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紫寒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特殊教育學校,安徽 安慶 246200)
有一群這樣的特殊兒童,他們具有先天性的大腦中樞神經發(fā)育不足的障礙,導致了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其語言能力以及運動能力無法進行有效的發(fā)揮。在對這部分特殊兒童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辛苦,同時還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所開設的課程內容也是要根據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因此將培智教育作為了教學重點,本文主要對培智語文教學做出了研究,努力打造更加生動有效的課堂效果,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特殊學校的教育與普通學校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當前的特殊教育培智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很多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實際發(fā)展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在特殊學校,培智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好,而且在課堂中無法像正常的課堂一樣進行,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教學理念定會與正常教學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有很多的教師并沒有將特殊教育學校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學生缺乏耐心,而且很多培智語文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而忽視了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細節(jié)問題,急于求成,反而形成了反面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中,培智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轉變方法,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但是,縱觀培智語文教師的課堂可以發(fā)現,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使得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智力、記憶力以及運動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更需要培智語文教師來變換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因此在培智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針對課程內容來選擇教學方法,培智語文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式是對課文的朗讀,而后進行講解,雖然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但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雖然特殊學校都是一些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學生,但是在缺陷中他們也有輕和重之分。有的學生智力缺陷比較嚴重,那么就需要培智語文教師對他們進行比較簡單的教學和比較常識性的問題。而有的學生存在的智力缺陷比較輕,那么培智語文教師就可以適當的延伸課程內容,深化知識。但是在特殊學校的培智語文課堂中,很少看到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進行教學,他們大多是采用統(tǒng)一的教案和相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根據教案設計來進行,不管什么智力水平的學生都是接受一樣的知識,這也就導致學生學而有余力,有的學生反而吃不消。
對特殊兒童進行的培智教育,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可以走入社會去生活。因此在培智語文課堂中需要對生活知識以及社會知識進行相關的滲透,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社會。但是在培智語文教師的教學中可以發(fā)現,很多教師都是單純的講授課本,并沒有結合生活的實際來進行,讓學生看到的只是這些知識,而不知學到的這些知識有哪些用處,更無法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那么所進行的培智語文的意義就失去了一半。
智力障礙的兒童與正常兒童相比較而言,是處于弱勢地位的,但是不管身體和智力哪方面的缺陷,他們同樣都有一顆愛玩的心。對于有趣的游戲也會非常感興趣,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也喜歡去研究和探索,他們有著同齡人一樣的好奇和興趣。所以,在對特殊兒童的培智語文教學中要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將游戲融入培智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培智語文課程《白云感冒了》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對“白云”有清晰的認知,并且了解文章中的“感冒”的含義,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課堂游戲:看一看誰模仿的最像。語文教師首先將畫有藍天、白云、大樹、風、小白兔的圖片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手中的圖片是什么,然后,語文教師開始點名,點到哪個事物的名稱就讓手持該圖片的學生出來開始排隊,并依次模仿圖片中的動作,可以學一學大樹的樣子,可以做一做小白兔的跳躍。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非常開心,而且釋放了自我,但是也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這是就需要語文教師及時進行情緒安撫,并且及時開導,對于無法參與到課堂游戲中的學生,語文教師還要耐心的指導,幫助學生參與到其中,同時還要進行鼓勵和引導。這樣的培智課堂或許與常規(guī)課堂比較起來很沒有規(guī)矩,但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讓學生的智力和動作能力都得到了些許的提升。而這樣看似無法無章的課堂正好符合了智力有缺陷兒童的特點,他們好動,意志力差,而且還經常會遺忘。通過歡樂的課堂氣氛,帶動他們的思維運動。
對于智力有缺陷的兒童,他們的想象力有限,而且對于形狀等方面的事物認知比較遲緩,基本都是需要依靠實際的直觀的感知來進行。所以,對這樣的特殊兒童開展培智語文教學,對于教師的耐心以及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非常大的考驗。很多語文教師都在自己的課堂中不斷摸索更好地方法來實現教學,讓特殊兒童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根據特殊兒童的思維特點和發(fā)育情況,并根據培智語文的教學內容,可以在課堂中加入多媒體教學。
比如:在培智語文《雷雨》的課程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特殊兒童對聲音比較敏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大自然中雷雨的視頻,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這樣的場景在夏天的夜里是常見的景象,通過播放這樣的視頻,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觀看,同時讓課堂中的氣氛更加安靜。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說一說雷雨來之前什么樣子,雷雨過程中什么樣子,雷雨過后什么樣子。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播放《下雨啦》,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和雨有關的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喚起學生對下雨場景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通過讓學生的表達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觀看視頻后,再讓學生講解,也鍛煉了學生的記憶力,對其智力的開發(fā)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智力缺陷只是這類特殊兒童的共同特征,但是縱觀每一個兒童,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孩子對數字比較敏感,有的孩子語言邏輯比較突出,有的孩子動作技能比較突出,他們雖然都存在智力缺陷,但是程度卻不一樣,而所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既要注意到學生的共性,同時又要注意到學生的個性,采取分層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讓每個學生在自身智力的基礎上都得到高層次的發(fā)展。
比如:在培智語文《升國旗》的課程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的不一,將文章劃分成不同的等級。對于智力障礙比較重的學生,語文教師可以讓這類學生先認識國旗,并說一說國旗的顏色,看一看國旗上面都有什么,讓他們對國旗有一個簡單的認識。而對于智力障礙比較輕的學生來說,語文教師可以在一層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指導他們升國旗時應該怎樣做,并學會課本中的生字,認識這一課的偏旁“方”。另外,還可以教給學生升國旗時做法,怎樣行注目禮,怎樣敬禮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發(fā)展,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在培智語文教育的實驗方案中指出:生活語文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把傳授知識與補償缺陷有機結合,從而為其自理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語文知識豐富多彩,浩瀚無邊,而且多數是源于生活的寫作,培智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對特殊兒童開展的培智語文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適應日常生活。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培智教學時,要注重對生活中場景的塑造,讓語文與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
比如:在進行《小幫手:掃帚 簸箕》這是生活中常見的工具,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謎語來進行引入:教室兩個好兄弟,每天總是在一起,掃的掃,撮的撮,干干凈凈多歡喜。當學生猜出來是掃帚和簸箕時,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室里的清掃工具拿出來展示,并讓學生跟著教師發(fā)音,然后再通過課件來展示不同形狀和才材質的清掃工具。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怎樣正確使用掃帚和簸箕,同時可以讓學生前來展示,促進學生的動作能力得到發(fā)展。最后再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掃帚可以干什么,簸箕可以干什么,提升語言能力。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場景,讓培智語文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了解生活,提升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
對于智力存在障礙的兒童來說,他們學習起來更加困難,但是對于培智語文教學的教師來說,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來完成教學??傊?,在進行培智語文教學時,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基本情況來進行分層教學,讓智力缺陷不嚴重的學生可以在自身基礎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多創(chuàng)設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同時還要多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學,提升學生的興趣,在培智課堂教學中多多穿插游戲教學,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促進智力的恢復幫助他們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