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紹波
(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學 353400)
守恒,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數(shù)值)保持恒定.化學中的守恒指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總是守恒的.具體表現(xiàn)在反應前后元素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電荷總數(shù)不變、得失電子相等……化學守恒法關注變化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不糾結過程細節(jié),利用不變的量建立物質之間的比例關系,化繁為簡,從而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守恒法是中學化學既常見又經典的解題方法,是各種解題方法的基礎,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時使用,是高中化學計算的“利器”.
在高中化學計算題中,??嫉氖睾阌幸韵聨追N.
元素守恒即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不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不變.原子守恒的涵義與元素守恒相似,即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都不變,這也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質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因此,也可以認為元素守恒包含了原子守恒,是質量守恒的根本原因.計算時經常通過找出關聯(lián)物質的對應關系,列出關系式,列比例式求解.
(1)足量稀硝酸(以銅為例):
n(反應HNO3)=n(被還原HNO3)+n(未被還原HNO3)=n(NO) +2n(Cu2+)
(2)足量濃硝酸(以銅為例):
n(反應HNO3)=n(被還原HNO3)+n(未被還原HNO3)=n(NO2) +2n(Cu2+)
(3)一定量濃硝酸(以銅為例):
n(反應HNO3)=n(被還原HNO3)+n(未被還原HNO3)=n(NO2) +n(NO)+2n(Cu2+)
(4)未知濃度的硝酸(以銅為例):
n(反應HNO3)=n(被還原HNO3)+n(未被還原HNO3)=n(氣體)+2n(Cu2+)
例119.2 g銅跟適量的濃硝酸反應,銅全部反應后,共收集到氣體11.2L(標準狀況),反應消耗的HNO3的物質的量是( ).
A.0.5mol B.0.8mol
C.1.1mol D.1.2mol
解析此題很容易掉入陷阱,認為氣體只有NO2.銅跟濃硝酸反應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產生NO2,第二步是濃硝酸反應過程中慢慢變稀,銅和稀硝酸反應產生NO,若用傳統(tǒng)方法寫出兩個化學方程式,列出方程式求解很麻煩.若利用原子守恒n(反應HNO3)=n(被還原HNO3)+n(未被還原HNO3)=n(NO2)+n(NO)+2n(Cu2+)即可化繁為簡,很快得出答案.
n(NO2) +n(NO)=11.4L/22.4L·mol-1=0.5 mol
n(Cu2+)=n(Cu)=19.2 g/64g ·mol-1=0.3mol
n(反應HNO3)=0.5+0.3×2=1.1 mol
故答案選C.
電子守恒即指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shù)等于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shù).電子守恒包括化合價守恒,即氧化劑化合價降低的總數(shù)等于還原劑化合價升高的總數(shù).兩者的基本性質是一樣的.應用于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可求出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物質的物質的量和質量等,也經常用于電解池中的計算.
硝酸與金屬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金屬失去的電子數(shù)等于氮原子得到的電子數(shù).
例2將14 g某銅銀合金與足量的bmol·L-1的HNO3充分反應后,放出的氣體與標準狀況下的氧氣1.12L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被吸收,此合金銅的質量是( ).
A.3.2 g B.4.8 g C.6.4 g D.9.6 g
解析銅銀都被硝酸氧化,因為濃度未知,生成氣體未知,但是與氧氣混合再通入水中完全吸收生成的一定是硝酸,故氧氣得到的電子數(shù)等于銅銀合金失去的電子數(shù).
n(O2)=1.12L/22.4L ·mol-1=0.05 mol
根據(jù)質量守恒列方程:
n(Cu)×64+n(Ag)×108=14
根據(jù)電子守恒列方程:
n(Cu)×2+n(Ag)×1=0.05×4
列方程組解得:
n(Cu)=0.05 mol
n(Ag)=0.1 mol
m(Cu)=0.025×64=3.2g
故答案選A.
電荷守恒即對任一溶液而言,溶液是電中性的,即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等于陰離子所帶負電荷,離子方程式兩邊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相等.在計算時列出相應的等式求解,也可用于離子方程式的配平.
硝酸與金屬反應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
若溶液呈酸性,n(OH-) 較少,忽略不計,則
A.0.5amol B.(a+0.2)mol
C.2amol D.(0.2-a)mol
故答案選B.
總之,守恒法是高中化學計算的“利器”,在解題時從大局出發(fā),善于觀察,化繁為簡,巧妙答題,能降低計算的難度,提高計算的速度.因此,需要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熟練掌握,才能在關鍵時候快速準確求解,提高解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