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華
(河北蒙古族高級中學,河北 承德 067500)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支撐下,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遵循新課改的要求,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等,但是教學效果仍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大家都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互動教學是高中英語最常用的教學模式,在互動教學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提高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在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論題。
提升學習動力非智力因素是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是學習積極的心理機制。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態(tài)度、意志和性格等這些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約著他們先天智力的發(fā)展。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自覺主動,自信心十足,注意力集中,自控能力強,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效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從而促使先天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發(fā)揮。鞏固學習積極性繁重的高中學習任務給學生施加了無形的學習壓力,如何保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增加英語學習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情緒。反之,如果學生一味受到自身個性負面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大,這樣就很難開展有效的英語互動教學活動。
調控智能及心理活動非智力因素是學生英語認知、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的“調節(jié)劑”,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加快或延緩、加強或減弱學生的心理活動,準確把握非智力因素狀況是有效學習的一種積極反饋,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評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中學生學習的自我意識水平,幫助他們判斷英語學習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平衡情況,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動機——英語學習的驅動者。大部分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主要是社會誘因及家長的主觀愿望(如升學、出國等)這一內在動因相結合而構成的??傮w上來講,學生的學習動機正確,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興趣就濃厚,學習效果也就良好。從心理學角度而言,當動機爆發(fā)時,會出現情緒緊張、注意范圍縮減,甚至思維中斷現象,在這種關鍵時刻,輕松的心境更能保證認知能力的正常發(fā)揮,或產生靈感,超常發(fā)揮。
興趣——英語學習的引導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大部分中學生因為對英語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他們往往把英語學習當成是一種沉重的學習負擔,總是以一種被動的姿態(tài)參與學習,愉快的“互動式”英語教學更是無從談起。
情感——英語學習的調節(jié)者。英語學習既是一個語言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師生情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個人情緒和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調動和利用情緒、情感的積極因素,發(fā)揮情感的感染力,創(chuàng)設“師生共鳴”、“其樂融融”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互動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
意志——英語學習的維持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智力還不行,有了學習熱情還不夠,還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最終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讓學生能有效克服學習英語的焦慮感和挫敗感,對學生做出客觀評價,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整體質量。
性格——英語學習的補充者。有研究表明,具有外向型性格的學生比內向型性格的學生更適合于外語學習。外向學生較少有焦慮心理,往往在聽說方面較為突出,而內向學生又能保持較好的專注狀態(tài),在語法、翻譯、閱讀理解方面鉆研更深,因而在讀寫方面更顯優(yōu)勢。
激發(fā)學習動機教師在開展互動式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學生對英語重要性認識的教育。在合作學習中,為了不落后、不掉隊、不拖后腿,小組之間、個人之間產生的自主合作和自由競爭氛圍,通常會讓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興趣因素引入到英語教學無疑會給英語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挖掘個性化的英語教學風格,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天賦得以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和諧情感師生之間健康融洽的情感不僅是師生互動交往的基礎,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教與學的內容產生興趣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積極熱情的教學態(tài)度助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緒也隨教師的豐富的情感而波動,這應該是互動式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鍛煉學習意志在英語教學中,恒心與毅力往往決定著學生的學業(yè)優(yōu)良程度。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志,善于調整和設置學習的難度、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勇于探索的堅定意志;還可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團隊活動,開展校風班風建設,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來磨練學生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堅定、刻苦、勤奮、自信、不屈不撓的精神。調整性格差異性格外向和內向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各自表現出來的優(yōu)勢有所不同,外向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占有優(yōu)勢,而性格內向的學生比較擅長英語閱讀、翻譯和寫作。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采取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學習習慣,揚長避短,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并有所收獲。
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充當“管理者”和“組織者”,又要充當“參與者”和“評估者”等多重角色,將學生的學習英語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意識,實現互動式英語教學的“實效性”,促進整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穩(wěn)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