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第一人民醫(yī)院(321200)
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R-HPV)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獨立危險因素[1]。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維護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門戶,其中陰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HR-HPV感染與陰道微生態(tài)失衡有關,兩者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共同導致宮頸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育齡期女性中[2]。女性不同生理時期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存在差異,絕經后女性由于卵巢卵泡已經耗竭,嚴重缺乏雌激素,陰道微生態(tài)趨于菌群抑制狀態(tài)[3],絕經后HR-HPV感染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是否等同于育齡期女性尚需研究證實。本研究分別從形態(tài)學和功能學兩個方面探討絕經后HR-HPV感染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變化。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就診的絕經后女性HR-HPV DNA檢測陽性98例為絕經后HPV陽性組,陰性120例為絕經后HPV陰性組;HR-HPV DNA檢測陽性的育齡期女性120例為育齡期HPV陽性組。絕經后定義符合相關標準[4],年齡55~65歲,育齡期女性年齡25~40歲,HPV陽性者均同意行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排除標準:①育齡期女性存在卵巢功能儲備不良或卵巢早衰;②近6個月應用過雌孕激素、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類藥物;③近1個月應用陰道用藥治療;④妊娠期或哺乳期;⑤宮頸創(chuàng)傷性治療史;⑥除宮頸外其他器官惡性腫瘤。本研究方法通過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陰道微生態(tài)檢測:取膀胱截石位,窺器暴露宮頸,兩根干棉簽于陰道側壁上1/3處取陰道分泌物,其中一根取材后的干棉簽置于盛有少量生理鹽水的試管內,另一根棉簽于清潔干燥的載玻片上均勻涂抹,由檢驗科醫(yī)師統(tǒng)一檢測,陰道微生態(tài)形態(tài)學檢測指標:陰道PH值(正常范圍3.8~4.5)、清潔度(I~Ⅳ)、細菌性陰道病(BV)、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滴蟲陰道炎(TV)。陰道微生態(tài)功能學檢測指標:過氧化氫(H2O2)、白細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SNA)、β-葡萄糖醛酸酶(GUS)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陰道微生態(tài)檢測指標評價標準參照《陰道微生態(tài)評價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HR-HPV DNA檢查及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用HPV及TCT專用刷常規(guī)取材,由檢驗科醫(yī)師及病理科醫(yī)師分別對標本進行分析,HR-HPV DNA檢測方法采用二代雜交捕獲技術,分型為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一種HPV亞型陽性視為HPV單一感染,≥2種的HPV亞型陽性視為 HPV多重感染。TCT采用柏氏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系統(tǒng),按照國際癌癥協(xié)會(NCI)推薦的子宮頸細胞學Bethesda分類系統(tǒng)(TBS)的標準。陰道鏡下活檢:陰道鏡放大倍數10~40倍,利用醋酸和碘實驗,對可疑病灶進行多點活檢,絕經后女性均行頸管搔刮術,組織標本送病理科檢查。
應用SPSS 23.0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絕經后HPV陽性組年齡(58.2±6.0)歲,體質指數(BMI)(21.9±3.1)kg/m2;絕經后HPV陰性組年齡(57.8±6.0)歲,BMI(21.5±3.5)kg/m2;育齡期HPV陽性組年齡(34.4±6.2)歲,BMI(21.6±3.9)kg/m2。絕經后兩組年齡、BMI無差異(P>0.05),但兩組年齡均大于育齡期組(P<0.05),BMI無差異(P>0.05)。絕經后HPV陽性組中,活檢病理≥HSIL49例,年齡(58.0±6.5)歲,BMI(21.8±4.2)kg/m2;活檢病理≤LSIL49例,年齡(58.0±4.3)歲,BMI(22.0±6.7)kg/m2,年齡及BMI比較無差異(P>0.05)。絕經后HPV陽性組中,HPV單一感染63例,年齡(57.6±5.6)歲,BMI(21.6±4.2)kg/m2;HPV多重感染35例,年齡(58.2±7.3)歲,BMI(21.9±5.5)kg/m2,年齡及BMI比較無差異(P>0.05)。
絕經后HPV陽性組,TCT檢查,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細胞(NILM)8例(8.2%)、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11例(11.2%)、不除外高度病變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H)12例(12.2%)、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22例(22.5%)、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35例(35.7%)、宮頸癌10例(10.2%);陰道鏡下活檢病理結果,NILM 8例(8.2%)、ASCUS 8例(8.2%)、ASC-H 10例(10.2%)、LSIL 23例(23.5%)、HSIL 36例(36.7%)、宮頸癌13例(13.3%)。TCT結果與活檢病理符合72例(73.5%),活檢病理升級18例(18.4%)。
絕經后HPV陽性組PH值≥5.0、清潔度Ⅲ~Ⅳ、BV、H2O2陽性、SNA陽性、GUS陽性比例均高于絕經后HPV陰性組,低于育齡期HPV陽性組(P<0.05); VVC、TV、LE陽性、NAG陽性比例低于育齡期HPV陽性組(P<0.05),但與絕經后HPV陰性組VVC、TV、LE陽性、NAG陽性比例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陰道微生態(tài)特點[例(%)]
分組例數H2O2陽性LE陽性NAG陽性SNA陽性GUS陽性絕經后HPV陰性組12011(9.2)15(12.5)5(4.2)18(15.0)11(9.2)絕經后HPV陽性組9840(40.8)a10(10.2)6(6.1)29(29.6)a24(24.5)a育齡期HPV陽性組12080(66.7)ab67(55.8)ab55(45.8)ab52(43.3)ab39(32.5)abχ283.82277.04382.07122.26319.647P<0.05<0.05<0.05<0.05<0.05
在絕經后HPV陽性組中,活檢病理≥HSIL女性PH值≥5.0、清潔度Ⅲ~Ⅳ、BV、H2O2陽性、SNA陽性比例高于活檢病理 表2 絕經后HPV陽性女性不同活檢病理結果者陰道微生態(tài)[例(%)] (接下表) HPV多重感染組PH值≥5.0、清潔度Ⅲ~Ⅳ、BV、H2O2陽性、SNA陽性、GUS陽性比例高于HPV單一感染組(P<0.05);HPV多重感染組與HPV單一感染組之間,VVC、TV、LE陽性、NAG陽性比例無差異(P>0.05),見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BV、H2O2陽性、SNA陽性是絕經后女性HPV多重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PH≥5.0、清潔度Ⅲ~Ⅳ與絕經后女性HPV多重感染無相關性(P>0.05)。見表4。 表3 絕經后HPV單一與多重感染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例(%)] 分組例數H2O2陽性LE陽性NAG陽性SNA陽性GUS陽性單一感染 6318(28.6)6(9.5)2(3.2)10(15.9)9(14.3)多重感染3522(57.9)4(10.5)4(10.5)19(50.0)15(39.5)χ210.9490.0892.66715.9349.932P0.0010.7650.102<0.050.002 表4 絕經后女性HPV多重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是由陰道微生物菌群、內分泌調節(jié)系統(tǒng)、陰道解剖結構及局部黏膜免疫共同組成的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陰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維持陰道微生態(tài)穩(wěn)定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陰道微生物菌群種類多樣,以乳酸桿菌為優(yōu)勢菌,產生的細胞毒素可通過促進細胞凋亡來抑制宮頸癌細胞[6]。陰道乳酸桿菌減少、菌群失衡、PH值上升有利于其他病原體生長,增加宮頸HPV感染風險[7]。HPV感染的女性BV、VCC發(fā)病率升高,且乳酸桿菌較少女性HPV清除較慢易形成持續(xù)感染[8]。在HPV感染者中,陰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及酶可能加速宮頸病變的進展,促進了宮頸HSIL和宮頸癌的發(fā)生,其中包括H2O2、LE、SNA、GUS和NAG[9]。 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雌激素的影響。雌激素促進陰道上皮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增生,陰道黏膜層變厚,從而提高陰道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還可以促進乳桿菌分解糖原形成乳酸、H2O2等,維持陰道菌群平衡,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10]。絕經后期女性機體缺乏雌激素,陰道微生態(tài)菌群失衡,導致抵御能力下降,故絕經后HPV感染的女性中,宮頸HSIL和宮頸癌的發(fā)生率高于育齡期HPV感染女性[11]。國內有學者[12]發(fā)現絕經后HPV感染的女性中,隨著宮頸病變級別的升高,陰道菌群密集度異常率增加,正常菌群數量下降,菌群抑制比例上升。高危型HPV老年患者陰道內惰性乳酸桿菌、卷曲乳酸桿菌和加氏乳酸桿菌明顯降低,念珠菌陽性發(fā)生率明顯升高[13-14]。 本研究發(fā)現絕經后HPV陽性的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指標有異常改變,主要表現為BV、H2O2、SNA、GUS的陽性率升高,說明絕經后HPV陽性的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菌群乳酸桿菌過低,厭氧致病菌及大腸埃希菌過度增殖,BV陽性率升高,但陰道微生態(tài)指標異常程度不如育齡期女性明顯,考慮原因可能與絕經后女性陰道菌群本身處于抑制狀態(tài)有關。在絕經后HPV陽性女性中,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病理≥HSIL的婦女陰道BV、H2O2、SNA陽性率高于活檢病理 總之,對于絕經后HPV陽性女性,需關注陰道微生態(tài)菌群失調情況,結合絕經后女性陰道菌群狀態(tài),積極糾正菌群失調可能有利于延緩宮頸病變進展。2.5 絕經后HPV單一感染與多重感染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特點
2.6 絕經后女性HPV多重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