲水問題,可選擇采取地下連續(xù)墻,沿深基坑周邊軸線挖設狹長深槽,在槽內安裝鋼筋籠與澆筑混凝土構筑成若干數量的單元槽段,采取鎖口管工藝將相鄰單元槽段聯接成整體性的墻體結構,發(fā)揮截水、防滲、承重與支護作用。其次,考慮到深基坑現場環(huán)境較為復雜,且多數支護結構為臨時性結構,隨著時間推移,支護作用力持續(xù)衰減,在施工后期有可能出現支護失效與變形失穩(wěn)問題。因此,在正式施工前,組織開展基坑支護的數值模擬試驗,對基坑支護結構的搭設步驟、不同工況條件下的受力情況、基坑開挖后引起的垂直沉降值、水平應力與最大主應力分布情況等進行分析,在模擬結果基礎上對基坑支護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整。最后,在深基坑支護期間,持續(xù)對基坑支護結構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項目包括水平位移量、豎向位移量、傾斜量、裂縫監(jiān)測等,必要情況下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處理。
在深基坑施工期間,為預防和減少坑底突涌水與坑壁滲水松軟問題的出現,需要開展基坑降排水施工活動,對施工過程進行觀測控制,以此來取得理想的降排水效果。為實現這一目的,分析工程地質勘察結果來掌握現場水文條件,了解地下水位、水流量、水質成分、地層孔隙率等情況,科學制定基坑降排水技術方案。隨后,在現場設置若干數量的排水設施,以及觀測井,根據地下水位變化規(guī)律來確定降壓井與觀測井等設施的埋深值,并在深基坑降排水施工前后重復開展抽水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判斷水位降幅,如果未達到預期排水效果,則對技術方案進行調整,采取盲溝排水與明溝排水等其他排水措施。例如,在某深基坑工程中,在基坑降排水施工完畢后重復開展多次抽水試驗,根據各觀測井獲取的觀測結果得知,局部落深坑水位的降深值為1.54-5.83m,沒有達到預期降深值,且地下水位的回漲幅度超過50cm,存在較大風險,沒有滿足工程的基坑抗突涌穩(wěn)定性要求。隨后,對深基坑減壓降水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整,在基坑內新設7口降壓井,調整后的地下水位平均降深值超過8.0m,達到基坑降水要求。
在部分深基坑工程中,由于地層中分布大量的堅硬石塊,如果采取機械開挖與人工開挖方式,無法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基坑開挖作業(yè)。因此,為提高基坑開挖效率,追趕工期進度,選擇采取深孔爆破或是淺孔爆破技術。然而,在基坑爆破施工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爆破技術水準要求較高,容易出現盲炮、飛石濺射等安全事故,存在極大的施工風險。因此,在基坑爆破環(huán)節(jié),應采取以下技術安全控制措施:第一,裝藥檢查。在裝藥完畢后,檢查各炮孔內是否存在發(fā)升堵塞、藥包埋入深度不足、裝藥量超標等問題,確定裝藥質量達標后,再將炮孔堵塞,連接起爆網絡,將人員設備轉移至安全區(qū)域,開展起爆作業(yè)。第二,爆后處理。在炸藥起爆15min后,爆破員前往爆區(qū)檢查起爆情況,重點檢查是否存在盲炮等質量問題,待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后,拉響解除警報信號。同時,采取相應技術措施來預防盲炮問題的出現,如提前檢查火工品質量是否達標,對爆破網絡進行優(yōu)化設計,要求施工人員嚴格遵循《爆破安全規(guī)程》(GB 6722-2014)開展操作。第三,爆破飛石控制。在基坑土方爆破前,做好爆破參數驗算工作,確定最小抵抗線,在現場設定安全區(qū)域,在起爆前開展清場作業(yè),禁止人員設備在爆區(qū)域周邊區(qū)域停留。同時,在現場地層中分布軟弱層時,對軟弱層區(qū)域中的炮孔裝藥量進行調整,或是避開軟弱夾層。
在深基坑工程,受到外部環(huán)境與自身因素影響,基坑維護體系的支護性能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在問題嚴重時出現維護體系破壞失效現象,進而出現基坑坑壁坍塌與邊坡滑塌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在基坑施工期間,需要同步開展基坑監(jiān)測作業(yè),實時掌握基坑現場與維護體系情況,根據監(jiān)測結果來調整施工組織計劃。在應用基坑監(jiān)測技術時,根據監(jiān)測項目與任務要求來選擇監(jiān)測技術,如應用視準線法與投點法監(jiān)測基坑水平位移量,采取幾何水準法與液體靜力水準法監(jiān)測基坑豎向位移量,在支護結構中安裝應變計來監(jiān)測內力情況。同時,構建基坑監(jiān)測報警制度,設定預警值,在監(jiān)測值超過預警值時,及時發(fā)送報警信號,組織人員設備退場。
結語:綜上所述,為保護深基坑施工現場與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避免受復雜場地條件影響而出現土體滑移、坑底隆起、支檔結構漏水、支護失效等安全事故。因此,施工企業(yè)需要深入研究深基坑施工期間存在的主要難點,綜合采取深基坑技術安全控制措施,將安全科學理論與工程實際相結合,以此來消除不良因素對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造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