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霞
廣西有色地質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原因,在語文學習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動力更多地取決于對學科的興趣。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興趣,就有強烈的求知熱情,學習主動,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喜歡學習。我在語文教學中,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來組織教學,發(fā)揮他們的個性特征,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小學生的認知屬于表象思維,傳統(tǒng)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起來很抽象,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媒體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看得見、聽得著的逼真的教學情境,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作用下,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知,學習起來輕松、容易,學生自然有興趣。多媒體是利用信息網絡科技,集合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營造的學習氣氛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例如,我在教學《鹿和狼的故事》一課時,用多媒體制作了美麗的風景圖畫,使學生欣賞到課文中描述的樹木、河流,這樣他們就會直觀地加深對松杉蔥郁、生機勃勃等詞語的理解。在美妙悠揚的音樂中,仿佛置身其中。然后畫面一轉,出現(xiàn)花木凋零、林地裸露、狼骸遍地、病鹿茍延殘喘的畫面,在強烈的對比中給學生造成了極大震驚,有了想學習下文的欲望。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可能再是以前那種"只讀圣賢書”的老學究,語文作為信息的載體,日益廣泛地深入滲透到一切科學領域、生產領域和生活領域。語文教師要進-步研究和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基礎工具作用,從而加強對其他各學科知識的研究和聯(lián)系,成為雜家學者,這在現(xiàn)代化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課外知識的串講,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學習的勁頭油然而生。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用“一言堂”“M滿堂灌”,讓學生學習非常被動,會養(yǎng)成依賴教學的習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沒有活力,成為學習的“木偶”。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角色,讓學生活潑地參與學習活動,豐富他們的學習形式,使他們感受無窮的樂趣。例如,開展“一事一議”活動,讓學生寫一篇小小的短文,范圍題材不限,每天讓學生在上課前五分鐘登臺朗讀自己寫的作文,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在課下就會認真寫作。通過做游戲學知識,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活動,把知識的內化在表演中無意識地完成,不需要死記硬背,讓學生在愉悅地投入狀態(tài)中創(chuàng)新學習,學玩結合,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組織語文課文小組活動,如朗誦比賽、故事沙龍、開設閱讀角、手抄報等。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磁場,奉引著學生的學習心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fā)揮他們的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可以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情境下,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開發(fā)他們的智慧潛能,從而更快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并在獲得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綜臺、抽象、想象、推理等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逐步形成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以真正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構建新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帶著一種激動的、輕松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體驗到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快樂。教師要以滿腔的熱忱對待學生,以無私的師愛幫助學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情緒鼓舞學生,以崇高的責任感關注學生,以期待的目光激勵學生,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體驗到教師的愛給他們帶來了知識的豐收,思想的充實,能力的提高,從而表現(xiàn)出對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學生最終實現(xiàn)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發(fā)展,由“我學會”向“我會學”發(fā)展。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坝行虻恼n堂教學是保證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要嚴格對學生的管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例如,教師上課,在講臺站定后,班長喊起立,之后教師說:“坐下”。這個間斷的程序實際上是提起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心思放到課堂學習上。學生上學不遲到、不早退,有事情要寫請假條,先獲得教師的批準。下課鈴響后,要讓教師先走出教室,學生再按順序出去,不能你爭我搶,亂如"一窩蜂”。學生課上聽講要認真,緊跟教師的思路,按照教師的要求做筆記,積極回答問題,不懂的地方要多問。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站姿、坐姿和看書、寫字姿勢的糾正,要求站直站正,看書寫字時,堅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學生視力。對于教師來說,要遵守學校的管理規(guī)范。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如能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調劑課堂教學的氣氛和節(jié)毒,便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一種形式,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猜謎語,再導入新課。如我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先讓學生猜一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白胖子?!案嬖V學生這個謎底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導入對"落花生”的學習,過渡自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進一些兒歌,并加以誘導。如有位教師講詞語的正確搭配,開始時先念了一首兒歌:"小槐樹,結櫻桃,楊柳樹上結辣椒;吹著鼓,打著號,抬著大車拉大轎;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你說可笑不可笑?”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說,感受到語言的應用,初步體會到正確搭配詞語的重要。教師接下去講課,效果當然好。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后續(xù)學習,教師要把搞好教學當成一項重要的任務,務必要為小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獲得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