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趙卯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電影是人類文化進步的產(chǎn)物,可以看作是人類文明發(fā)達程度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電影在傳遞國家文化及國家形象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為更好地傳播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國產(chǎn)電影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文化的內(nèi)涵異常豐富,覆蓋范圍廣闊,文化滲透到我們的自然、政治、經(jīng)濟、人文社會等方方面面。文化傳播理論是對人類文化學中把“傳播”作為關鍵概念,主要研究不同社會中文化相似性,認為文化是向外傳遞、擴散而超出其產(chǎn)生地區(qū)的一種流動現(xiàn)象。文化即傳播,傳播是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一切文化現(xiàn)象都是歷史地在某一地區(qū)單一地產(chǎn)生出來的,其他地區(qū)類似的文化現(xiàn)象是后來傳播、擴散的結果。因此,促進本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積極推進文化走出去,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于國家或民族文化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尤為重要。
文化負載詞又稱獨特詞、文化內(nèi)涵詞,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語言社會的地域和時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種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詞。在國內(nèi)學界,“文化負載詞”的概念最初由許國璋在1988 年以英文形式提出的(萬江波,2012) 。廖七一(2000:232)中對文化負載詞進行了定義,他認為文化負載詞匯(culture-loaded words) 是指標志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文化負載詞不僅承載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背景,展示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蘊、價值觀和風土人情,更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其立足于世界的文化軟實力。陳曉丹(2010:106-108)從語義空缺的角度對文化負載詞進行了分類,認為文化負載詞是語義空缺現(xiàn)象的反映,由此文化負載詞可分為絕對空缺詞和相對空缺詞。美國學者尤金·奈達根據(jù)文化因素的分類,將文化負載詞分為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物質(zhì)文化負載詞、社會文化負載詞、宗教文化負載詞和語言文化負載詞。本文將據(jù)此進行研究。
1.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通常指涉及一個國家或民族特定地理位置、自然風景、氣候特點等,與地域的植物、動物、氣候、山脈、丘陵、河流等相關的詞。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則反復出現(xiàn)了“陳塘關”、“龍族”等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例如,“他想把陳塘關活埋了”,在北美版電影中,譯為“He’s trying to bury all of Chentang”,此版本采取了音譯的方法,原汁原味地保留原文化的特色,但其前提條件是觀影者必須對“陳塘關”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否則不知所云?!赌倪浮分性摹褒堊宓却甑臋C會”,譯為“A chance the dragons waited a millennium for”。此處將 “龍”譯為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個相對空缺詞“dragon”與之相對應,雖然在深層的文化涵義和象征意義上略有差異,但是由于中華文化長時間的文化輸出,西方觀影者通常能夠意識到這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神圣的意象,將原語文化轉(zhuǎn)移到目的語文化中,是翻譯文化負載詞最有效和最普遍的翻譯方法。
2.物質(zhì)文化負載詞,通常包含衣食住行等物質(zhì)文化層面的詞匯,是人類社會在發(fā)展過程為改善物質(zhì)生活形成的與飲食、服飾、經(jīng)濟、交通工具等諸多方面相關的物質(zhì)詞匯。在電影《哪吒》中,原文 “我用乾坤圈才壓制住他的魔性”譯為“I have to use the Qiankun Hoop to suppress his demonic nature”,此處是采用了音譯與意譯的方法。乾坤圈是中國神話人物“哪吒”的法器之一,由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相贈,是一個金黃色的圓環(huán),此圈乃至金至剛之寶,堅不可摧,奇硬無窮,投擲而出能暴擊萬物,威力強不可擋,具有翻江鬧海、震蕩乾坤的巨大神力。在翻譯中,通過音譯“Qiankun”結合其后 hoop,加以解釋說明其本質(zhì)是一種圈狀的物質(zhì),具有鎮(zhèn)壓妖魔的作用,更能幫助觀影者理解乾坤圈的意思。
3.社會文化負載詞,通常會涉及社會禮儀稱呼、社會身份、政治制度、價值觀念以及休閑娛樂等的詞匯,它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社會意識層面的文化。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同志,這捐哪啊”中將“同志”一詞譯為“comrade”,“毛主席”譯為“Chairman Mao”,以上稱謂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其翻譯可以使觀影者直接了解其意思,不需要多加備注。在電影《哪吒》中,“爹,娘,謝謝你們”,譯為“Father,mother,thank you”,此翻譯較為正式一些,不太與哪吒自由不羈的性格特點相符合。“哪吒就是魔丸”譯為“Nezha is the Demon Pill”,“Demon Pill”本意“惡魔藥片或魔丹”,此處采用意譯的方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但這兩個詞語并不是完全意義相同的的詞,“Demon Pill”并未能夠表達出“魔丸”一詞的真正內(nèi)涵,如果觀影者不太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此翻譯容易導致觀影者的困惑。
4.宗教類文化負載詞,一般是反映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信仰的詞匯,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獨特的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具有鮮明的文化烙印的宗教文化詞匯。在電影《哪吒》中,反復大量地出現(xiàn)了 “命” “宿命”“認命”等宗教文化負載詞。例如:“去你的鳥命!”譯為“Forget your fate!”;“這是命中注定!”譯為 “This is your fate!”;“我命由我不由天!”譯為“I’m the master of my own fate!”。此處“命”或“命中注定”均采取了意譯的方法,翻譯為“fate”,“fate”一詞本身更加強調(diào)宿命,具有不可抗拒性,此處翻譯更能表現(xiàn)出哪吒不與命運妥協(xié)、打破宿命、將自己命運掌握手中的桀驁不馴的性格。
5.語言文化負載詞,通常是不同語系下語言不同特點的反映,是不同民族的說話方式在語音、詞匯、句法、語調(diào)、構詞等方面的體現(xiàn),同時也體現(xiàn)出一個國家或特定民族在日常交流中的用語習慣和用語特點。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漢語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成語、習語、諺語等,例如:我國少數(shù)民族侗族文化中的“苦酒酸茶”譯為“Bitter wine and sour food”,此中的“茶”并非是真正的茶,而是侗族各種酸制食物,因此將其翻譯為“Sour food”,可以使外國讀者更加真實準確地了解侗族的飲食習俗。在電影《哪吒》中,“斬妖除魔救蒼生”譯為“Fight evil,to save the world !”“生而為魔”譯為“Born to be a monster !”這幾個句子均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可幫助觀影者更好地理解電影內(nèi)容,但是這種翻譯方法無法更加直觀有效的完全表達出中華文化的精髓。
《哪吒之魔童降世》 和《我和我的祖國》兩部電影在國內(nèi)受到了一致好評,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經(jīng)播出就取得了優(yōu)異的票房成績,各大海外發(fā)行公司很快就推出了各自的海外翻譯版本,然而電影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負載詞,涉及的種類繁多,翻譯方法多樣,雖然其字幕翻譯總體上能夠表達出電影的主旨大意,但在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上有些地方難免有些欠缺,比如:“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譯為“Forge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controls what you become”,“去你的鳥命!”譯為“Forget your fate!”此翻譯采用意譯與歸化的翻譯方法,雖能夠表達出哪吒所表達出的意思,但并未能夠?qū)ⅰ肮菲ā薄傍B命”與哪吒不屈服于命運、桀驁不馴的性格完全翻譯出來。
從現(xiàn)實來看,海外翻譯版本上線以后主要是華人觀看,外國觀影者在觀看后存在以下疑問:(1)不知哪吒是男是女。從哪吒的發(fā)型角度來講,很多的外國友人認為哪吒是一個女孩子;(2)哪吒為啥長那么快?在故事中,哪吒一開始明明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怎么在決戰(zhàn)中就突然變大了呢?(3)哪吒真的有六臂嗎?然而在中國傳統(tǒng)神話中,哪吒的原型是三頭六臂或三頭八臂。以上問題充分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說明中華傳統(tǒng)神話人物在文化輸出中的需加大宣傳力度稍顯欠缺,因此,在進行傳統(tǒng)文化輸出時必要時需加入相應介紹,以幫助外國觀影者更好地理解電影主旨大意,以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
隨著我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以及電影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具有典型中國文化特色的優(yōu)秀電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為更好地宣傳中華文化,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電影字幕翻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赌倪钢凳馈肥且徊扛缓ㄉ鷳B(tài)文化、物質(zhì)文化、社會文化等多個維度的文化負載詞的優(yōu)秀神話故事電影。在梳理其海外版尤其是北美版字幕翻譯的過程中了解到在字幕翻譯尤其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過程中,需要格外的謹慎小心,采用多種翻譯方法相結合,不可機械照搬,需充分斟酌考慮,以實現(xiàn)目的語與原語之間的對等,做好跨文化交際的橋梁,幫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