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
自2018年以來,我們射陽縣抓住參與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需求導向,主動創(chuàng)新作為,積極探索縣域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路徑。作為縣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總隊長,我覺得做好志愿服務應當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更好地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走進群眾身邊、走進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心里,推動實現(xiàn)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域化、全員化、全效化。具體要突出“三個精準”:
一是精準把握群眾需求。堅持一線工作法,常態(tài)化深入縣中心、鎮(zhèn)所、村站、文明實踐示范點和社會志愿服務組織走訪調研,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通過召開縣委常委會、縣四套班子例會和文明實踐聯(lián)席會議,定期研究解決新型農(nóng)村社區(qū)文明實踐站(點)建設等問題。堅持用好兩個“平臺”,在用好志愿江蘇服務平臺的同時,我們和江蘇有線聯(lián)合打造了射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智慧云平臺。平臺實現(xiàn)“線上+線下”文明實踐活動同步開展、無縫對接。群眾可通過射陽有線電視端、“文明射陽”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多種渠道進行點單、求助、志愿者注冊等操作。后臺管理人員根據(jù)活動需求,第一時間統(tǒng)籌調配資源、組織活動,第一時間將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堅持融合推進,將文明實踐與基層黨建、鄉(xiāng)村振興、社會治理、文明創(chuàng)建等相融合,結合“主題黨日”等活動,2020年深入挖掘基層現(xiàn)實問題和群眾現(xiàn)實需求5.6萬條,梳理核準需求點位后,調配志愿服務人員進點入位進行貼身服務,群眾滿意率超過96%。
二是精準貫通陣地資源。堅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以縣中心為樞紐,建立涵蓋2143個載體的10類平臺,按照有辦公場所、活動計劃、志愿隊伍、配套教材、檔案臺賬、實踐成效“六有”建設標準,鞏固提升實踐中心、所、站、點建設。融合縣里淮劇團、雜技團、院士工作站、公共閱讀示范點、鄉(xiāng)村少年宮、紅色文化傳習所等45項基層公共服務陣地,在各鎮(zhèn)區(qū)、村居、社區(qū)、市級以上文明單位、縣城重點區(qū)域建成黨性教育基地、好人一條街、養(yǎng)老服務中心等6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300個志愿服務驛站、435處“有愛射陽·最美鶴鄉(xiāng)”榜、392個道德講堂,形成陣地全覆蓋、資源多渠道、活動常開展、群眾齊受益的良好工作模式,確保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扎實有效。
三是精準開展實踐活動。推行群眾點單、縣鎮(zhèn)配單、中心派單、團隊接單、群眾評單閉環(huán)服務模式。按照“一月一主題,一周一計劃”要求公示活動計劃,先后開展“清明祭英烈”“文明實踐·好人同行”等各類活動,服務1.6萬(場)次。全縣發(fā)掘培植4968戶“文明實踐中心戶”。在組織集中活動同時,推動構建“微課堂”“微實事”“微公益”“微服務”的“微實踐”綜合體。堅持活動項目化,以爭創(chuàng)“示范所(站)”“品牌項目”“示范課堂”“先鋒隊伍”四個先鋒示范為抓手,全縣形成“農(nóng)民小課堂”“漁家紅碼頭”等45個特色項目。在第五屆江蘇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上,“藍紙鶴”關愛未成年人項目獲銀獎,受到中央和本省有關部門領導的肯定。
我們在試點工作中感悟到,只有讓文明實踐站、點覆蓋全縣城鄉(xiāng),志愿服務團隊得以整合,服務項目進行統(tǒng)籌,文明實踐才能真正落地。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我們堅持既要建好,又要管好、用好,著力打造全縣志愿服務”一盤棋”。我們通過“精準滴管”,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志愿服務,讓干部辦實事、專家講理論、能人傳經(jīng)驗、好人教品行、文藝工作者送文化成為常態(tài),努力打造一支群眾身邊不走的志愿服務隊,讓文明實踐活動無處不在。
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今后我們將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城鄉(xiāng)基層單位落地生根這一首要政治任務,著力實現(xiàn)由多點發(fā)力向系統(tǒng)集成突破,由外延拓展向內涵豐富突破,由探索試點向定型模式突破,努力打造鄉(xiāng)風文明和道德風尚建設樣板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