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鵬蓮
(河北省唐縣教育局電教儀器站,河北 唐縣 072350)
在信息技術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膶嵤熒?,有助于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途徑與方式進行了探究與歸納。
為了將“互動教學”得到落實,建立一套與教學活動相適的問題情境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普及的當下,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已經(jīng)成為大部分中學生的常態(tài),而這也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創(chuàng)設更生動的教學情境、更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提供了可能?!皫熒印币蚱漕l繁性和高效性,更加之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的引入作用,正在以“一問一答”的高效模式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講授方式。例如,由于電腦的普及,即便不了解上網(wǎng)原理相關知識,初中生也可以隨時上網(wǎng),這就為教師在講授這方面知識的時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供了便捷條件。此時,只需要向?qū)W生提出諸如“你們上網(wǎng)的時候最喜歡做的是什么?”等問題,便可以收獲活躍的課堂互動氛圍、高效的課堂講授成果、清晰的互動學習邏輯,從而減輕教師負擔,實現(xiàn)學生“知其一且知其二”的預期成效。
初中學生處在對周邊世界的“探索與感知”階段,認知與理解能力受到年齡限制。因此,正確理解“課堂互動”與“完全放手”顯得十分重要,不能夠為強調(diào)互動性而棄學生感受于不顧。所謂信息技術課堂“互動”,應當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引導評價為輔,從而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高提升、學習氛圍的輕松化、師生關系的和諧性,避免教師因自身具有的權威性和“高高在上”的傳統(tǒng)印象使學生感覺難以接近而阻礙溝通交流,讓教師放下身段,真正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好幫手、好伙伴。由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涓涓細流般潛移默化的,其引導作用在此過程中尤為突出。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課堂上的互動應是全方位、多層次、多方面的,從理論講解到實踐操作,從系統(tǒng)框架到實例分析,從課堂講授到問題討論,師生之間都應保持高度的互動,從而使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面貌煥然一新。
區(qū)別于其他理工類學科,信息技術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操作性,要求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因此,為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其實效性與時效性、最大程度上開發(fā)“互動式教學”的潛能,一套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如多媒體自然不可或缺。相比理論,信息技術的時間具有更強的探索性,此時的多媒體便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周圍環(huán)境輕松和諧、多種感官被同時調(diào)動的情況下,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水平和能力可實現(xiàn)全面提升。比如,教師在講授“幻燈片超級鏈接”這一知識點時,可以播放一些與幻燈片超級鏈接相關的講解視頻,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觀看視頻不同于單純聽教師講授,學生全神貫注,視覺、聽覺被充分刺激,深入的課堂互動成為可能,因此實際效果也遠勝于干澀的講授。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此拓寬知識面,在播放視頻的同時講授制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在實例環(huán)境下最大程度地提升應用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明確可以使師生的教與學更加有的放矢,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提出往往是教師在上課之初就告訴學生,這種呈現(xiàn)目標的形式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學目標印象不夠深刻的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弄不清楚學習的著力點。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師生互動形式與學生共同關注教學目標的提出,在此基礎上再展開進一步的教學。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入,對技能的鍛煉更富有能動性和積極性。因此,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注意更新教學觀念,通過有效地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使信息技術課教學更富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