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連 劉建霞
(1.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孫氏鎮(zhèn)第三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2.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文安鎮(zhèn)孟家務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需要結合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所具有的特征,在閱讀期間添加一些趣味元素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用各種形式的閱讀開頭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探索欲望時,自然在閱讀期間便會努力汲取營養(yǎng),這時學生也勢必會產(chǎn)生很多的質疑,借助閱讀中的問題拓展延伸學會更多的閱讀知識進而攻克閱讀中存在的重點與難點,在閱讀期間達到內心的滿足,進而更為主動地投入到閱讀當中。這種有效閱讀方式的落實需要老師持續(xù)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進而打開小學閱讀教學的改革之路。下面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怎樣培育學生閱讀能力進行探討,以供廣大教育者參考。
小學生自律性比較差,在上課過程中較為好動不能長期集中注意力。對于使用教學方法單一,學習難度過大的課堂提不起興趣,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因此,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將復雜的知識以視頻、動畫的形式更直觀的展示出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閱讀中收獲知識,體會閱讀帶來的快樂。興趣是提高學生實際閱讀質量的重要驅動力,同時其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在語文課程閱讀教學當中的學習成果。除此之外,在小學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學生對于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且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也不容易消失。因此,老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期間需要結合在這個階段所具有的心理及其生理特點來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設計,讓學生可以通過老師所運用的教學方式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成閱讀動力。比如,在講述《觀潮》這篇課文時,老師需要在正式上課以前先借助多媒體技術來給學生展現(xiàn)一張漲潮的圖片,要學生去觀察該圖片,同時要學生判斷該圖片究竟是哪個地方的漲潮情況然后老師還能夠詢問學生有沒有見到過錢塘江在漲潮時的場景,同時給學生放映錢塘江在漲潮期間的相關視頻,使學生感嘆于受潮期間的壯觀,進而激起學生對于《觀潮》這篇文音的學習興趣要學生想要投入到文音的學習當中,這樣不只提升了學生在課上的學習熱情,使得老師后續(xù)的教學得以順利開展,還能夠提升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效率,讓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與學習能力等方面是有區(qū)別的,所以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從各方面了解認識學生,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設計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讓學生都能得到鍛煉與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布置不同的閱讀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及時調整,及時改進,促進小學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
例如:在講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時,課前老師利用談話的形式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通過為學生展現(xiàn)課文中園子里出現(xiàn)的蝴蝶、螞蚱等景物,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從而順利引出本文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內容。先讓學生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在小組內討論,大家互相糾正,規(guī)范讀音。然后老師為學生講解生字,該如何記住這些生字并組詞,在學生認識生字之后讓學生交流,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或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讓大家共同解決,后時也提醒大家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避免其他同學也犯類似的錯誤。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描述文章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園子?作者回憶了園子里的哪些內容?老師對同學們進行適當?shù)囊龑?,為學生解決疑難題。然后讓學生跟著配樂,繼續(xù)朗讀,具體體會文章的含義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作者童年在園子里發(fā)生的趣事,進一步引出祖父的慈愛。然后行進行課堂活動讓學生同桌互讀、小組互讀,體會文章的意味,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說出自己的體會,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指出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最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練寫生字,加強記憶然后找出文章中喜歡的句子并摘抄下來,積累素材。
知識的積累是有效學習的前提,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將閱讀材料中好詞好句摘抄下來,以便背誦和復習,同時也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其次也要注意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在布置學習任務時要適當且適量,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來設置,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例如:在講《找春天》時,在上課前,老師要準備好本節(jié)課的相關資料做好充分準備,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通過查找資料搜集描寫春天的作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春天的景物,讓大家談談春天這個話題。說說春天有哪些變化?可以看到哪些自然景象?讓大家舉例文章是如何描寫春天的?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字詞方面則采用多種方式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接著讓學生結合圖片,體會和感悟春天,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扮演春天的景色去交流,掌握生字后,再讓學生朗讀課文,描述課文所描繪的內容,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最后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畫一幅與春天相關的畫。
在小學語文課程的閱讀教學當中,老師通常會借助設計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去尋找文本的主要內容及其中心思想。但是結合當下的閱讀情況而言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老師所設計的問題要不就是難度偏高導致學生難以答出,最后也只是老師在自問自答要不就是問題簡單學生缺少參加的積極性又或是老師所設計的問題偏離了文本的中心思想,反而加大了學生對其的理解難度。所以,為了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老師需要持續(xù)完善重要問題的設計,使學生能夠結合問題以最快的時間歸納出文本的主要內容,尋找文本的中心思想,持續(xù)提升學生在課上的閱讀效率增加課堂教學所具有的有效性。老師在課前準備時,需要事先對將要學習的文章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怎樣借助幾個重要問題來把整篇文章串聯(lián)起來。具體來說,老師與其設計很多的問題,不如把這些問題進行完善,挑選出能夠串聯(lián)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問題,接著結合問題來對學生做相應的引導,如此一來,不止能夠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去交流與思考,讓學生陷入到深度思考當中,還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升學生所具有的閱讀水平。就將小學四年級的閱讀教學作為案例,老師能夠在教學當中持續(xù)滲入課文有關的知識點,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講述《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老師在課前準備時就能夠對整篇文章來做進一步研究,設置一些能夠串聯(lián)整個課堂的重要問題,像是“請大家在完成課文閱讀以后尋找出突顯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的句子”,這樣整堂課的教學中心就能夠顯現(xiàn)出來,學生也可以深入去理解課文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小學生能夠借助閱讀溝通認識到雨來之所以能夠掩護交通員李大叔的原因,同時還可以深化學生對于好詞好句的印象,同時對其進行積累。
在當代教育觀念下,大部分學校已經(jīng)開始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陸續(xù)在教學當中落實“旋轉課堂”這種教學形式。這是一次較為成功的轉變,能夠突顯出學生在課上教學期間所占據(jù)的主體地位,把以往老師作為主體的形式轉變成學生為主體的形式,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進行自由發(fā)揮。這是因為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學生才參加到閱讀活動的主體。假如老師總是代替學生去分析、講述文本的內涵、思想及其情感這些,必然會制約學生在自主閱讀期間所具有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導致其多樣化的個性與靈活的大腦受到約束。例如,在講述課本中《古詩三首》章節(jié)的《出塞》這首詩時,老師就需要先組織學生將這首詩通讀一遍,清除學生不認識或是難理解的字詞,接著要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詩歌的閱讀,然后在課上輪班進行朗誦。這是一個集體性的閱讀任務,每個學生都需要參加到其中。所以不只能夠讓部分對閱讀沒有興趣的學生投入其中,還能夠讓其在沒有老師講述的干擾下,進一步發(fā)揮出自己在實際閱讀期間的感悟能力與情感掌控,借助朗讀的方式來將其釋放出來,深化其對王昌齡詩中邊塞將士的內心世界,及其詩人想要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亂,讓人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才能在閱讀中獲得大量知識,豐富頭腦。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時間,在閱讀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將復雜的知識以直觀的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就重點問題討論交流,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合作探索方法去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這個大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關鍵。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豐富其知識。并且,其還能夠提升學生所具有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推動其更為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想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提升學生所具有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在閱讀活動當中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培育其正確的閱讀習慣,并體現(xiàn)出學生在課上的主體性等,以此來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其后續(xù)的發(fā)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