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紅
(廣東省德慶縣回龍中學,廣東 德慶 526600)
英語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人際交往,能進行多方面的知識學習,而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為學生將來學習、就業(yè)做準備。學習英語知識過程中,聽說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chǔ)能力。以往我國的教學模式過于傳統(tǒng),已經(jīng)無法滿足新形勢學生的發(fā)展、學習需求,所以就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重視對學生聽說能力培養(yǎng)。如何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剛開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課程內(nèi)容相對簡單,較多知識都是對小學英語的內(nèi)容進行銜接,所以學生參與英語課程的積極性較高。但是,隨著知識數(shù)量增加,難度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逐漸對英語課程失去了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練習聽、說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聽不懂、說不出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急躁情緒。學生情緒越急躁、越緊張,思維越是無法進行有效運轉(zhuǎn),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熱情,不愿意開口講英語,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導致學生聽說能力發(fā)展受到阻礙。
當前,很多農(nóng)村學校的初中英語教學的模式依舊傳統(tǒng),將提升學生英語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且教師基本都是運用中文講解英語知識,并沒有為學生提供英語教學環(huán)境,也沒有為學生提供鍛煉聽、說能力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聽、說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這也體現(xiàn)了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師對學生聽、說能力培養(yǎng)不夠重視。在實際的英語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聽、說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英語知識,讓學生能夠真正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
近幾年,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yè)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并且提出了全新的教學標準,農(nóng)村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但是,英語聽、說教學并沒有進行有效融合,教師在教學中多數(shù)都進行單獨的聽、說教學,為了讓學生應付考試題目,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聽力訓練。同時,學生缺少說英語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受到阻礙,對學生未來的英語課程學習具有負面影響。此外,英語聽說教學的方式過于成就,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導致課堂教學質(zhì)量無法得到提升。
當前,很多農(nóng)村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水平較差,學習成績較低,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知識的動力。在課堂中不僅不喜歡聽英語,還不喜歡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那就要激發(fā)學生的聽說興趣,只有學生具有學習動力,才能主動探索知識,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激發(fā)學生聽說興趣的教學方式有很多,其中情境教學就是一種高效、新穎的教學手段。所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趣味教學情境,讓學生樂說、善說、愿聽、喜聽。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詞匯有“banana、hamburger、tomato、ice-cream、salad、pear、milk”,句型有“—Do you like bananas?—Yes,I do./No,I don,t.”教師要將這些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英語知識編創(chuàng)成歌曲“Food”,將編創(chuàng)好的歌曲內(nèi)容播放到課堂中,讓學生反復聽,并且跟著歌曲內(nèi)容哼唱,逐漸就能將其中詞匯、句型學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產(chǎn)生傾聽的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的聽英語。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lǐng)學生一起做游戲,將各種食物的圖片剪成小動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幫助這些“小動物”過河,要想過河就需要正確回答教師問題:“What kind of food is this?”通過這些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鍛煉,還能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fā)揮,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核心設(shè)計教學方案,重視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英語知識探究。初中時期的學生還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并具有潛在的好勝心,在開展教學實踐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組織學生進行搶答競賽,活躍課堂氛圍,鍛煉學生聽說能力,讓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快速增強。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明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如:基礎(chǔ)詞匯“advantage、fisherman、takeaway、creativity、transportation”等;重點短語“be harmful to、at the top(of sth.)、take part in、turn off、take action、throw away”等;重點句型“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The river used to be so clean./The air is badly polluted.”等?;谶@些知識點,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掌握知識,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搶答競賽,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哪個小組回答得越快、準確率越高,那個小組積一分,總分10 分,勝利的小組會獲取“我是英語小能手”的榮譽稱號。如教師提問:“Is there any way to avoid water contamination?”這時,學生會回答:“Don't litter!”通過搶答競賽,能喚醒學生潛在的好勝心,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知識,學生的自信心會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積累,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任務(wù)更好地完成。
全新的英語教材中的知識比較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內(nèi)容更加豐富,并且生動、形象。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掌握教材內(nèi)容,以“聽”作為切入點,逐漸進行“說”“唱”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語感,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s Gina.”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副帶有情境的圖片,其中的內(nèi)容就是Lisa 和Miss Wang的早上在校園門口遇到,進行了系列對話,讓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思考,Lisa 會怎么與Miss Wang 打招呼?Miss Wang 又會怎么回答Lisa?鼓勵學生運用漢語將對話內(nèi)容表達出來。然后,教師將圖片中的語音對話內(nèi)容播放出來,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聽,在聽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進行對話模擬,以此讓學生掌握“name、clock、am、nice、meet、what、hello.”“—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Hello! I’m ...—Hi,...! I’m....Nice to meet you.”等重點英語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促使學生更加靈活的運用英語知識。
結(jié)語:綜上所述,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是重點,是主要最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shè)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生聽說興趣。同時,教師要積極的改革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樂聽、敢說,從而真正將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日常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