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蓉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會昌小學,江西 贛州 342600)
語文素養(yǎng)指的是多種語文能力所匯集成的綜合能力素養(yǎng),其中包括識字斷句、句式語法等基礎性能力,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提高性能力以及語言思維、品德素質等高級能力。因此,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小學時期的學生,其思維和能力都處在待成長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利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基礎,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對語文學習保持正確良好的心態(tài)。本文通過分析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展開如下討論研究。
語文的魅力在于用簡短的文字來表達出撼動人心的感情以及發(fā)人深省的智慧。因此,理解和表達是語文的基本應用功能。學生透過文字可以了解到國家文化、歷史底蘊、人物感情以及智慧哲理等信息,這些信息作為塑成學生思維和品格的素材,有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在之前的低年級語文學習中已經具備了基礎性的語文能力,因此在高年級教師的主要目標是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內心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也讓學生不斷提升自我品德、樹立正確三觀。語文可以作為德育的媒介,讓學生通過各類典型事例的描述來接觸到良好的思想品德,鞭策學生努力成為樂善好施、維護正義的優(yōu)秀人才,為將來進一步的知識技能學習以及正確人生規(guī)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語文的學習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這些素材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可以讓學生逐步建立自我良好的思維意識,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為指向標,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為社會做出帶有正能量的貢獻。從這個角度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就等同于學生品德素質的提高。
隨著新課改的開展,在學校教育當中有些新的方式與方法得以運用,語言核心素質逐漸成為了提升中小學生素質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學校語文教育過程當中也起到了相當突出的作用,其是國家教育部門在二零一四年時針對于學校教育所提出的一項相當重要的新概念,該概念明確提出以后[1],各教學組織并對之加以了運用,并且在實際運用的過程當中也達到了更加有效的教學效果。所謂”語文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必須掌握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關鍵性能力和滿足個人終身發(fā)展的基本能力,突出學生對社會關愛、個人修養(yǎng)和家國情感進行重視外,更強調了學生對于教學領域的合作組織、獨立研究和創(chuàng)造實踐。而采用核心素質導向的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為了把傳統(tǒng)課程的焦點聚集到小學生的素質養(yǎng)成方面,但對于傳統(tǒng)課程而言,這樣注重小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方式更加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只重成績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以,這種方式也比較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并且對小學語文課程也有著很大的引導意義。
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相當重要的能力之一。閱讀也是學生學會感知情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的有效方式。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學生對閱讀的接觸僅僅局限于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之外,適當?shù)匾胍恍﹥?yōu)秀的雜志周刊等課外讀物供學生們閱讀,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對不同的領域都有所涉獵,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知道閱讀并非是一種刻板的學習內容,而是可以豐富自我生活和精神的智慧來源。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抗戰(zhàn)事跡的課文時,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紅色精神的書籍和雜志,讓學生們通過課外閱讀知曉更多的有關革命精神的事例,豐富了課外生活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寫作是與閱讀地位同等重要的一項語文能力。寫作是學生表達情感、敘述事件的方式,也是體現(xiàn)學生內心精神世界以及思想智慧的表現(xiàn)方法。小學高年級是鍛煉學生自主寫作的階段,這一階段教師的作用已經逐步從引領轉為輔助,鍛煉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chuàng)作。這一階段學生經常會對寫作產生恐懼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嘗試性獨立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生活為依據(jù),確立某一寫作主題,例如“校園生活”、“我的朋友”、“父愛母愛”等等,引導學生從最簡單、最熟悉的角度著手,描繪最細微的事情,表達最真實的情感,讓學生逐漸適應獨立寫作模式。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閱讀某一篇文章、某一本課外讀物后,以“讀后感”、“書評”等形式鍛煉學生的閱讀總結和寫作表達能力,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學習。
例如,在學習《安徒生童話》的時候,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非常好,對于教材上的內容能夠快速的理解與記憶,并且能夠自行擴展知識,閱讀課外的書籍。但是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偏弱,在學習時無法保持長久的耐性,這時老師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做出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及時地掌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能夠樹立自信心。同時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擴展資料,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提升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夠讓學生主動地閱讀,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想法。閱讀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通過閱讀可以提升閱讀能力,讓學生擴展視野,幫助學生學習并且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老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體驗新穎的教學方案,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
語文課堂經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這是由于許多教師沿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失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多種資源來改變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各科教育都帶來了極大地改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渲染課堂氣氛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PPT 來替代部分板書;在一些故事課文的教學時引入相應的漫畫或視頻,將故事內容通過別樣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朗讀一些富有感情的詩歌或課文片段時以合適的背景音樂為氣氛烘托的工具,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些多樣的課堂內容都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真正地愛上語文學習。
語文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多樣多動,鼓勵學生積極準備參與。學生在準備和參與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語文知識,以多種形式接觸語文、豐富自我。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與某一課文內容相關的辯題的辯論賽,讓學生以辯論的形式進行思維碰撞。辯論賽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鍛煉隨機應變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朗讀大賽、作文大賽、古詩詞大賽等等,讓學生在比賽中接觸更多自己不知道的語文知識,也從其他選手身上汲取優(yōu)秀的語文品質,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多樣的語文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語文中發(fā)現(xiàn)樂趣,在樂趣中提升語文能力。
自從漢字的產生以后,便使語言得以大量產生,并作為與人們相關交流和互動的重要工具,因此語言與文字已成為人類最基礎、最流行、最有效的交流方法[5]。而小學語文課程重點就是針對小學生語言形成與使用的基本能力進行訓練,在學校對語文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語言的掌握能力就是其中重點內容,也只有在對于語言的掌握能力有保障以后,才可以針對語文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作文、讀書等重要教學部分,加以深化掌握。尤其是在實施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育的階段,更是訓練中小學生語言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而唯有使核心素質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得到了運用,才可以使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到最好的程度,而對語言能力進行構建與使用主要就是針對語文學習過程中所涉及到字、詞、句方面的基本掌握,而唯有了解這些基礎的組成部分才可以使學習者的語言方面能力得以提高,這樣才可以使課堂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而在此過程中,就需要通過經過教師訓練學習者的語言核心素質來實現(xiàn),進而使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實現(xiàn)。因此,在實施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詞匯進行造句訓練,并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或者通過對給定的詞匯進行聯(lián)想,構成敘事的小文章,以此提高學生對語文詞匯和語句運用的掌握能力。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互聯(lián)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時代的發(fā)展衍生出了很多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6]。例如,微課、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課程等等。作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也應當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腳步,以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合理的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進行課前導入的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就是教師可以采用的優(yōu)秀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文音頻,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并重點關注于教學材料中的生詞;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軟件,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口語訓練。例如開展“我心中的未來”專題演講,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各類關于未來的科幻電影,引發(fā)學生的遐想,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自己心目中的未來生活做出設想,并通過語言組織用演講的形式向同學們進行展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充足的培養(yǎng)。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能夠更加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塑造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結束語: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健全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教師應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合適的策略來對待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讓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