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莎 海琛 楊雪楠
(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提出了一個問題:“疫情中我們將創(chuàng)造怎樣的世界?”2020 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所有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時至今日,病毒仍在國門之外肆虐,世界由此變得不同,太多的變化、太多的新聞每天充斥于媒體之上……我們正在經歷“后疫情時代”,這意味著我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將會發(fā)生重大的轉變,我們需要了解它、適應它、把握它。
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2020 年上半年開始延續(xù)至今最大的轉變恐怕就是教學模式的改變,以往教師們在教室里與學生共處于同一時空的教學互動模式,變成了在線教學、在線互動,有教師做起了“十八線主播”,也有教師推薦學生學習各大“慕課”平臺上的“國家精品課程”輔以在線答疑,總之“在教室上課”不得不成了“在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最大的隱憂莫過于“學生有沒有認真學”,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說,這種顧慮更甚。怎樣讓學生自覺認真地“在線學習”成了每一名教師都關心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師,同樣也陷入了這樣的思考,而“實踐教學”讓我找到了回答這個問題的切入點。
2018 年,習總書記與北大師生座談時曾經說過“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比绾巫寣W生們在這門思政課中深刻地領悟這一點需要我們深入地下功夫、花心思?!皭蹏髁x教育”作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重要內容歷來為承擔本門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所重視,而如何“寓理論于實例”是很多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的重要考量。此次疫情的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難”的性質形成了一種相似,從而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產生了巨大的“催化”作用,在“后疫情時代”,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由此獲得了一個生動的切入點。
“實踐教學”重在讓大學生參與實踐,突出教學活動對思想理論的“實證性”功能,它作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真正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教育教學目標。這樣一來,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還提升了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參與感,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收獲感性的情懷,而教師的因勢利導還能引發(fā)學生理性的思考,不僅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了學生的所思所感,還能使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而切實實現思政課教育的實效性。
思政課教育天然具有時代性特征,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對“弘揚中國精神”知識的講解更加突出了新時代對大學生群體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質與內涵。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愛國?這是這一代大學生必須思考、必須面對的問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構成了中國精神的基本內容?!边@無疑也是對“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愛國?”這一問題最全面的回答。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實踐教學”必須承擔起這樣的任務,讓我們的學生去感受、去思考在國家、民族面臨嚴峻考驗的時刻,作為大學生應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關注些什么……
2020 年的“實踐教學”注定與以往不同,我們的黨和國家以非凡的魄力及能力及時妥善處置了“新冠肺炎”的疫情危機,我們的學生作為時代的親歷者真切感受到了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隨后到來的全球疫情,也讓這些校園中的“00”后真正感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國家的偉大。一批批“抗疫”勇士的英雄事跡把學生們的“愛國熱情”激發(fā)了出來,個別學生還參與到了“抗疫志愿者“的隊伍中,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沒有比這更生動、更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了。我們的“實踐教學”也把握了這一契機,讓每個學生通過手中的手機等電子設備,拍攝、記錄下“新冠”疫情下的身邊人、身邊事,并結合教材內容找到自己的關注點,與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心得。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視頻皆是學生用心擷??;一句句文字、一段段感悟皆是學生點滴心語……這樣的“實踐教學”無疑讓學生對“愛國”有了非比尋常的認識與感悟。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時代精神”?2020 年的“抗疫”之戰(zhàn)無疑給了每一個大學生最真切的答案!
“后疫情時代”,由“新冠”疫情引發(fā)的全球局勢大波動無疑是注定的,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由此又將引出新的內容?!靶旅襟w已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單向灌輸式教育方式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興趣,學生重度依賴手機已成普遍現象?!痹凇昂笠咔闀r代”,我們也許可以鼓勵學生拿起手機,以“實踐教學”為切入點強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提起“自媒體”,大多數教師就聯想到了學生上課“玩手機”這一現象?!拔⒉薄拔⑿拧薄癚Q”……這些時刻在更新的“自媒體”似乎成了和教師搶奪學生學習注意力的“程咬金”,在教室課堂教學中尤其突出,“如何讓學生上課不玩手機?”一度成為高校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現實情況是手機已成為很多人學習、生活之必備工具,大禹治水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遇到問題“宜疏不宜堵”。手機等網絡工具的使用在“后疫情時代”只會更加蓬勃,而國家對網絡安全的監(jiān)管工作也越來越全面,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媒體”關注“愛國”、表達“愛國”,恐怕是思政課教師群體的更好選擇。首先,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應該在廣闊的網絡空間里為學生選取出適宜的網絡資源,通過教育輸出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講好“別人的愛國故事”。其次,鼓勵我們的學生利用“自媒體”曬出“我的愛國心”“我身邊的愛國故事”?!懊课蛔悦襟w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地點、身份等因素的限制,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币龑б约肮膭顚W生們“曬愛國”、表達“愛國”是我們能實現的實踐教學方式之一。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布置作業(yè)”的方式鼓勵學生觀察“疫情”期間的“身邊人”“身邊事”,并用手機記錄下來,結合教師傳導給他們的“愛國主義”理念,完成屬于他們的“愛國主義作品”,讓“愛國”具體而生動,不只停留于理論之中、書本之上,更真實流動在同學的心中。“后疫情時代”,這樣的方式鼓勵著學生去關注國家、關注社會……
“愛國”不是抽象的,“愛國”是具體的,“大學生們更加傾向于親民、接地氣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希望能通過切身經歷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與個人發(fā)展的相關性?!倍@樣的“作業(yè)”無疑能讓學生們在“后疫情時代”的實踐教學中展示自己、領悟“愛國”。
1.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理論教育的時候,作為思政課教師需把握好“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的邊界,使學生懂得“理性愛國”的價值和意義,切忌踏入“極端民族主義”的誤區(qū)。2.善用成績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認真完成“實踐教學”任務,例如前文提到的鼓勵學生通過“自媒體”方式曬出“我的愛國心”就可以納入“平時分”成績評價中;又或者把學生“愛國主義作品”的展示作為期末成績的組成部分。3.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展示當代大學生愛國情懷的賽事活動,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踐教學”任務,進而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實踐教學”在“后疫情時代”綻放出不一樣的姿彩,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增添更多充滿質感的內容。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要求我們“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采取互動式、啟發(fā)式、交流式教學,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教育灌輸和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弊罱K“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薄昂笠咔闀r代”,在“全球化”與“去全球化”的聲浪中,更多的機遇與挑戰(zhàn)都將成為必然,而我們的思政課永遠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必須把這個主陣地守好,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