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超
調研發(fā)現(xiàn),一些官兵對“抑郁癥”這個不陌生但也不了解的疾病存在輕視、恐懼、混淆等非理性認識。通過答疑辨析的方式厘清模糊認識,對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官兵防治意識具有較好的效果。
下士小鄭:“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抑郁癥這種疾病,實際上就是壓力太大,在部隊要面對各種考核和任務,要承擔一票否決的巨大壓力,同時還要面對房貸等生活壓力,抑郁癥就是抗壓能力差,堅強的人就不會得抑郁癥?!敝惺啃〈拚f:“我覺得抑郁癥就是‘作’,工作安排不夠飽滿,沒事就愛瞎思考、鉆牛角尖,最后想不清、想不通、想不開,結果就抑郁了?!鄙系缺¢Z說:“可能就是太矯情、太軟弱,受到一些事的刺激就扛不住了,我就很開朗,班長批評我,我認真改正,過了就翻篇,我肯定不會得抑郁癥。”
心理醫(yī)生:大家只講到一個方面,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抑郁癥的發(fā)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與遺傳因素有關,有抑郁癥病史的家庭出現(xiàn)抑郁癥患者的概率要比普通人群高;與社會壓力有關,工作壓力、突發(fā)事件、家庭矛盾等問題也有可能引發(fā)抑郁癥;與生理有關,孕婦產(chǎn)后激素發(fā)生變化可能導致產(chǎn)后抑郁癥,老年人腦功能減退可能導致老年抑郁癥;與個人性格有關,緊張焦慮、敏感多疑、完美主義、優(yōu)柔寡斷、多愁善感等性格也容易出現(xiàn)抑郁癥的問題。抑郁癥雖有輕度、中度、重度之分,癥狀也不盡相同,但確實是一種疾病,需要引起廣大官兵的正視,不能簡單地將抑郁癥看作是不抗壓、太矯情、不堅強。
上士張班長:“可沒你們說的那么簡單,我聽說抑郁癥非常難纏,可能要終身吃藥,據(jù)說藥物副作用還很大。”下士小趙說:“我也聽說過,最好不要吃藥,長期的心理治療好像也有用,不過據(jù)說要很長時間,靠連隊的心理骨干恐怕解決不了。”中士唐班長說:“我聽說得抑郁癥會自殺,今年報道的好幾個明星都是得抑郁癥自殺的,這個病太可怕了。”
心理醫(yī)生:心理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都是抑郁癥治療的常見方法,這需要專業(yè)的醫(yī)生根據(jù)患病的輕重采取個性化的方案。并不是只要患抑郁癥就需要終身服藥,部分輕度患者也可以不服藥,這要遵醫(yī)囑,只有部分難治、反復復發(fā)患者才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這些藥物是有一些副作用,但只要按要求控制好劑量,是人體完全可以接受的,沒必要過分擔心。確實也有部分抑郁癥患者擔心藥物副作用,私自增減藥量、停藥,造成抑郁癥久治不愈,這是大忌。抑郁癥患者可能會有一些思維緩慢、情緒低落、主動性活動減少甚至軀體不適感,但也因人而異。因抑郁癥自殺是少數(shù)的,媒體上的報道需要打一個問號,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分清死因真的是抑郁癥還是因抑郁癥被歧視而產(chǎn)生的過大壓力,抑或是其他原因但最后由抑郁癥“背了鍋”。實際上,大部分抑郁癥是可控、可愈的,我們不用過分恐懼,對于抑郁癥患者也無須歧視、害怕,反而要多一分關心與關愛。
司務長小吳:“前幾天我開錯了發(fā)票,來來回回折騰了幾次,我抑郁了好幾天,周末外出吃了一頓火鍋才得到緩解?!蔽臅O說:“我深有體會,去年軍士晉升,我也抑郁過,后來是指導員找我談心才把我治愈了?!?/p>
心理醫(yī)生:日常生活中,很多官兵習慣把抑郁情緒與抑郁癥混為一談。某個戰(zhàn)士情緒低落了,就說他“抑郁”了,這里的“抑郁”實際上是說抑郁情緒而不是抑郁癥。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兩者進行一個簡單區(qū)分:首先,抑郁情緒是有客觀背景的,例如考核成績不理想、立功受獎沒有達到期望等等,絕大多數(shù)人遇到這些事件,難免會情緒低落,屬于“事出有因”;而抑郁癥通常是無緣無故地產(chǎn)生,或者遠遠超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反應,給人“小題大做”之感。其次,抑郁情緒持續(xù)時間較短,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影響較小,通過自我調適可以緩解;而抑郁癥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通常持續(xù)超過兩周甚至更長,本人僅憑借意志一般難以克服。再次,抑郁癥還有一些特點,比如上午嚴重下午減輕、思維反應變慢、生活懶散等等。
心理醫(yī)生:厘清了大家的模糊認識,關于如何防治,也給大家普及一些簡單的理念和知識。首先就是如何辨識。一是要與我們的思想問題區(qū)別開。思想問題,是說這個人有能力完成任務,但他主觀上怕苦怕累不愿意做;但得了抑郁癥,可能他主觀上想把工作干好,但由于他生病了,他的能力減退了,無法實現(xiàn)他的主觀愿望。二者是“能而不愿”和“想而不能”的區(qū)別,千萬不能把抑郁癥當成思想問題去處理。二是要有專業(yè)的診斷,唯一的標準就是正規(guī)醫(yī)院心理科或精神科醫(yī)生的診斷。其次是如何預防。一是調整認知。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將大目標拆解為一個個踮起腳尖可以夠得著的小目標。不與他人過度對比,學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堅持高標準但力戒完美主義心態(tài)。二是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jīng)常運動、曬太陽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可以產(chǎn)生快樂的感覺;將自己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打掃干凈,及時清除無用的物品。三是構建自己的“朋友圈”。培養(yǎng)至少一項興趣愛好或堅持做一件事,能夠在單調、無聊時有事可做,學會自娛自樂甚至苦中作樂;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知心朋友,做到快樂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擔,緊張有人分散,煩悶有人分解;積極主動就醫(yī),要理性看待抑郁癥,科學防治抑郁癥,最后才能安全遠離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