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榮
酉陽縣丁市鎮(zhèn)政府黨政辦公室
提起酉陽縣涂市鎮(zhèn)地靈村扶貧專職干部冉相,村民們都交口稱贊,因為他腦子靈活,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硬是將一棵小小的野菜發(fā)揚光大,讓村民實現(xiàn)產業(yè)增收,被村民們傳為佳話。
幾年前,酉陽縣涂市鎮(zhèn)地靈村村民冉相被評為該村的扶貧專干,走馬上任的他,開始從產業(yè)入手,示范帶動村民種植魚腥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折耳根。別看產業(yè)不起眼,如今隨著規(guī)模擴大和水稻輪作,這種山間野菜卻成為了帶動當?shù)卮迕裨黾邮杖氲闹赂徊恕?/p>
這段時間,基地里的折耳根長勢正好,地靈村的村民們分工協(xié)作,鋤草、挖根、清洗,準備銷往本地市場。
冉相告訴筆者,正在采收的折耳根是去年4 月種植的,畝產量在2 000千克左右,主要供應本地市場,每天可以供應100 千克左右,批發(fā)價是500 克4到5元錢。
折耳根本是一種山間野菜,過去也有村民嘗試培育種植,可是由于品種不好、口感差、產量不高,很難賣出好價錢。
涂市鎮(zhèn)地靈村村委會副主任張洪燈告訴筆者,以前的折耳根規(guī)模小,品質差,雖然枝葉茂盛,但是根系不發(fā)達,粗纖維比較重。
2018 年,在地靈村任扶貧專干的冉相從湖南引進新的細根類品種,第一年試種就收獲了1 500多千克。
試種成功后,冉相逐年把種植面積擴大到100余畝,畝產值達到1.5 萬元以上。為了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土地效益,冉相今年精打細算,在折耳根采挖后的田里輪種水稻。
目前折耳根采收了30 畝,水稻畝產值2 000 多元。冉相計劃等下半年水稻秋收后,再種植100 畝折耳根,可帶動8名村民長期務工。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