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堅
痤瘡俗稱為“青春痘”,是一種以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由于該病好發(fā)于顏面部,且可能殘留永久性瘢痕,具有一定毀容性[1]。該病以囊腫、膿包、粉刺、結節(ji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痤瘡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毛囊皮脂腺導管開口過度角化、皮脂與雄激素分泌增多、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及繼發(fā)炎癥反應等[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其對面部疾病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痤瘡是一種毀容性疾病,對其心理、生理構成極大的影響。在眾多治療措施中,中醫(yī)外治法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痤瘡治療主要方式之一,臨床效果顯著。為此,本文就近年來臨床針對痤瘡中醫(yī)外治法護理相關研究進行整合,綜述如下。
現代醫(yī)學研究顯示,痤瘡的發(fā)生主要與毛囊口上皮角化亢進、皮脂與雄激素分泌量增多、遺傳、痤瘡丙酸桿菌息息相關[3]。雄激素可對皮脂腺造成刺激,促使其活化,造成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分泌量增加,還會導致毛囊角化、上皮細胞增生。同時雄性激素中含有睪酮,其在酶作用下能產生雙氧睪酮,可與毛囊受體結合,加重毛囊皮脂角化。而角化細胞相互粘連,造成管口阻塞,加大痤瘡風險。
中醫(yī)認為,該病是因陰虛內熱、虛火上擾或濕熱內毒熏肌膚而致。面部屬于陽明,若患者長時間居住潮濕,外界濕熱久蘊肌膚,造成皮表氣血行運不暢引發(fā)粉刺。同時由于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生濕蘊熱,濕熱順延陽明經上蒸面部,而出現痤瘡癥狀;此外,也有學者認為[4],痤瘡是五臟失調而“行諸外”的表現,其與患者自身體質有關。
藥膜外敷主要是指中藥面膜外敷,其是將中藥研磨成粉,經過一定防腐、消毒處理,使用溫水調和敷于面部,通過皮膚直接吸收藥物,具有消斑美白、散結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臨床治療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較高。鐘超等人[5]研究顯示,針對痤瘡患者給予激光治療+中藥面膜治療,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67%,臨床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風險低。趙艷君[6]研究發(fā)現,重度痤瘡患者開展中藥面膜+果酸治療,相較于單一使用果酸、中藥面膜治療效果更加顯著,總有效率高達93.0%。藥膜外敷通過局部作用促使藥物直接達到病灶,有效提升藥物生物利用度,防止藥物在吸收及代謝過程中消耗,且該方式應用簡便,患者接受度較高。
中藥熏蒸又稱之為熱霧療法、藥物熏蒸、藥透療法等,其蒸煮中藥至沸騰時產生蒸汽熏蒸局部或全身,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范建國等人[7]研究顯示,肺經風熱型中輕度尋常痤瘡采取然清熱消痤湯聯合熏蒸,能有效降低其炎癥反應,促使其快速康復,避免痤瘡復發(fā)。張斌武等人[8]發(fā)現,痤瘡使用中藥熏蒸+刺絡拔罐治療,其治療效果高達90.00%,效果顯著,安全性高。藥物熏蒸借助熱效應促使藥液更易滲入腠理毛孔,起到舒筋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促使局部微循環(huán),加速藥物吸收。該治療方式與藥膜外敷效果相似,但其操作措施相對復雜,造成依從性略微減低。
針刺治療是項具有中醫(yī)特色的外治方式,其對特定的穴位或局部皮膚進行針刺刺激,起到調理經絡、補臟腑、暢氣血等方式達到治療的作用。王雙勛等人[9]研究顯示,中醫(yī)針刺聯合刺絡拔罐治療痤瘡、黃褐斑等面部損害性疾病,可縮小面部損害面積,促進面部恢復。向瑩[10]研究顯示,逍遙散加減聯合針刺治療單純性中重度痤瘡療效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焦慮抑郁癥狀。針刺可從疾病根本出發(fā),改變患者體質,調節(jié)機體陰陽平衡,疏通經絡。同時痤瘡局部阿是穴針刺可直接瀉其熱毒,并有利于排膿,促使局部組織修復。
耳穴療法基于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和現代全系生物學理論,對耳郭上相應的穴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宋亞靜等人[11]研究顯示,耳穴刺絡放血加耳穴貼壓治療尋常性痤瘡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獨耳穴貼壓治療,且存在時間-效應關系。劉繼洪等人[12]研究顯示,多功能火針配合耳穴貼壓是一種治療中重度尋常性痤瘡的有效方法,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8.6%。耳穴療法主要包含點刺放血、埋針、貼壓、針刺等方式,耳穴能雙向調節(jié)機體功能,機體耳廓具有豐富的神經組織,在某區(qū)域中進行刺激,可對神經網絡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同時耳穴局部刺激還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速度,強化神經敏感性,有利于神經-免疫-內分泌的相互調節(jié)。
刮痧是中醫(yī)外治法中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其基于中醫(yī)經絡學理論,使用特殊器具在機體經脈、穴位、皮膚及病變部位進行刺激,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調和臟腑的作用。宋箱[13]研究顯示,濕熱型痤瘡患者使用針灸、刮痧治療均可起到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且刮痧針對丘疹或粉刺的治療更為顯著。經現代醫(yī)學研究,已證實刮痧能加快新陳代謝,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從而增強細胞免疫作用,同時該方式操作簡便、無副作用,患者接受程度較高,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火龍罐是利用特殊的陶瓷工具,罐體內放置艾炷,由1~3個釘固定艾炷通過手法和齒輪的結合,利用車軸輪光桿原理操作,艾炷點燃生發(fā)純陽之性,依據中醫(yī)經絡腧穴理論,在患者體表一定的部位運用旋、震、扣、按等手法,以達到溫通調補之功效,是一種集推拿、刮痧、艾灸、點穴為一體的自然療法。同時其能隨意移動,隨穴而灸,可以使艾火燃燒的熱力傳達到皮膚,逐漸透入內部,可以調氣和血,溫中散寒,糾正內分泌失調。
雷艷[14]研究顯示,中重度尋常型痤瘡患者實施面部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可更好減輕患者心理應激和提高依從性,加速皮損消失,提高治愈率和減少不良反應。痤瘡通常好發(fā)于青春期,且發(fā)病部位通常處于面部等暴露部位,極易給患者帶來程度不一的心理壓力,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為此,需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預,對該病的轉歸具有積極作用。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出現痤瘡的原因進行分析,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遵醫(yī)行為。
痤瘡的發(fā)生與不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有相關研究發(fā)現,辛辣刺激的飲食和甜膩、油膩的食物會造成痤瘡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清淡飲食、豆制品、綠葉蔬菜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均能有效改善痤瘡癥狀。同時,中藥食材辯證施用配合敷料煮粥或代茶飲的方式,操作簡便,患者接受度較高。
中醫(yī)認為痤瘡屬于“酒刺”“肺風粉刺”“風刺”等范疇,古書《黃帝內經》中記載“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汗出見濕乃生痤痱”。痤瘡的中醫(yī)外治護理基于整體中醫(yī)辨證,制定個體化治療護理方案,臨床效果顯著。中醫(yī)外治護理的方式較多、安全性高,根據不同類型的痤瘡、不同階段及患者接受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且操作簡便。此外,在外治護理的同時需注意患者的飲食、心理等方面的護理措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對痤瘡癥狀快速康復具有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