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巖梅 高明華 李現偉
(中共濱州市沾化區(qū)委黨校,山東 濱州 256812)
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是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主題,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入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現實性和緊迫性。
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盵1]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明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方向,這正是基于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
習總書記全面闡述了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功能和作用,他指出:“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實現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tài)良好,必須發(fā)揮法治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盵2]
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實現這個奮斗目標,落實這個頂層設計,都離不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從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3]
1.黨全面領導法治的理念。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盵4]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不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頂層設計上,還要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2.“奉法強國”的理念?!胺罘ㄕ邚妱t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從我國古代看,無論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家主張的“以法而治”,還是秦國商鞅的“立木建信”,無論是漢高祖劉邦同關中百姓的“約法三章”,還是唐朝的《貞觀律》和《唐律疏議》,這些法令都為中華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
3.“良法善治”的理念。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必須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各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法治的優(yōu)越性,讓法治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
4.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就是要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法治建設依靠人民。要將此理念貫穿于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的全過程,作為法治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此來弘揚人民權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靠人民維護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1.始終堅持和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思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和人民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5]所以說,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堅定不移地厲行法治、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倳浬羁讨赋?“法治具有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盵6]
3.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的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盵7]三者統(tǒng)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定海神針”。
4.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的思想。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8]。
5.堅持抓住“關鍵少數”的思想。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關鍵就要抓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對法治建設既可以起到關鍵推動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的破壞作用。這就要求依規(guī)管黨治黨,使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始終在黨紀國法的約束下運行。
6.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辯證的思維方式,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政治與法治、改革與法治、道德與法律、黨規(guī)與國法的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針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全新的十六字方針,即“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將作為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和主要任務。
立法是為國家定規(guī)矩、為社會定方圓的神圣工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盵9]根據十九大部署,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科學立法的關鍵在于把握和遵循立法規(guī)律,確保所立之法遵法理、合事理、通情理;所謂民主立法,是使法律真正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的各項權利和權益。[10]所謂依法立法關鍵在于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立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嚴格執(zhí)法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心,是提升執(zhí)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徑。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zhí)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社會秩序。嚴格執(zhí)法的關鍵是依法行政,突破口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惫痉ㄊ巧罨婪ㄖ螄鴮嵺`的重要保障,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倳浿赋觯骸拔覀円婪ü龑Υ嗣袢罕姷脑V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能感受到公平正義”。[11]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不懈奮斗并致力于達到的目標,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深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構建公平、公正、高效的司法運行機制。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全民守法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根基。為培養(yǎng)全社會的法治信仰,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法治中國的精神構成要素,日益成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一項重要任務??傊聲r代全民普法不能停留在敲鑼打鼓、熱熱鬧鬧上,更需要潤物無聲、立心鑄魂,發(fā)揮文化的價值引領和精神熏陶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養(yǎng)民族法治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