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捷 陳名峰
福建省立金山醫(yī)院神經內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自身免疫性腦炎(AE)為臨床腦部疾病的一種,因抗體針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元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后誘發(fā),目前普遍認為本病密切關聯于自身免疫。AE起病多數為亞急性,主要特征為記憶力下降、精神異常及癲癇,AE最常見的疾病類型為抗NMDAR腦炎,占比約為84%[1],目前診斷本病急性期主要通過相關抗體篩查[2]。當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AE的具體發(fā)生機制,多認為關聯于腫瘤及感染等引起的自身免疫啟動,一線免疫治療方案為首選,約50%經治療后癥狀改善[3]。因此臨床認為可輔助開展外周血免疫指標檢測。現選取30例AE患者,分析其外周血免疫指標水平,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納入對象為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2017年中國自身免疫性腦炎診治專家共識》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入組前有過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類藥物應用史;入組前提示應激狀態(tài)或肝腎功能異常;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缺陷及結締組織病等會對免疫系統(tǒng)產生影響的疾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為18~69歲,平均年齡為(41.8±6.7)歲;病程為1~87d,平均病程為(32.7±8.5)d。選取同期處于腦血管病恢復期的患者30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為19~67歲,平均年齡為(42.5±6.2)歲;病程為2~89d,平均病程為(33.6±9.4)d。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存在均衡性(P>0.05)。
1.2 一般方法采集AE患者免疫治療前及免疫治療后14d外周血血液標本,3管外周靜脈血,包括2管1mL分離膠促凝靜脈血與1管1mL EDTA-K2抗凝靜脈血,冷藏于4℃冰箱中,24h內開展IgG、IgA、C3和CD4、CD8、CD20及CD138檢測,開展離心處理后棄上清,使用流式細胞儀器檢測分析軟件。對照組采集與檢測方法同上。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收集上述數據,應用SPSS 22.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s”,t檢驗開展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免疫治療前后IgG、CD4、CD8、CD20及CD138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IgA、IgG、CD4、CD20及CD138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免疫治療前后及治療前與對照組檢測指標比較(±s)
表1 觀察組免疫治療前后及治療前與對照組檢測指標比較(±s)
組別 IgA IgG CD4 CD8 CD20 CD138觀察組(n=30) 治療前 1.98±0.62 10.05±1.67 34.95±8.24 18.24±3.21 17.41±5.10 0.05±0.03治療后 1.70±0.73 12.15±1.48 39.84±9.07 20.15±3.45 13.10±5.24 0.03±0.02 t 1.601 5.155 2.186 2.220 3.229 3.308 P 0.115 0.000 0.033 0.030 0.002 0.004對照組(n=30) 1.19±0.13 6.21±1.05 40.21±9.36 18.56±2.98 11.85±4.19 0.02±0.01 t(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比較) 6.831 10.662 2.310 0.400 4.641 5.196 P 0.000 0.000 0.024 0.691 0.0000 0.000
AE近年來廣受臨床重視,作為免疫相關的炎性疾病,越來越多患者體內發(fā)現大量細胞表面或其內部有蛋白抗體存在于特殊的“病毒性腦炎”患者中,其首發(fā)癥狀為精神異常、記憶力下降或癲癇等,該發(fā)現促使人們重點研究AE的發(fā)病機制,且發(fā)現其密切關聯于自身免疫[4]。當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AE的發(fā)生機制,但對于抗NMDAR腦炎的研究較多,發(fā)現其致病核心為NMDAR,此為人體正常神經網絡的主要組成。一旦在一定條件下,自身免疫系統(tǒng)或腫瘤刺激機體有特定抗體形成后,結合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元NMDAR時會經由內化途徑,使NMDAR可逆性減少或缺失,削弱其介導的突觸傳遞功能,致使谷氨酸與多巴胺調節(jié)失衡。興奮性谷氨酸蓄積后對NMDRA產生反饋,過度激活受體后引起鈣離子超載,在細胞毒性作用下致使神經受損,誘發(fā)相關癥狀。另有研究稱AE每個抗體會與特定的突觸功能區(qū)相連[5],但臨床癥狀重疊或部分患者同時存在多個抗體會增加臨床研究本病發(fā)生機制的難度。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免疫治療前后IgG、CD4、CD8、CD20及CD138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IgA、IgG、CD4、CD20及CD138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均在AE致病過程中參與,這一結果為臨床選擇治療藥物提供理論依據。機體細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細胞介導,同時也會調節(jié)體液免疫。T細胞表面存在大量CD4、CD8、CD20。其中CD4主要表達自輔助T細胞,作為樞紐細胞主要對免疫反應予以調控,將多種作用發(fā)揮出來,如協調免疫細胞及促進免疫細胞分化與增殖[6]。CD8細胞為細胞毒性或抑制性T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反應中有呈遞與識別抗原的功效,有免疫調節(jié)負向作用,對CD4細胞功能進行抑制后對抗細胞免疫反應與抗體形成[7]。CD20主要在漿細胞以外的B細胞表面表達,對跨膜鈣離子流動進行調節(jié)后直接作用于B細胞,發(fā)揮重要的調節(jié)細胞增殖與分化的作用。CD138為漿細胞上特異度最高的指標,機體含量少。本研究結果提示AE普遍存在細胞免疫紊亂,免疫調節(jié)網絡失衡,可能因素為AE自身引起機體應激狀態(tài),因此治療時要注重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失衡,以增強免疫功能。體液免疫為抗原刺激B淋巴細胞后有抗體產生而誘發(fā)的特異性免疫,可對相應毒性物質或病原體抗原進行中和[8]。IgA、IgG均為常見免疫球蛋白,可將體液免疫功能反映出來。本研究結果提示體液免疫也參與了AE的致病過程,且免疫治療可有效調節(jié)IgG水平。
綜上所述,在自身免疫性腦炎致病過程中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均有所參與,而經免疫治療后免疫指標改善。但本組樣本選取數量少,未來還需擴大樣本量并增加腦脊液相關免疫指標的檢測,以深入探討AE的發(fā)病機制與相關特征,為臨床進一步治療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