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河南工業(yè)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活躍,喜愛運動,容易受體育精神感染?;诟咝4髮W生的特點,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在高校整體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促進高校素質教育、培養(yǎng)優(yōu)良校風以及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有必要正確認識高校體育文化的作用,進一步發(fā)揮其功能。
高校體育文化與整個社會文化息息相關,是社會背景下的產物。一方面,它受經濟基礎影響,是整體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遵循高校教育規(guī)律,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對于高校體育文化的理解,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首先要理解高校體育文化和社會上的體育文化最重要的區(qū)別,即高校體育文化是高校范圍內的文化,其次是要理解高校體育文化不是單一的,而是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在校園中傳達、沉淀出來的精神和氛圍,最后要理解高校體育文化是文化的一種,其內容是文化層面的,主要有體育價值、體育精神、體育觀念、體育道德等。由于文化這一概念的復雜性,所以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也具有復雜性,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體育文化中的核心本質,即體育價值觀,例如“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永不放棄”等;第二層是有關高校體育文化的制度,包括體育活動的舉辦、體育比賽的策劃等;第三層是物質層面,例如體育館、體育標志、環(huán)境和場所的營造等[1]。
1.普遍性
高校體育文化是經過長時間的體育活動實踐沉淀下來的傳統(tǒng)和精神,是高校文化的重要財富。不可否認,高校體育文化在內涵上來講有其獨立性,但是高校體育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到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組織一次高校足球比賽,從學校管理人員到學生都會參與,社團要圍繞足球比賽開展各種活動,高校要做好相關管理和安保措施,學生自發(fā)組建啦啦隊等,體育文化普遍存在于校園生活和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如果是有一支高水平的校隊,還能成為整個學校的一個名片。
2.動態(tài)性
高校體育文化與社會文化的最大不同是主體的不同,高校體育文化的塑造者和參與者主要是大學生,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的特點是充滿活力與朝氣,因此高校體育文化具有動態(tài)性,是“運動”著的文化形態(tài),即不斷創(chuàng)新和永不停滯。此外,高校體育文化的動態(tài)性,還體現在流行項目的變化上,社會上比較流行的體育項目會很快在高校發(fā)展起來,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注入新力量。因此,高校體育文化的客觀形態(tài)、主觀意識是一直處于流動和變化之中的,有很強的動態(tài)性。
3.娛樂性
高校體育文化在高校文化中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種體育文化,不是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的,更多的是客觀的身體運動和動作符號。體育本身帶有娛樂、放松的性質,因此高校體育文化更多的也是一種課余娛樂文化,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放松身心,緩解壓力。高校體育文化的塑造,本身就是增強學生團結互動、培養(yǎng)學生課余愛好的過程。例如,一年一度運動會的舉行,就是學生感受體育文化、增進彼此交流、宣泄不良情緒的平臺。保留體育的娛樂性,也可以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其中,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2]。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最佳效果就是在高校中營造出一種體育文化氛圍,大學生在這種氛圍之中可以培養(yǎng)運動的習慣、健全人格發(fā)展,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大學生處于人格的形成期和發(fā)展期,高校在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人才方面有著重大責任和義務。體育文化的建設,能夠利用體育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提高學生抗壓能力和正確認識失敗的能力,利用體育精神教會學生遵守體育道德,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與網絡和手機,淡化了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自己也成為手機的“奴隸”,變得冷漠、麻木,大學校園充滿了浮躁和功利,導致畸形發(fā)展。在這樣的情形下,體育文化的育人作用就更顯得彌足珍貴。高校體育文化通過體育傳統(tǒng)活動或者有計劃的安排,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讓參與其中的大學生都能夠暫時離開網絡和手機,與同學老師一起感受體育文化的魅力。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不但讓大學生強身健體,還滿足大學生對于健、力、美的要求。因此,高校體育文化有著強大的育人作用,可以同時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和體育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的意識[3]。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滿足社會主義發(fā)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體育文化的導向作用就是激發(fā)大學生內心的渴望,把他們對于人生的規(guī)劃和成功的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欲望等轉化為具體的目標、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為大學生在自我價值實現的道路上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文化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勵人們前進,高校體育文化的作用就是激勵學生不斷前進,構成校園文化的動力機制,成為學生前進的力量源泉。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旺盛,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導,就會出現偏差,體育文化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大學生,引導他們樹立具體目標,并為了實現目標而堅持不懈。例如,在一些比賽中,運動員即使受傷也還是會堅持到終點,在一些足球比賽中,不到最后一刻運動員就堅持不放棄。這些體育精神會感染到大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奮斗觀,正確的看待失敗和挫折。此外,體育文化還能讓大學生認識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必須要遵守社會規(guī)范,恪守道德標準,在規(guī)則之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團隊精神是體育文化的重要基因,高校體育文化的建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團隊意識,形成強大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大學生擁有愛護集體、愛護學校的意識。這種凝聚作用讓大學生重新審視自我和集體的關系,讓他們自覺的把自己的生活、學習看作集體的一部分,把集體看作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體。例如,學校代表參加比賽的時候,大學生會自覺團結在一起,自發(fā)的為本校學生加油助威,這樣的凝聚力勝過千萬句宣傳話語。推而廣之,大學生在大學校園的這種凝聚力,會讓大學生自發(fā)的將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看作命運共同體,國家的理想和追求和自己息息相關,增加了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愛國意識,也激發(fā)了大學生的責任感。
打造優(yōu)良的高校體育文化,能夠形成朝氣蓬勃的校園文化,在這樣的氣氛的影響下,可以激勵學生對于成功的渴望,讓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勇敢拼搏。例如,通過舉行一系列的體育比賽,讓參與其中的運動員本人,以及觀看比賽的學生,都能感受到賽場上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這樣的激勵,能夠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將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和進取精神、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帶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來,進而激發(fā)斗志,不斷進取。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4]。
當前社會環(huán)境復雜多變,廣大師生面臨眾多壓力,緊張的科研工作和學習任務讓他們精神緊張,很多大學生都被學習、考研、就業(yè)等問題困擾,倍感焦慮。高校體育文化的打造,可以豐富大學師生的課余生活,緩解壓力和疲勞,保持身心健康。體育項目一般都是比較休閑的,具有很強的娛樂功能,師生參與體育活動,即使不親自上場比賽,觀賞比賽也可以暫時忘掉學習和壓力、放松身心,進而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很難想象,沒有體育活動的大學校園將變成怎樣的校園,大學校園離不開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它是大學的加油站,疲憊的師生在這里得到娛樂、休憩。
高校體育文化不能只建立在口頭上,一定要多方面配合,形成多元保障。例如,制定學校層面的時間計劃表,要求學校各個單位集體定期開展體育活動,班級、院系、學校等層面都要定時組織體育活動。在管理上,學校要成立專門的體育辦公室,由主管副校長親自擔任主任,對外聯系校外體育協會,開展社會體育活動,例如馬拉松比賽;對內組織各種體育活動,為學校各項體育活動提供經費、場地、設施,做好后勤和安保工作。此外,要抓好各種體育社團組織的建設,大學生社團在大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學校要做好引導工作,引導大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形成體育文化氛圍[5]。
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宣傳的力量,為了打造體育文化氛圍,吸引更多學生報名參加或者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學校應開拓宣傳渠道,激發(fā)大學生參與熱情。例如,可以設立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在微博和公眾號上進行宣傳;還可以粘貼海報,設置橫幅;在校園廣播中進行廣播和宣傳,設立校園廣播體育專欄,專門播報體育信息。此外,學校官網、網絡論壇等都可以成為宣傳渠道。通過宣傳,一方面讓更多學生感興趣,另外一方面也是營造體育文化氛圍的手段和方法。
體育活動具有娛樂性的同時,還有競技性,打造一支高水平運動隊,有助于提高本校學生對體育的關注,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學生在觀看本校運動隊的比賽時,能夠喚起學生心中的集體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增強凝聚力。例如,北京理工大學的足球隊屢屢在大學生聯賽中獲得好成績,這樣的一支足球隊不僅讓學生倍感自豪,而且還引領了學校的運動潮流,在學校里營造了濃厚的足球運動氛圍。又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女子籃球隊,同樣格外受到關注,在學校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氛圍[6]。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世界越來越多元化。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的擴大高校體育文化內涵,不斷加深對高校體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去建設高校體育文化,使之能夠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廣大師生身心健康,更好的培養(yǎng)人才,更好的成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