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亞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大學生承擔著家庭的希望、社會的重托,是新時代國家建設和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能考上大學,學習能力肯定是不弱的,特別是對農村孩子來說更應該是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并且大多數在班里還是班長或學習委員等班干部。但是當前來看,一些大學生入校后和高中相比,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課上看電視劇、玩游戲、聽歌、購物現象都很常見,這種現象令人擔憂。筆者根據多年學生工作經驗,通過談話、調研等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如下。
高中生步入大學校門成為大學生,學習任務相對減輕,不用再像高中階段那樣刻苦勤奮,升學壓力驟然減輕,部分學生開始放松自我,認為到了大學就不用早起上早自習、不用天天在教室里學習,不用按時寫作業(yè)。甚至可以“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只要考試的時候不掛科,能畢業(yè)就行。有的甚至調侃“大學沒掛過科、逃過課、談過戀愛,就不算上過完整的大學”,學習觀嚴重發(fā)生偏差。
大學和高中的管理體制有著天壤之別,大學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課堂授課,與學生缺乏交流。學生們對待學業(yè)態(tài)度明顯轉變,僅為完成作業(yè)而學習。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隨時可以上網,在課堂上經常有戴著耳機聽歌、看電視劇、邊聽課邊玩游戲、趴著睡覺等現象,老師在講什么根本就聽不進去,等到要交作業(yè)時,找同學借作業(yè)抄上就完成任務。
大學生進入校園后,教師和家長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時時監(jiān)督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學生就會管不住自己。若任課教師管得松,經常有不請假缺課、逃課現象。有的在宿舍睡懶覺,有的在宿舍或網吧打游戲,還有的逃課外出打工、上街購物等。若任課教師管得嚴,則去課堂點個到,點完到后不知去向。甚至有部分學生干部以組織開展班級活動為由逃課,起了負面作用。顯然,逃課風成了高校群體違紀現象。
能考上大學生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習慣了排名靠前,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到大學后,面對強手如云、競爭激烈的大學校園,當學習成績不再突出時,喪失了優(yōu)越感,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學習興趣就不再濃厚,學習成績也不看重,往往對學習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還有的同學是經過調劑到的學校,對所學專業(yè)不了解、不感興趣,除了每天按時上課、完成作業(yè)外,經常是在玩游戲或網購中度過時間,對所學專業(yè)學習目標和要求也相對降低。
高中生進入大學,認為自己通過高中階段的拼搏已經實現了人生階段目標,也該喘氣休息一下了,不用再努力學習了,所以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并且大學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各種要求比較寬松,外界誘惑太多,特別是手機和網絡游戲等,這些東西與枯燥的學習相比有意思多了,而且十分刺激,容易上癮,所以就更不想學習了。還有部分高中老師和家長為了安慰學生,經常說:現在辛苦努力,等將來考上大學后就輕松了。進入大學校園后,學哥學姐又灌輸只要不掛科,就能順利畢業(yè)就行的思想,給學生造成了誤解,認為進入大學就可以放松學習。時間一長,不學習就成為常態(tài)。
大學授課方式與初中、高中存在明顯差別,初中、高中授課要求學生都要掌握課上知識,才能應對考試。而大學教學目標不再是僅僅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教學模式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倡導廣泛涉獵知識,自主研究、自學成才。有的學生進入角色較慢,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覺得老師講得枯燥無趣,不能吸引人。再有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和方法比較傳統(tǒng),缺少授課技巧。上課來,下課走,和學生沒有交流,不能適應時代變化。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覺得聽老師上課浪費時間,還不如看點新聞或電視更能學到知識。
進入大學后,課堂學習模式發(fā)生變化,走班式教學,老師不再盯著上課,也沒有全天課程,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自我約束能力弱的學生,就像脫韁的野馬,成了完全意義上的自由人,突然從嚴管的高中釋放出來,不知道該怎么學習了。于是他們有的沉迷于游戲,有的忙于交女朋友,有的忙于交際。只想玩,不想學的心態(tài),造成學業(yè)的荒廢,成績明顯下滑。還有的同學認為,大學只要一畢業(yè),拿到畢業(yè)證和學位證書,就可以參加招考或應聘工作,具體工作崗位可能與專業(yè)無關,在大學學與不學用途不是很大,憑自己的能力,一樣可以找到工作。
高中時期學生學習非常努力,因為奮斗目標很明確,為了將來考上滿意的大學。進入大學后,由于之前對所學專業(yè)沒有深入的了解,學習一段時間后,又感覺專業(yè)知識枯燥無趣,部分學生不想學了,但又苦于不能換其他專業(yè),只能得過且過,對所學專業(yè)知識不進行深入研究。有的學生由于入學時進行了專業(yè)調劑,對所學專業(yè)本身不感興趣,被動應付考試,不能主動制訂學習計劃,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不夠高。由于缺乏人生目標,問及將來想干什么時,他們對前途很迷茫,不知道畢業(yè)后干什么,走一步看一步。
大學生學習觀是高校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學校效果、學習規(guī)范上形成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認知性觀念[1]。正確的學習觀是大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今后就業(yè)的基礎保障。而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4],專業(yè)學習是大學時期的核心內容。專業(yè)適應性不僅對大學生學好專業(yè),取得學習成就有著關鍵作用,更對大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2]。利用好大學里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各種學習平臺,及時為大學生充電,讓他們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理論功底[3]。學校要注重對學生所學專業(yè)的興趣培養(yǎng),通過技能大比拼、學科競賽、專業(yè)實習、朋輩引導等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概況、特點、學習內容、發(fā)展前景、就業(yè)方向等加深了解,引導產生興趣和愛好,增強對學好專業(yè)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使他們明確學習目標,養(yǎng)成良好習慣,珍惜學習機會,勤奮刻苦、積極向上。
眾所周知,學習并非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教師、同學及其他學習伙伴進行對話、交流、互動、協商的過程,互動式教學效果遠比單純知識傳授更有效[1]。學校應抓好教師課堂教學,改變以往傳統(tǒng)被動灌輸教學方式方法,將現代科技、網絡知識運用到教學中,貼合學生實際,通過實驗、實習等多樣的教學手段,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轉變成生動有趣的現實內容,增強文化知識的吸引力。同時,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課堂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以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為主,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注重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責任,加強對任課教師教學督導,對備課、課堂考勤、作業(yè)檢查、專業(yè)實習等過程嚴格管理,積極營造參與式、探究式情境教學氛圍,以優(yōu)質的教學成果吸引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內生動力,從而構建起積極學習的主體性。
大學里面有基礎課和專業(yè)課,老師的水平可能也會有高低,但老師的知識水平肯定是高于學生的,課程講得不好不能成為不聽講的理由。部分大學生對學習根本不感興趣,不管老師講得好與不好,在課堂上都聽不進課,有時并不是老師講得不好,而是學生本身排斥聽課,受手機誘惑,不想聽。所以,應加大管理力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抵抗外界的干擾,禁止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使學生靜下心來聽課。例如:一些學校出臺了一些強制性政策,上課時不允許帶手機,或上課前把手機全部交到老師處;有些學校上課刷臉點到或是指紋點到;有的學校嚴查宿舍,要求所有學生上課期間不允許在宿舍滯留。這樣強制學生按時到教室上課,學生在課堂上一旦聽進課后,覺得老師講得還不錯,慢慢就會進入狀態(tài),認真聽老師講課。
缺乏努力方向和學習目標是大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要激發(fā)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學校要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生涯規(guī)劃的重要意義,使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發(fā)掘自我潛能,了解職業(yè)環(huán)境,明確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增強個人實力,提升成功的機會和應對競爭的能力??梢酝ㄟ^專業(yè)介紹、經驗交流、學術講座等方式上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使其規(guī)劃好大學四年中各階段的奮斗目標,指導其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也可以通過日常的談心談話,對學生的學業(yè)、就業(yè)方向等進行深入了解,指導學生對應該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動有所思考和規(guī)劃。也可邀請歷屆優(yōu)秀校友談談他們對大學生的認識,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的理解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的重要性進行指導,使學生明確奮斗目標,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