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 高鵬 海青銳
(1.國家能源集團黃玉川煤礦,內蒙古鄂爾多斯 010300;2.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能源與礦業(yè)學院,北京 100083)
近些年來,隨著淺部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煤礦開采開始向深部推進。深部開采環(huán)境愈加復雜多變,高地應力作用下的煤礦圍巖變形更加劇烈[1-3]。同時,隨著煤炭開采技術和機械設備的不斷升級,煤礦開采強度也在不斷增強[4-6]。在此背景下,煤礦各類事故的發(fā)生率也有所提升。調查分析煤礦安全類事故發(fā)現(xiàn),支護不到位引發(fā)的事故占有較大的比例[7-9],嚴重影響了礦井的安全高效生產。因此,必須重視礦井支護技術,以保證礦井安全高效生產。
黃玉川煤礦井田東部二水平一盤區(qū),南部臨近DF5斷層,背部鄰近DF6斷層。工作面平均推進長度為1200m,工作面長度為250m,煤層厚度8.4m~12.85m,平均厚度11.2m,容重為1.4t/m3。直接頂為厚度7m的細砂巖,老頂為厚度16m粗粒砂巖,直接底為泥巖。工作面位于上覆4#煤采空區(qū)下方,煤層間隙平均75m。
綜采工作面回風順槽回采處于上覆4#煤采空區(qū)下方,4#、6上煤煤層平均間隙75m且采動間隔時間短(不足一年),受二次采動影響,礦壓顯現(xiàn)非常劇烈,巷道變形量大(最嚴重區(qū)域頂?shù)仔巫兞砍^2m),以往按照回采經(jīng)驗,采用單體+柱靴(柱帽)支護,單體每排支護4根,支護強度偏小,主動支護效果較差,導致巷道變形量大,嚴重影響安全生產。針對回風順槽受二次采動影響、巷道變形量大,提出“一梁六柱”的支護方式,同時加大超前支護距離。具體為:采用π型鋼梁+單體支護,每排支護六根單體,排距為1m(間距為550mm、550mm、1100mm、550mm、550mm),巷道壓力大時可將排距減小為800mm,將超前支護距離增大為50m以上,有效主動的支護回風順槽頂板,顯著的減小了巷道形變量。
回風順槽單體主動支護強度較之前大大提升:原采用每排支護4根單體體時支護強度為0.065MPa,采用“一梁六柱”時單體支護強度為0.098MPa,支護強度提升1.5倍。(為方便計算,只計算單體的支支護作用,不計算原巷道頂板支護強度)。使用π型鋼梁支護可擴大單體作用范圍,實現(xiàn)使載荷趨于均勻。鋼梁將6根單體連接在一起,可均衡單體受力,共同形成組合支護系統(tǒng),提高整體支護能力。
同時考慮回風順槽單體打設較多,打設難度系數(shù)大,一般單體重量均在100kg以上需要多人配合進行支設,費時費力且安全隱患較多,礦回風順槽坡度為12°~16°,最大坡度達18°,在坡度段時支設難度尤為突出。為有效解決該問題,我們自行研究設計了自移邁步式單體支護車,該單體車通過使用廢舊閥組、工字鋼及液壓油缸,利用閥組集中控制液壓油缸伸縮運動的特性,設計制作了集邁步移動、存儲及支護單體于一體的自移邁步式單體支護車,有效保障作業(yè)人員的人身安全解決了坡度段支護時單體容易倒落傷人的安全隱患;同時因使用單體車固定、調整單體的支設位置,大大減輕了人員的作業(yè)強度和難度,同時《單體支護車》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1)快速降低采高,減少支架重心高度;出現(xiàn)頂板破碎、倒架時保證支架采高不大于3.6m;
(2)調整支架側護間隙,選擇在支架間隙較大的支架處開始扶架,由上向下進行排開支架頂梁間隙,使倒架區(qū)域支架有可扶架的空間;
(3)同時使用頂梁+尾梁側護板進行扶架,兩人配合操作,收上架側護打本架側護;
(4)密切關注前溜的上竄下滑情況,每刀煤由機頭共根據(jù)前溜至副幫的距離判斷運輸機是否上竄下移,重點關注工作面推拉桿及推拉頭擺動趨勢,發(fā)現(xiàn)竄動苗頭,及時采取加甩刀方法控制運輸機竄動。
(1)若支架側護板存有間隙:從頂板完好區(qū)域開始由下向上拉架,收上架側護打本架頂梁+尾梁側護,拉完本架后側護板手把不要回,保證倒架區(qū)域側護板逐架頂緊,防止倒架加重;
(2)若支架側護板無間隙:選擇在支架間隙較大的支架處采用煤機輔助扶架(注意幅度,嚴禁損壞煤機、支架配件),由上向下進行排開支架頂梁間隙,使倒架區(qū)域支架有可扶架的空間;排出間隙后采取上述(1)方法進行扶架;
(3)適當調整架形使支架尾梁向機頭方向擺放(使用底調油缸),頂梁向機尾擺放,加大頂梁有效接頂面積,從而減少頂板對支架的翻轉力矩;切記不能大范圍調整架形,否則會加速運輸機上竄,導致大面積倒架。倒架區(qū)域頂板完整后及時調正架形(支架與煤壁垂直),防止由于架形出現(xiàn)的運輸機竄動;
(4)加強工作面工程質量,保證工作面平直,底板平整無臺階,防止由于坑包導致的倒架;
(5)設備問題必須處理,重點時支架動作慢和側護爆管的,防止影響扶架效果。
由于工作面傾角大,最大坡度達18°,而且受架間噴霧以及沖洗支架等原因影響,常常導致支架腳踏板濕滑,人員在架間人行通道行走時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此,利用廢舊網(wǎng)片加工腳踏板防滑網(wǎng),大大增加了腳踏板摩擦力,并在支架立柱上安設扶手,避免了人員行走時出現(xiàn)滑到摔傷等現(xiàn)象,有效杜絕了安全隱患。
工作面為俯采工作面,兩順槽下坡坡度在12°~16°,為了防止物件滾落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發(fā)生,礦制定大坡度防物件滾落制度,制度中要求所有物件必須使用小鏈或防倒鉤一段頭固定在物件上,一段頭固定在巷道幫網(wǎng)或錨桿上,同時要求在坡度段每隔20m安設防物件滾落裝置一個,并加大日常管控力度,有效杜絕了物件滾落導致的傷害。
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該礦結合實際總結經(jīng)驗提煉出一套俯斜采工作面支護方案,實現(xiàn)了俯斜開采煤層實質性突破,通過管控好回風順槽巷道變形量、工作面運輸機竄動、液壓支架防倒及倒架處理、各項大坡度作業(yè)管控等各項工作,有效解決了各種回采難題,改善了礦工工作環(huán)境,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俯斜工作面取得的成效對該區(qū)域俯斜采煤層的安全高效開采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