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頤
(南昌航空大學,江西 南昌 330063)
國潮從字面上理解,“國”指的是中國,相對于西方文化而言,是一種中華文化的內涵表達,“潮”指的是潮流,流行的趨勢,當下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年輕人所熱衷和追捧的表現形式?!皣薄笔窃跁r代潮流的推動下,中華文化在傳統(tǒng)和現代之間碰撞而生的新事物,是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的新式融合,是東方魅力與國際視野的新式碰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被賦予了時代內涵的生動體現,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深刻表達。
從“國潮熱”的產生來看,實際上它是一種新時代的文化現象,并不是一次偶然的現象,是多方面因素推動而生的,比如經濟,文化,政治等等。馬克思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fā)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皣睙帷笔腔谥袊洕杆侔l(fā)展和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國際話語權提升的大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時代文化現象。在“國潮熱”這股新風尚的引領下,推動著中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給中國品牌的崛起帶來了良好的發(fā)展契機。
從“國潮熱”的內涵來看,“國潮”作為中華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交融的產物,五千多年來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意蘊,為“國潮熱”的產生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皣薄焙芎玫貙鹘y(tǒng)文化的內涵與現代元素的結合,既迎合了大眾的口味和精神需求,又豐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使得傳統(tǒng)文化更容易被人接納,有助于擴大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力,走向國際舞臺發(fā)光發(fā)熱,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1.有助于在多種思潮沖擊下,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青少年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最容易受到影響,所以有必要對青少年加大引導和培植。在多種思潮的沖擊下,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成為刻不容緩的工程。在《綱要》中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薄皣睙帷笔窃诿褡遄院栏?,情感訴求,文化自信,品牌自信,同輩群體效應等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在年輕人群中逐漸成為的一股潮流。在這股浪潮中,年輕人從心底里認同和熱愛中華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信心,并通過各種形式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原文明,敘述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國際。以往的年輕人熱衷于過洋節(jié),使用洋貨,崇洋媚外是年輕人的標識,現在的年輕人以用國貨為榮,為國貨代言,為情懷買單成為新時代青年彰顯個性、表達自我的標簽。
2.有助于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鮮活的素材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和任務就是要培育能夠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皣睙帷痹趪鴥认M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上起到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在這個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年輕一代消費者能夠樹立消費自信,民族品牌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消費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好大我需要和小我需要之間的關系,把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個人追求與社會發(fā)展結合起來,自覺承擔為促進國家和社會發(fā)展所應盡的職責,自覺肩負起為促進民族品牌的發(fā)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這是愛國情懷的表露。“國潮熱”這個新的潮流,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提供了鮮活的素材,而且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得人們在這個“國潮熱”的環(huán)境中通過融入式,嵌入式,滲透式的教育手段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和接受到愛國情懷的培植。
由于每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表達方式是不同的,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體現在道德認知,情感認同,行動踐行等方面?!皣睙帷痹谀贻p一代所流露出來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的本質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在道德認知方面,面對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各種文化載體的包裝,比如服飾品牌,影視作品,廣播傳媒等形式,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年青一代能夠堅守陣地,守住底線,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堅定的信念以及飽含真摯的愛國情感。
第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在情感認同方面,在“國潮文化”的熏陶下,年青一代對于悠久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解,并增強了對中華文化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的認同和青睞,無形中樹立了民族自信心,增強了民族自尊心,激發(fā)了民族自豪感。
第三,愛國需要知行統(tǒng)一,將愛國情,強國志,落實到報國行中來。在行動踐行方面,年輕一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為了民族品牌的崛起和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在砥礪奮斗中扛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旗幟,在國內掀起了一陣轟轟烈烈的“國潮熱”,讓國家看到青年人的愛國擔當,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民族精神。
目前我們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正從世界的邊緣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東西方對比力量發(fā)生變化,面臨很多機遇和挑戰(zhàn),西方國家的不良勢力抬頭,正在從政治和文化上對我國造成威脅,試圖動搖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國潮熱的興起,是我國發(fā)展的一大機遇,不僅是民族品牌崛起的好時機,也是促進和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好機會。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要隨著時代的變更而更新,實現現實性和時代性的統(tǒng)一。
第一,注重國家意識教育
國家意識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它包括國家主權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國家發(fā)展教育,國家形象教育,國家發(fā)展教育。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國家意識教育,使得他們能夠認清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具有一致性,愛國就是要愛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姓中”原則、“姓社”方向和“姓黨”根本。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二,加強黨史教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加強對大學生的黨史教育,學習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黨史,使其進一步了解黨情,國情,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來龍去脈,更加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
第三,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凝心聚力實現偉大事業(yè)的根本,是維系愛國主義情感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升華。教師要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內涵,在思政課上要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將歷史文化與現實情境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性向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好中華文化中的優(yōu)秀基因和偉大精神。持續(xù)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使其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歷史觀,民族觀,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愛國主義情感。
在國潮熱這個大背景下體現了年輕人強烈飽滿的愛國情懷,值得贊賞和弘揚。但是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下,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要正確引導大學生理性愛國,培養(yǎng)理性愛國的行為。
第一,從思想上,要正確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愛國不是單純的情感宣泄,不是跟風主義,而是發(fā)自內心對國家的認同和熱愛。在國潮熱下,存在一些激進不理性的愛國情感和一些因受到同輩群體影響而愛國,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情懷。特別是在這個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時代,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要正確引導大學生處理好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的關系,以理性精神維護本國利益和民族尊嚴。
第二,從過程上,首先,要發(fā)揮好學校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的作用。在思政課上,教師要注重理性愛國教育的課堂教學,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發(fā)展變化,不斷更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積極地將時政熱點和大學生的思想需求結合起來,培育大學生理性愛國的責任感。在課外實踐中,學校要多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校內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理性愛國的意識。
最后,要營造良好的理性愛國的社會風氣。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容易受到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社會各界人士和家庭成員要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大學生將愛國主義情感內化于心。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也要積極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促使大學生將愛國主義意識外化于行,養(yǎng)成理性的愛國行為。
第三,從行動上,要引導大學生將愛國主義情感落實到行動中。在國潮熱背景下,有些人口上說著要愛國,要支持國貨,實際上卻做著崇洋媚外的事情。為此,首先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將愛國志轉變?yōu)閳髧校瑢蹏髁x情感與平常生活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在砥礪前行中奮力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付出自己的力量。其次學校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現愛國主義的機會,充分挖掘學校和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大學生深入社區(qū)、進入農村進行廣泛的調查和調研,參觀愛國主義基地,重走紅軍長征路,安排對革命老兵的訪談,革命老區(qū)的參觀等活動,促進學生將愛國之情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