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衛(wèi)星,羅黎鳴,張思源
(西藏自治區(qū)農牧科學院農業(yè)研究所,西藏 拉薩 850032)
林周縣隸屬西藏拉薩市,地處西藏中部、拉薩河上游澎波河流域,縣駐地距拉薩市65 km。林周縣是拉薩市的第一農業(yè)大縣,也是全區(qū)第三個糧食總產過億斤的農業(yè)大縣,是拉薩地區(qū)主要糧食生產基地之一,全縣耕地面積1.2 萬hm2,占整個拉薩市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各類牲畜30 萬頭(匹、只),糧食總產0.6 億kg。林周縣北部地區(qū)氣候干燥,平均氣溫2.9度,以牧業(yè)生產為主,為半農半牧區(qū);南部地區(qū)屬拉薩河支流澎波河流域,平均海拔3860 m,地勢平坦,谷地開闊,氣候溫和,水量充沛,年平均氣溫5.8度,是拉薩市的主要糧食生產基地,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油菜、蔬菜等。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西藏自治區(qū)委員會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加快推進林周縣牦牛產業(yè)示范試點專題會議紀要會議》([2020]第1號)文件精神,基于西藏林周縣農區(qū)具有良好的農業(yè)生態(tài)氣候條件,可以實現(xiàn)“復種、一年兩收”。本研究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針對農區(qū)現(xiàn)有的飼草作物:燕麥、箭筈豌豆、芫根等,在生產中搶農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界的水、熱資源,實現(xiàn)水熱利用的耦合效果,開展復種、一年兩收等優(yōu)質飼草生產方面的種植模式,這些模式的應用將有效增加飼草生產,復種綠肥促進生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為牲畜提供優(yōu)質的飼料,從而實現(xiàn)西藏林周縣畜牧業(yè)的全面發(fā)展,為農民增產增收做出貢獻。
優(yōu)質飼草燕麥品種為青引444,箭筈豌豆品種為甘孜333,青稞品種為藏青2000,“優(yōu)質飼草種植”生產模式種植18 hm2,“一年兩草”生產模式種植6.67 hm2。
1.2.1 “優(yōu)質飼草種植”生產模式
種植面積為18 hm2,選用優(yōu)質飼草燕麥品種:青引444 與箭筈豌豆品種:甘孜333 進行免耕混播種植,該生產模式的要點在于適時早播,于4月30日前播種完畢,667m2播量:燕麥15 kg+箭筈豌豆10 kg;667m2施肥量(底肥):尿素5 kg+復混肥30 kg。待燕麥剛進入抽穗期初期時,刈割一茬;刈割后,適時補施尿素5 kg/667m2。刈割后在10月份可收再生草。
1.2.2 “一年兩草”生產模式
種植面積為6.67 hm2,春青稞“藏青2000”于4月30日前播種完畢,667m2播量為15 kg;667m2施肥量(底肥):尿素5 kg+復混肥30 kg。待青稞剛進入抽穗期初期時,收獲鮮草的青稞,結合雨水搶抓農時,7月20日前免耕復種混播燕麥與箭筈豌豆,667m2播量:燕麥12.5 kg、箭筈豌豆6 kg。尿素5 kg/667m2+復混肥30 kg/667m2作底肥。待到10月份可收干草。該技術要點在于適時搶收搶播,尤其是土壤墑情較好,為第二季作物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
試驗地位于林周縣亞夏牧場,土壤為典型砂壤土,土層較薄,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年降水量200~510 mm,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全年日照時間3000 h 以上,太陽輻射強,空氣稀薄,年平均氣溫7.4 ℃,晝夜溫差較大,冬春寒冷干燥且多風,年無霜期100~120 d。深度為40~50 cm,基礎肥力薄弱,前茬作物為玉米,灌足頭水,播前機械翻耕鈀平。
飼草燕麥與箭筈豌豆的植株高度對產量起關鍵作用,本試驗分別在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分3 次測量,結果為7月25日作物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達到頂峰,植株生長達到最高,為收獲優(yōu)質鮮飼草最佳時期(表1)。
表1 不同時期植株高度表 cm
2.2.1 刈割各生產模式的產量
尋求各作物生產模式最高產量是本試驗的最終目標。本試驗分別在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分3 次進行測產,結果為7月25日各作物生產模式的產量達到最高。燕麥進入抽穗期初期時,刈割一茬,鮮草產量為935 kg/667m2;青稞作為飼草收獲鮮秸稈產量為830 kg/667m2。(表2)。
表2 刈割各生產模式的產量表 kg/667m2
2.2.2 刈割后復種箭筈豌豆產量
刈割后結合雨水搶抓農時,春青稞“ 藏青2000”地塊7月30日前免耕復種混播燕麥與箭筈豌豆,10月份可收鮮草590 kg,燕麥+箭筈豌豆的生產模式可收獲再生飼草630 kg(表3)。
表3 刈割后復種箭筈豌豆產量表 kg/667m2
據(jù)測定結果表明,復種箭舍豌豆等綠肥品種能有效提高地力,增加有機質和速效氮有機質從19.2% 提高到26.7%,全氮含量從5.59% 提高到8.93%,全嶙從0.80% 提高到1.1%,箭舍豌豆等綠肥既是農田優(yōu)質肥料,也是牲畜的優(yōu)質飼料,綠肥作物特別是豆科作物具有強大的根系,而且根部附有大量的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對于改善地力有明顯作用。
適時早播,充分利用夏末秋初的水熱條件是奪取得利作物高產的關鍵。據(jù)2020年試驗分析,凡早播的優(yōu)質飼草飼料作物都具有出苗整齊、分枝多、植株高及增產幅度大等特點。7月30日復種的箭舌豌豆生長至10月15日測定,平均株高達72.2 cm,單株分枝數(shù)3.3個。在8月20日以后,則不宜復種,復種各種優(yōu)質飼草飼料,時間越早越好,反之愈晚產量愈低。
運用高產優(yōu)質、抗旱、早熟的優(yōu)質飼草飼料品種是提高產草量,達到復種目標的關鍵。西藏目前在生產上應用以箭舌豌豆為主的豆科綠肥品種,產草量高,適應性廣,是比較理想的復種作物品種。
根據(jù)不同復種作物與播種方式、采用不同的播種密度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如田塊土壤條件差,可適時加大播種量。據(jù)2020年調查表明:燕麥15 kg/667m2+箭筈豌豆10 kg/667m2的播種量,青稞為15 kg/667m2的播種量最佳。
充分利用前茬作物生長后期的水熱資源是提高復種綠肥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晚熟青稞及冬小麥后茬復種綠肥的生長期短,若處于低溫條件下生長,飼草667m2產量及經濟效益低,一般不宜復種。在選擇好前茬的基礎上,還要安排好后茬作物,這樣才能做到既適時早播,延長復種作物的營養(yǎng)生長期,提高產量,又有利于進行合理輪作倒茬,提高綠肥復種的綜合效益。
生長速度與產量生長時的環(huán)境條件(溫度、土壤濕度)有密切關系。早播由于雨熱相對豐富,生長速度較快,干物質積累多。同一播期,箭舌豌豆與燕麥相比,鮮草產量雖然略低,但干草產量卻大大高于箭舌豌豆,作為冬貯飼料有一定優(yōu)越性。
飼草飼料是發(fā)展畜牧業(yè)的基礎。近幾年來,林周縣在大力發(fā)展農區(qū)畜牧業(yè)的同時,加大政策力度,鼓勵農牧民種草,加大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力度,推廣優(yōu)質飼草、一年兩收等飼草種植模式,改善草畜矛盾。
根據(jù)林周縣高海拔8月份、9月份雨熱同季的特點,復種優(yōu)質飼用(綠肥)箭筈豌豆,實現(xiàn)種植業(yè)與畜牧業(yè)的有機結合,豐富了農區(qū)飼草(料)的種類,為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質的飼草料,并有效地增加了土壤覆蓋面積,減少風蝕和水蝕。綠肥作物特別是豆科作物具有強大的根系,而且根部附有大量的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對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yǎng)分及有機質有明顯作用。
西藏農區(qū)“三料”矛盾極為嚴重,飼料的產業(yè)化發(fā)展是減輕天然草地壓力,從根本上遏制生態(tài)位極為重要的天然草地退化、沙化趨勢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利于草地植被自然恢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