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廣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猴場鎮(zhèn)猴場小學,貴州 安順 550802)
隨著均衡教育的發(fā)展,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投資力度逐漸加大,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多媒體教室已在農村普及開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將聲音、圖片、視頻等融為一體,使得教學內容極大豐富,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在課堂上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刺激學生們的多種感官,從而極大促進學生對各種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使用多媒體技術,極大減少甚至免去了傳統(tǒng)教學中板書的時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情感中學習,可以極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促使學生樂于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使得課堂教學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那么,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讓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大放光彩呢?
在新課改活動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一股潮流。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使知識以多樣化的方式輸送給學生,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方法越豐富、越新穎,他們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因而信息技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展開對文本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為學習的主人,落實新課改目標。
在鄉(xiā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認知課文內容中涉及的各類事物,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知識點,更好地記憶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字,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含義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動態(tài)的視頻教學資料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借助于信息技術的視頻功能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跟隨老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語文是一門強調直觀感知、形象感受的學科,傳統(tǒng)生搬硬套的教學模式只是將語言文字直接灌輸給學生,未加任何優(yōu)化、僵化的文字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晦澀難懂,封閉的、抽象的教學方式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教學效果不理想,還使語文教學陷入理論說教的怪圈。信息技術則不同,它可以通過圖畫、色彩、聲音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優(yōu)化,使知識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為學生展現(xiàn)出一場浩大的語文盛宴,學生在情境中觀察、分析、概括,思維向深度發(fā)展,最大限度觸及學生的興奮點。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營造更具活躍性的良好課堂氛圍。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營造舒適、活躍的課堂氛圍,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教材、教師、學生五位一體的死板教學模式,打破其沉悶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達到創(chuàng)新教育,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課堂訓練是教師專門根據(jù)課堂教學效果所設計的考核階段,旨在通過課堂訓練來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水平,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訓練,多以朗讀、閱讀、抄寫、背誦為主,這種方式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強化記憶效果,但無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語文,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感。我們必須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小學語文課堂訓練模式由此得以出現(xiàn)。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推崇,如何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是當代語文教師思考的主要方向。信息技術的介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盡情地展示自我、釋放自我,培養(yǎng)自主能力,踐行新課改理念。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借助導學案,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基礎知識,一些復雜的、重難點知識可以放到課堂上集中解決。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還為課堂教學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于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當中的典型代表,將其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所以,我們必須要對其予以重視,并能夠讓其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積極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為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帶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