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蓉 許慕竹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系,湖南 常德 415000)
由于中國成語具有語法和語義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目前對于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沒有較為明確的定義和解釋,對于漢語分類的相關研究也并不完善。對于當今的留學生而言,漢語言中的成語一直是留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成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語言高級語法的應用和語義的延伸轉換。而幫助留學生了解成語的意思和來源、幫助留學生更好地使用成語不僅能夠讓漢語言學習者充分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還能夠使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廣泛、更精細的傳播。目前對于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相關書籍的成語數(shù)量并不多。留學生對于成語的了解建立在掌握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基礎上,要學習好漢語就需要相關教學工作者投入大量的教學精力和教學資源。而在如今對外漢語教學的成語教學中,對成語的釋義也較少。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對于教學工作者和留學生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成語教學可以提高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水平。隨著近年來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許多國家的學生對于漢語的學習熱度也越來越高。而對于漢語教學來說,這既是漢語發(fā)揚光大、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遞得更加廣泛的機會,也給漢語言教學工作者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和難題。尤其是對于成語教學而言,如何運用最合適、最科學的方法向留學生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又不失文化的溝通有著重要的意義。做好成語教學工作,不僅能夠幫助留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更能提高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水平。其次,成語教學有利于增加留學生的詞匯量。中國的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而中國的成語也有著極為寬泛的詞匯量。成語中具有較多單音節(jié)的古詞語,并且有些成語是結合古代與現(xiàn)代的意義進行理解和運用的。因此,通過對成語的學習能夠擴充留學生的漢語詞匯量,使其學習漢語更加容易。最后,成語教學可以提高留學生的表達能力。成語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詞匯,多用來形容某種感受或表達某件事情。而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在適當?shù)臅r候使用成語不僅能體現(xiàn)一個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久而久之還能夠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目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是相關教學工作者對于成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國家對于對外漢語的測試投入還不夠,而在相關的漢語測試中,成語考核的占比也并不夠多。要使得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取得良好的成果要求漢語教學工作者基于高度的重視。而漢語教學工作者重視成語教學的前提則需要政府給予高度的重視并加強人力物力的投入。
在當前的漢語教學模式中,成語教學的實用性并不夠強,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有三個因素。首先,在對于成語的學習時,留學生會因為文化的差異和漢語水平欠缺而對成語的認知存在偏差,這就導致留學生對于成語的運用和認知存在錯誤,在實際運用中成語反而起到了反面作用。其次,目前對于成語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和簡單。成語作為一種較為復雜的漢語文化,需要教學工作者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運用不同情境和不同媒介進行教學。通過不同情境和不同方法的教學才能夠讓留學生充分融入漢語教學的環(huán)境,從而提高成語的實用性。最后,在成語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語言素材的真實性欠缺,相關成語的表達會并不符合實際運用。
目前在多部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書籍中關于成語的語頻各有差異,而關于成語編制的內容和大綱也不盡相同,這就導致成語的教學缺乏統(tǒng)一性。
而對于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的處理方式也存在著不規(guī)范。目前,對于成語的教學,大多數(shù)教材是先標出成語的詞性并給出相應的拼音,然后標出外文翻譯的相關模式。但這種模式并不符合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特點,容易讓留學生認為中外文的詞匯是對等的。但在正確的處理方法中,應該針對留學生的情況運用其母語的特點進行翻譯,減少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成語學習中的誤導。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成語教學中,要注重成語教學的層次性,尤其是對于成語教學的相關教材而言。對于初級的漢語教材,應注重以故事等較為吸引人的形式闡釋成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留學生對于成語的興趣,幫助留學生了解中國文化,還能夠減輕留學生學習成語的負擔并使其更容易吸收相關知識。在中級階段的教材中,應逐漸增多成語的數(shù)量,并對成語進行系統(tǒng)性的介紹來擴充留學生的詞匯量。而一些具有共性的相似成語也能促進留學生學習成語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高級階段的教材中,要避免成語數(shù)量出現(xiàn)陡增的現(xiàn)象。成語數(shù)量的突然增加會給留學生帶來巨大的負擔。除此之外,對于高級階段的教材,應該使用一定的方法使得留學生對于成語融會貫通的使用,從而讓留學生順利地進入更高的漢語學習層次。
劃分成語的難度即根據(jù)不同難度的成語對留學生進行成語教學。在成語中,部分成語字面意思與其所表達的意思相似或相同,部分成語字面意思與內在含義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等。而較難的成語則是其表面意思與實際意義相去甚遠。要讓留學生進行更加準確和精細的成語學習就需要在教材中根據(jù)成語的特點劃分不同成語的難度。
在漢語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文化的傳播。而成語則更能反映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對外漢語教學的工作者要重視并尊重中外的文化差異來開展教學工作。不同的留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認同,對待漢語也有著不同的學習目的。因此對于成語的教學,相關教學工作者要積極引導留學生進行學習并引起其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強行讓留學生學習成語和認同中國的文化及價值觀。除此之外,對待成語的教學,相關教學工作者應該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目前對于成語的教學主要由語法翻譯法、視聽法、聽說法、直覺法等組成。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留學生不同的漢語水平和文化環(huán)境進行教學。
當前成語教學相關的教材缺乏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規(guī)范成語教學的教材,尤其是對于大綱中成語的數(shù)量和相關順序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合理的安排,這樣才能符合留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讓成語教學更加規(guī)范和科學。在成語教學中要充分重視成語語義和語法的教學。只有做好成語語義和語法的教學工作,才能夠讓成語背后的相關文化和故事更加準確和具體地傳遞給留學生。而要做好這一工作,就需要相關教學工作者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漢語的教學工作者充分把握好漢語的類型,這樣才能夠通過掌握分類細致的漢語對留學生進行更加具體和精細的教學。其次,教學工作者應該對古今意義所存在的差異進行區(qū)分,這一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文化遷移,還能夠使得使得成語語義和語法的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已經(jīng)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漢語言也逐漸深入國外學生的學習。對于大多數(shù)留學生而言,學習漢語是出于對漢語的興趣以及對中華文化的喜愛。而成語作為漢語文化和漢語言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文化工具,也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題。為了使得中國文化更廣泛地傳播,相關教學工作者應規(guī)范成語教學,注重成語教學的層次性并劃分成語難度,重視文化差異并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讓成語教學的工作更加科學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