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立章
摘 要:隨著當前社會的飛速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如何通過學校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開始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學校與家庭都對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寄予厚望。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敖逃獜耐尥拮テ稹?,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時期,在這個關鍵階段,學校與家長更是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免學生誤入歧途,受到其他不良思想的干擾。對此,學校要自覺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章主要談及當下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并據此現(xiàn)象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小學思想品德 困境 對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6.050
一、當前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社會環(huán)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由于社會中的信息面向的群體較為廣泛,很多音像、圖書并不適合中小學生。另外,影像書刊市場的混亂導致市面上出現(xiàn)了很多不健康的書刊、音像等。這些對中小學生而言屬于不良誘惑,在學生們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容易對學生造成干擾,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專注力,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更有甚者可能導致學生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除此之外,紙醉金迷、消遣娛樂的場所很多。有些中小學生過早地觸及此類場所,將心思分散于此。特別是很多網吧等場所開設在學校門前,為學生娛樂提供了“便利”條件,而玻璃上“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警示牌也只是掩耳盜鈴。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精神以及物質水平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很多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開始變多,這就導致孩子們開始模仿自己所見到的社會上成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揮金如土。他們覺得抽煙、飲酒是很酷很帥的行為,于是背著家長開始學抽名煙、喝名酒;還有的學生早早形成學習以外的攀比之風。這些行為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過早地接觸成人世界,不利于孩子們養(yǎng)成艱苦奮斗的良好習慣。
(二)家庭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
1.學生家長過于溺愛孩子
在社會風氣浮躁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長都認為“只有多賺錢,才能給孩子及家人最好的生活”,這就導致很多家長忙于工作,忽略了對孩子成長的關注。他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學校負責成績和教育,自己就可以完全投入到賺錢和工作當中,家長心中沒有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認知,只是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更有甚者,一些家長下班回家后便召集親朋好友們一起喝酒、玩牌、打游戲,并沒有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這不僅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還給孩子帶去了不良影響。
2.家長過于焦慮,對孩子期盼過重
在“知識改變命運”的今天,有些家長將自己的遺憾加給下一代,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重,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隱患。這些家長以“為你好”的借口,給孩子添加過多的學業(yè)負擔。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變得唯唯諾諾、喪失主見、沉默寡言,甚至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成長。
3.家長在教育思想上的誤區(qū)和盲區(qū)
一些家長為了使孩子能夠提高成績、不斷向上,采取了最簡單粗暴的鼓勵方式,用不同的金錢額度作為成績進步、分數(shù)提升的獎勵。這樣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起到一定的激勵效果,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中小學生會越來越覺得進步和獎勵成正比,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中很容易養(yǎng)成玻璃心,甚至會腐蝕中小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對金錢造成錯誤的認知。
4.個別家長自身存在不良行為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是孩子心中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因此,言傳身教不僅需要教師努力,還需要學生家長共同努力。但有些家長自身具有很多不良習慣:有些家庭中,爺爺奶奶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參與過多,與父母的教育觀念背道而馳,不管孩子提出怎樣過分的要求、犯下怎樣的錯誤,他們時刻秉承著“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孩子還小”的溺愛觀念,并且堅決不允許學生父母對學生進行教育。還有的父母脾氣暴躁,經常因為家中瑣事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個別學生家中存在父親醉酒家暴等現(xiàn)象,這都會給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帶去心理陰影,進而影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三)學校環(huán)境因素
1.學校對于學生成績的過于看重
學校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重點,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輕視了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教育。此外,學校對學生的評估機制較為單一,大部分學校將分數(shù)作為“好學生、壞學生”的唯一評判標準,過于重視升學率。致使學生為了成績而讀書,家長和學生一起苦苦應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評價體系都將分數(shù)作為唯一標準。缺乏思想教育的管理機制,導致大多教師只抓成績,不抓思想教育,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明確的教育方向和清晰的規(guī)劃。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方面,對于當前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應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幫助中小學校配齊應有的義務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協(xié)助各個中小學學校引進優(yōu)秀的教育人才和師資力量。除此之外,政府應注重對少年宮的投入及監(jiān)管,完善少年宮內的相關教育團隊。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對教育大環(huán)境進行宏觀調控,幫助學校在教育、公安、文化團委之間做好協(xié)調工作,確保中小學生能夠在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下茁壯成長。
(二)學校應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需要將思想品德教育融進日常的各項教學活動中。將思想品德課程重視起來,使之與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相互關聯(lián),并結合中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進行因材施教。其次,在社會實踐教育課程中,也需要適當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在實踐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內形成健康、濃厚的學習風氣。
2.把思想品德教育列入學校的考核內容
想要改變“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就需要學校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將思想品德教育列入對學生、對教師的考核當中,以此來加大學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對教師和學生共同考核,也是希望教師能夠在思想品德教育上起到積極帶頭的作用,給中小學生帶來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3.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須務實、創(chuàng)新
學校需要根據當前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和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工作,拒絕空談,拒絕理想主義。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將思想品德教育通過實際活動進行教育和落實。除此之外,學校全體教育工作者需要同心同德,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教師在組織活動時,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三、中小學生家長應該負起相關責任
(一)改變認識、轉化態(tài)度
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是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三觀”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家長需要充分認識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如果家長能夠自覺承擔責任,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幫助和心理疏導,將會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待處于叛逆期的學生,家長需要用細心和耐心,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給予正確的疏導和幫助。
(二)用愛心感化引導
家長應關注學生青春期階段的心理變化,主動與他們進行心靈溝通,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關系。家長不僅要給予他們物質上的支持,還要抽空陪伴與關心他們、傾聽他們、尊重他們,使家庭和父母真正能給他們帶去信任感和安全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強大的自信心,在他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成為幫助他們抵制不良誘惑的強大力量。
我們常說,中小學生是“溫室里的花朵”,是今后的棟梁和希望,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加強溝通、共同攜手,承擔起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責任。家庭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港灣作用,幫助中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幫助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意識。學校應對此問題進行繼續(xù)研究、保證師資力量的合理分配,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培養(yǎng)方案,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時刻不忘教育的初心。
參考文獻:
[1] 陳智慧《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探討》,《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第3期。
[2] 魏巍、肖廣鋒、馬長平等《中職德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讀與寫》2016年第13期。
[3] 張慧玲《當代中學生思想品德問題及對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4] 孫德魁、白夜罡、潘源等《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以重慶市中職學校為例》,《新教育時代》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