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瑩
(廣州市從化區(qū)西寧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之中合理運用“愛種子”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小學生大部分思維跳躍、注意力不集中,特別厭煩無聊枯燥的語文課堂內容,利用“愛種子”教學模式可以將語文閱讀課堂變得形象且生動,學生可以清楚直觀地了解到閱讀內容并積極主動進入到閱讀學習中,將原本枯燥無法理解的閱讀文章變得直觀,讓學生更容易去閱讀。在正式上課前,語文教師需要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通常情況下都是依據知識的概括以及教材的編制進行講解,教學模式僵硬死板不具備靈活性,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主題閱讀需要根據閱讀課程教材整合相關聯的部分閱讀篇目,將各種文章的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就會導致閱讀學習內容變得過于復雜。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動力,教師可以選用“愛種子”的教學模式開展小組學習模式,比如當教師講解“端午節(jié)”主題閱讀文章時,學生會對傳統節(jié)日具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充分掌握制作粽子的方法。整個小組的同學對一篇文章共同進行閱讀,會有效降低閱讀難度,教師最終可以讓每一名學生到講臺之中為全體學生講解小組閱讀的文章,如此可以保證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這句話對于小學生而言格外適用。在小學生日常語文學習過程中,興趣對其有著重要的功效。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主題教學課程時,要善于指引小學生對已經閱讀的文章具有主動積極探索學習的能力。
“愛種子”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課堂中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朗誦比賽對部分故事性較強的敘事文章編排舞臺劇,這些做法都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并提升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當語文教師講解“幸福是什么”一課時,就可以分別讓學生們扮演三個牧羊的小孩以及智慧的女兒四個人物角色,通過舞臺劇的表演形式,學生會更加深入掌握文章主旨,明白幸福的意義就是要靠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他人或社會有益的事情。
“愛種子”教學模式十分注重主題拓展,即使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之中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活動,還需要十分注重閱讀拓展,給予學生一定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
比如,當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靜夜思”課程后,學生已經掌握其作者為李白,由于課堂時長的限制,在閱讀課堂中的教學重點往往會放于古詩本身身上,只會對作者開展一點點的介紹。詩人的著名作品、平生故事等內容可以有效拓寬學生視野,這些教學內容就可以在閱讀課堂之后進行,不斷對主題閱讀課程進行有效完善。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在課后進行查閱的任務,“同學們可以搜集網絡資料或者翻閱各種書籍,了解一下唐朝詩人李白的一生,并且他寫了哪些思鄉(xiāng)的古詩?”學生在查找資料之后可以編寫閱讀報告,運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拓展閱讀的成果呈現出來,在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有效拓展其閱讀知識面,為學生日后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運用“愛種子”教學模式,教師更重要的是發(fā)揮自身指引功效,教師必須結合日常實際生活,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文章內容與思想,促進師生共同進步。例如在語文教師講解詩詞歌賦的閱讀內容時,古詩詞一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短短幾句卻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對于小學生閱讀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難度。在語文教材之中也具備大量詩詞內容,教師自身應當十分了解古詩詞文化,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幫助小學生正確了解古詩詞內涵。
比如,當語文教師講解蘇軾所寫的“題西林壁”古詩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帶領小學生們共同朗讀這篇古詩,并幫助小學生對古詩詞中的陌生字進行認識與了解,并對古詩的內容簡單進行講解,讓學生對古詩的感情基調具有初步認知。而后,語文教師應當讓小學生自行開展閱讀,在閱讀之中讓學生充分了解古詩內涵,了解作者想表述的感情。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詞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閱讀,理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教導學生任何時候都需要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同時由于古詩中涉及的山峰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更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真正內涵。
在語文閱讀課堂中運用“愛種子”教學模式,可以充分鍛煉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教學內容,指引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對閱讀中產生的問題會有意識地進行分析探究,提高閱讀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這一教學模式還可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目標模式的弊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鍛煉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保證學生均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