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童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高校教師和學生是接觸計算機網絡的重要人群,通過5G網絡信息化在教務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改變了教務工作模式,使教育的理論實踐內容和信息資源得到了整合,實現了同步發(fā)展,促進了這項工作在效率及水平上的切實提高。
隨著移動網絡的日益發(fā)展,溝通交流方式與日俱增,除了電話電報、信件和傳真這些傳統的溝通交流方式之外,增加了電子郵件、QQ、微信等新型溝通交流方式,并在各種交際、辦公環(huán)境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網絡應用水平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各行各業(yè)都在對“互聯網+”展開建設,通過網絡信息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在現代社會人們不用出門,可以實現在家通過網絡繳納水電費等。
信息網絡實現了有效的監(jiān)控監(jiān)督,監(jiān)控監(jiān)督更加便利,在線監(jiān)督力度能夠得以提高。政府、企事業(yè)單位網站是公開的,這為管理部門實行監(jiān)控和群眾監(jiān)督提供了方便。
在5G網絡信息化未出現之前,傳遞信息的方式為金字塔形式的,層級結構很明顯,使傳遞信息的速度出現了嚴重的減緩[1]。伴隨網絡日益深化,傳遞信息的方式呈現出扁平化的特點,層級關系被替代,傳遞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
1.對外部信息的獲取更具廣泛性
高校教務信息管理能夠使獲取而來的外部信息更廣泛,對成功經驗進行積極借鑒,自身能力能夠得到優(yōu)化,反應力得到提高,教育員素質也能夠得到提高,教育組織凝聚力、戰(zhàn)斗力能夠增強。也能夠全面了解師生的呼聲,監(jiān)督更加透明公開,教育群關系越來越密切,越發(fā)和諧,為高校教育地位與先進性的保持奠定了基礎。
2.對教育內與學校民主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高校教務信息化管理對教育內與學校民主發(fā)展,對構建教育和高?;鶎咏逃M織的和諧關系有著促進作用,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教育員和非教育員師生能夠對不同政治意見者的言論進行討論分析,明辨真理[2]。管理系統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師生的意愿、呼聲得以表達,積極地獻言獻策。
3.有助于拓展教育員學習陣地
教務信息化管理能夠拓展教育員的學習陣地,通過網絡使教育員教育得到更好的開展,通過對教育媒體資源的利用,對教務管理數據庫加以構建,這對于教育積極分子、教育員來說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3]和傳統教務管理相比,網絡信息化的教務管理更加開放,更具交互性,也更具互動性。
1.海量信息造成教育建設工作不良思想觀念的沖突
海量信息對網絡信息時代來說是一個明顯的特征,伴隨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經濟全球化、文化交流是新時代潮流的重要趨勢,基于信息時代的出現,促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和軌跡得到改變。
2.新媒體和傳統教務工作之間存在隔閡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快,樂于嘗試新科技產物。當今的大學生很早就開始應用新媒體,是對信息設備最先開始使用的人群,具備利用信息設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當今的網絡信息時代,高校教務工作仍然以傳統方式為主,造成學生在教務管理中積極性受到影響,開展效率不理想,這使教育建設工作和學生一直存在著隔閡。
3.教務人員網絡安全意識不高
教務人員在實施信息化管理中不夠謹慎,在處理教務信息時經常忘記保存文件,在停電等特殊情況和人為錯誤操作情況下造成文件丟失;缺乏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在教務管理系統中包含很多教育員個人信息,這些信息最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注意,想方設法竊取這些信息,以獲取經濟利益,從而造成管理系統的癱瘓,給該項管理工作帶來不便,對高校教育員個人利益造成損失。
高校教育組織是教育在高等教育院校中的發(fā)展體現,是教育的路線與決策在高校的踐行者。高校中的教務工作面對的是教師與大學生群體,特別是對大學生該群體來說成長發(fā)展離不開5G網絡信息化,網絡對其成長的影響是深刻且廣泛的。[4]師生作為受眾群體,在網絡意識上是較強的,有著較高的素質,對網絡的興趣也很濃厚,將其作為交流的重要方式,作為獲取信息的渠道。
傳統的高校教務工作是以文件宣傳和會議、專題報告、講座等形式來開展的,覆蓋面較窄,浪費時間,浪費人力,工作效率不高。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借助互聯網等平臺來開展高校教務工作,教務內容會更豐富,工作方式更優(yōu)化。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在“兩微一端”上加強建設,對網絡教育學校和論壇等宣教平臺進行創(chuàng)建,業(yè)務流程更加簡化。通過發(fā)揮網絡即時性、交互性的優(yōu)勢,使教務資源共享得以實現,促使教育員和群眾、組織的互動更有效,促進教務工作效能的提高。
高校教務工作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教育的建設深入推進的重要部分,開放和便捷化的網絡信息為教務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動力。推進教務工作發(fā)展與時俱進,要將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體現出來,緊緊跟隨信息時代的步伐,對新情況進行全面的研究,對新問題進行妥善解決。
1.在教務工作中對信息化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在教務工作信息化管理中很多相關管理部門及學校并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作用及意義,沒有正確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高校領導、教務干部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為建設質量的好壞并不重要,對整體發(fā)展走向不會產生直接影響。這種思想是倦怠的,造成教務管理工作發(fā)展緩慢,效率不高,不積極向教育組織靠攏,領導作用并未得以發(fā)揮。[5]
2.教務人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從調查研究中能夠看出教務信息化管理還停留在校園網絡傳輸發(fā)送等基礎工作上面,盡管很多高校對思政教育這個模塊進行建立,對意見郵箱進行創(chuàng)設,利用微信發(fā)布教務管理信息,但在總體上看教務管理的信息化顯得有些落后,運行很慢,無論是教務建設平臺和技術,還是設備設施購置、數據采集分析多少都存在著問題。
3.對管理系統的利用不夠充分
教務管理系統仍然處在初級階段,是單機版的狀態(tài),共享信息、資源很難實現。這樣的系統效率、保密性要求很難得到保證,系統很難對信息化管理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很多院校在管理系統的形式和內容上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很少根據自身特征對教務系統進行創(chuàng)新,管理系統和實際工作很難得到結合,工作需求很難得以滿足。
1.樹立信息化觀念
高校信息化的教務工作是基層教育組織與時俱進發(fā)展的重要體現,是針對教育建設和執(zhí)政水平的提高而提出的要求。加強教務信息化管理,要使領導和職能部門、基層教務人員更好地認識信息化這個概念。[6]加強領導層面的認識對教務信息化管理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加強管理人員層面的認識對管理效果也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
2.通過培訓提高信息化水平
教務信息化管理是加強教育建設的重要要求,是教育事業(yè)重大發(fā)展變革的重要體現,是開展教務工作的新嘗試。教務信息化管理需要對現代信息技術加以掌握,要對教務管理的綜合人才進行培養(yǎng)。人才越完善,教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越順利,推進速度越來越快。
3.在整合資源條件下科學規(guī)劃和統一建設
通過現有的信息平臺整合教務資源,合理規(guī)劃,集中力量進行統一的建設,建設教務工作群系統,形成分工合作和優(yōu)勢互補的部門聯動機制,對多功能、互動性的教務信息化管理體系進行構建。
4.通過對人力資源技術手段的利用對教務工作新平臺加以打造
我國5G網絡信息化技術日趨成熟,這使得教務工作具有了電子化的特征。要對“互聯網+”的需求積極響應,將大數據與云計算作為基礎,通過移動網絡和計算機網站對統一的教務工作網絡進行構建。對新的平臺進行構建,對多種信息手段進行巧妙地運用,完美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從傳統教務桎梏中走出來,使信息化管理效率能夠提高,覆蓋面得以延伸。
5.建立安全機制,為教務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教務工作,安全的信息數據為教務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礎,為其工作的可持續(xù)開展提供著保障。為了有效保障信息安全,要在技術上提供保障,也要在制度上對安全程序和要求進行構建,做好加密工作,在信息資源上為保密程序提供有效的方法。
高校教務信息化管理是教務工作順應網絡信息時代的重要體現,信息化形式的教務管理顯得方便了很多,對信息的整理匯總可以一鍵完成,省時又省力,便捷了很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推進與教務相關的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在開展教務信息化管理工作當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管理效果不太理想,這與領導、教務工作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程度不夠有關,沒有認識到教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所以想要發(fā)揮教務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關鍵要提高領導和教務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