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熹
對于哈明明(化名)小朋友的認(rèn)知,要從開學(xué)前的家長會說起。哈明明媽媽在家長會后主動找到我,跟我溝通了孩子的狀況。孩子因為出生時窒息導(dǎo)致身體右臂發(fā)育有些遲緩,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使用左手,右手經(jīng)常用不上力,她也有些不愿意嘗試去練習(xí)右手。所以開學(xué)的第一天,我就開始觀察哈明明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哈明明小朋友的右臂明顯比左臂短一些,在走路的時候,更像一個小嬰兒,一搖一擺。不管是吃飯,使用工具,都是用的左手,右手經(jīng)常垂在下面,偶爾提供一些輔助的作用,不能獨立拿勺子,也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與此同時,哈明明在入園后就顯得非常敏感,分離焦慮的時間要較其他小朋友長。早晨入園經(jīng)常是第一個到班門口,最后一個進到班里。在這過程中,不斷的和媽媽提出各種請求和要求,最后都是老師直接把她抱回班里。在日?;顒又?,她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guān)注和陪伴,喜歡圍繞在老師身邊,不愿意主動與小朋友交往。
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哈明明小朋友非常不愿意去盥洗室,每當(dāng)我們請小朋友集體如廁時,她都哭著說:“老師,我沒有小便?!崩蠋熣f,如果你不小便也要去洗手,她就哭的更大聲:“老師,我不想洗手?!弊罱K,只要老師抱起她,她才能停止哭泣。哈明明小朋友哭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為什么對盥洗室有一種不安和畏懼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更加關(guān)注她的反常行為,終于我發(fā)現(xiàn),她對盥洗室突然出現(xiàn)的小一班的小朋友和老師,會非常的不安,一看到有小一班的小朋友和老師,她就會趕快跑出盥洗室,走到老師身邊。每當(dāng)她路過小一班門口的時候,她也會繞到其他小朋友的側(cè)面,馬上就跑開了。
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她的媽媽進行了交流,媽媽也談到偶爾聽到過孩子說不喜歡小一班的小朋友,當(dāng)時以為是玩笑,沒有放在心上。我告訴媽媽,我們會和小一班小朋友一起進行一些融合的游戲和活動,讓兩個班小朋友相互都熟悉起來,減少孩子的不安。同時,我們也經(jīng)常鼓勵所有小朋友在見到小一班老師時,主動問好,讓小一班老師與我們班小朋友抱一抱,讓哈明明在這樣的氛圍和活動中,同樣感受到小一班老師的親切和小一班小朋友的友好。
終于有一天,哈明明主動帶來了2張小貼畫,一張要分給我們班小朋友,另一張要分給小一班小朋友。我們都為哈明明做出的努力而感到高興,當(dāng)我陪她來到小一班的時候,她還是有些猶豫,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敢往前再走一步。我和小一班劉老師都鼓勵她大膽一些,同時還讓小一班小朋友為如此勇敢的哈明明鼓掌,這時,哈明明松開了我的手,給一個小朋友的身上貼上了一枚小貼畫。就這樣,哈明明再也不害怕小一班小朋友了,還與小一班劉老師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每次見到劉老師都露出甜美的微笑,大家都開始親切地叫她:“小哈哈!”
在老師的鼓勵下,小哈哈在日常中越來越勇敢,遇到困難不再哭泣,主動想一些辦法來解決問題,比如:班級和盥洗室距離較遠,活動區(qū)結(jié)束后,主班教師帶一部分收好玩具的孩子先去盥洗,配班和剩下的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收拾完后,兩名老師會在班級和盥洗室門口相互照看孩子們,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但是這段距離,小哈哈開始是不敢自己走的,但是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不可能有老師單獨只陪著她一個人時,她開始向周圍的小朋友提出“一起走”的邀請,當(dāng)小朋友答應(yīng)時,她還會強調(diào):“我們洗完手再一起回來”。
當(dāng)我們以為小哈哈已經(jīng)非常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時,又發(fā)生了一個“大事件”。自入冬天以來,小哈哈遇到了一個困難,經(jīng)常大哭不止,這個困難就是“跑步!”開始的兩天,小哈哈跑到一半才開始哭,邊哭邊喊著:“我跑不動了,我跑不動了,”這個時候,我們?nèi)焕蠋煏幸晃慌艿剿磉叄鹆怂氖?,和她一起跑。但是,她還是漸漸地落在了小朋友的后面。有了前幾次的經(jīng)驗,小哈哈一看到老師邀請小朋友穿外套,就開始不安起來,不停的喊著:“我不要跑步,我不要跑步?!泵鎸@種狀況,我及時安撫了小哈哈的情緒:“哈哈,別哭啦,一會兒王老師拉著你跑,如果你累了,我們就休息一下?!彼c點頭,情緒有所好轉(zhuǎn),但是真的跑起來的時候,她還是大哭不止,哭聲響徹整個操場。擔(dān)心她邊哭邊跑對身體不好,所以我們就邊安撫她,邊讓她走一走,可是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她鍛煉的機會就更少了,更不利于她身體的恢復(fù)。針對這種情況,我馬上又與她的媽媽進行了溝通。讓她在天氣好的周末與小哈哈進行一些親子的互動游戲,練習(xí)一下跑步,但是不要刻意地讓孩子感覺到是鍛煉。而我也在小哈哈開心的時候與她聊天,問她為什么害怕跑步,她說:“我追不上小朋友,我不想跑最后一個?!甭犃怂脑?,我心里有了酸酸的感覺。孩子的內(nèi)心是如此的敏感和脆弱,她怎么可能感受不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呢?我的腦海在不停思索,我要想一個辦法,讓小哈哈自信一些。幾秒種后,我有了主意,我一把抱住小哈哈,告訴她明天跑步時,我會請她當(dāng)排頭,讓她來帶著小朋友一起跑,這樣她就是第一個了。我還與她勾了勾手指,作為我們的約定。
第二天跑步,小哈哈根據(jù)我們的約定,很主動的排到了第一個,我拉起了她的手一起跑步,雖然她跑的有點慢,有點吃力,但是我并沒有催促她,而是鼓勵她,告訴她跑的好棒,小朋友們都在跟著她一起跑,她嘴里嘟囔著:“就快到了,就快到了,”堅持著跑完了2圈。看到她如此的努力,我為她豎起來大拇指,班上的其他兩位老師也一同對她進行夸贊,告訴她今天很棒,沒有哭,還堅持跑完了2圈。小哈哈很高興,邊喘著氣,邊對著我們笑。從那以后,操場上再也聽不到她的哭聲了。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對孩子們出現(xiàn)的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我們不光要問孩子原因,更多的要觀察孩子的舉動和細節(jié),而不能只一味地關(guān)注表面現(xiàn)象。孩子們的內(nèi)心會是不安和脆弱的,同時孩子們的內(nèi)心也是火熱和充滿希望的,我們應(yīng)該用心去傾聽孩子們內(nèi)心的聲音,激發(fā)起他們內(nèi)心的火熱和希望,使孩子們變得更自信,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