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如果說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全國各地是百花齊放,那張家界市武陵源區(qū)則是其中色彩鮮明的一支。近年來,武陵源區(qū)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屋場會”架起干群溝通“連心橋”,積極探索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理論宣講新路子,著力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尋常百姓家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建立“區(qū)+鄉(xiāng)(街道)+村(社區(qū))+小組或網格+村(居)民”的“五位一體”的“屋場會”議事模式,推動責任觸角從區(qū)、鄉(xiāng)、村延伸到居民庭院、居民小組以及每個群眾。每個屋場每季度召開一次“屋場會”,“整區(qū)推進、村村都開”,以村(社區(qū))或小組(網格)為單位,全區(qū)共設立200余個大、小屋場,方便群眾能夠就近參與其中。如在索溪峪街道,結合黨員微網格設立15個文化小廣場,配齊“八個一”(一個文化骨干、一塊電子顯示屏、一面文化墻、一組燈光、一個廣播、一個監(jiān)控、一支文藝隊伍、一面旗幟),并按照“五每”“四微”要求常態(tài)化推進“屋場會”?!拔輬鰰敝苯用嫦蚧鶎尤罕?,鄉(xiāng)村干部、第一書記、鄉(xiāng)賢、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搭配組成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干部講政策、專家講理論、群眾講故事”,大家坐下來共話變化、共謀發(fā)展、化解矛盾、舒緩怨氣、解除心結,“屋場會”成了群眾最愛湊的“熱鬧”。
開會“不拘形式、不限時間、不定調子、不打板子”,座談會、篝火會、茶話會、夜談會等“屋場會”的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把會議搬出固定空間,在村民小組、大屋場、空坪地、村民聚集地隨時都能開;感興趣的可以多聽聽,有事要忙也可以先行退場,群眾可以隨時參會、離會;人人能發(fā)言、發(fā)言不限時長,讓群眾敞開心扉。
建立“吸引群眾靠活動、教育群眾靠心動、凝聚群眾靠行動”的“三動”工作法,圍繞“三大攻堅戰(zhàn)”、全域旅游和鄉(xiāng)村振興等中心工作,聚焦基層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針對不同服務對象開展“菜單式”宣講,把“屋場會”與志愿服務活動、與“文藝輕騎隊”相結合,通過歌舞、小品、戲曲、志愿服務等形式把政策理論講得更形象生動,讓群眾樂意聽、聽得懂、用得上,讓群眾在輕松娛樂中接受教育,讓黨的政策方針在基層入腦入心。
將“屋場會”與“好人故事會”相結合,篩選5名“湖南好人”“道德模范”組成好人宣講團,在“屋場會”上分享自己的好人故事,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說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向廣大基層群眾講述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的重要性,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正氣,進一步推動榜樣力量轉化為廣大群眾“學模范、做好人”的行動自覺,使群眾的心靈得到洗滌和凈化,不斷促進居民文明素質提升,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按照“講、聽、評、演、辦”開好“屋場會”。加強與群眾溝通交流,及時掌握社情民情,由村(居)第一書記負責填寫“屋場會”活動記錄表、匯總表,把“屋場會”主題內容、摸排及收集困難問題等,通過“現(xiàn)場解決一批、解釋說明一批、協(xié)調處理一批、集中上報一批、反饋匯總一批”的形式解決合理訴求,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以切實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截至目前,摸排及收集困難問題308個,解決困難問題118個?!拔輬鰰睘槔习傩铡皳窝保鰪娏巳罕娦判暮偷讱?,也使武陵源區(qū)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會”出了新意和人氣,“會”出了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