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杰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很向往快樂養(yǎng)育,認為孩子快樂就好,要追尋他的天性,我們可以把這種模式叫作“散養(yǎng)”。
散養(yǎng)的核心是發(fā)揮孩子自然的天性,讓孩子自由成長。這個出發(fā)點很好,但是如果用錯方法,就會讓孩子的成長偏離軌道。
有一次我看到幾個孩子在小區(qū)里玩滑梯,一個3歲多的小女孩先滑下來,然后一直坐在滑梯口不走,上邊那些大孩子著急要滑下來,就有孩子大聲喊:“小妹妹,你讓開,我們要滑下來!”可小女孩就是不肯走。
有個大孩子朝她的媽媽喊:“阿姨,您讓小妹妹起來,我們要滑下去?!?/p>
結果這個小女孩的媽媽說:“沒事,你們滑下來吧,你們踹她兩次,下次她就不坐在那兒了?!?/p>
這就是散養(yǎng)中最常見的問題:該教孩子規(guī)矩的時候不教,孩子沒有及時學會游戲規(guī)則,不知道敬畏規(guī)則,以后在學校教育中就會遇到困難。
當這個孩子坐在滑梯下面不肯動的時候,她眼中是看不到全局、看不到規(guī)則的,這時候媽媽就一定要引導孩子去看懂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
媽媽要走過去指引她向后看,并說:“看,上面有三個大姐姐,她們要滑下來,我們站在旁邊讓姐姐們滑下來?!边@樣她就明白這個規(guī)則不是不讓她坐在滑梯口玩,而是,她從滑梯口讓開,別的孩子才能滑下來。這樣孩子以后就知道怎么玩滑梯了,她的心里就會有很強的勝任感,當她做到的時候,內(nèi)心會很自豪。
散養(yǎng)本來的意思是“不要拔苗助長,要讓孩子自然地看到社會規(guī)則的內(nèi)涵,然后按照規(guī)則去做”。
如果家長只片面地說快樂和天性重要,而規(guī)則不重要,那就麻煩了。孩子對規(guī)則沒有敬畏感,到了小學會很難適應。
一位媽媽說:“我家孩子上課總是說話,被老師叫起來批評,還不聽,于是老師找了家長?!?/p>
我問這位媽媽:“孩子被叫起來批評時是什么感受?”
她說:“沒什么大不了,就當是坐累了站一會兒,老師又不能拿他怎么樣?!?/p>
我再一問,發(fā)現(xiàn)媽媽對孩子從小的教育理念就是:兒子,你是最重要的、最棒的,別人怎么評價你無所謂,做你自己就好。
當孩子在課堂中表現(xiàn)得沒規(guī)矩時,到底要怎么辦呢?
首先,要讓孩子敬畏規(guī)則。這樣孩子被批評后,想的就不是自己丟不丟臉,怎么掩飾的問題,而是站在老師的角度看,了解老師要他做什么。要讓他明白“上課不說話”這個規(guī)則不是為了限制他說話,而是要求整個課堂維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懂了規(guī)則的內(nèi)涵,就有責任擔當。
其次,要讓孩子敬畏老師。如果不敬畏老師,他怎么會敬畏學習?這個敬畏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怕老師,而是在他心中認為老師的評價是重要的,老師的要求和指導是重要的。當老師說的正確時,孩子就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當老師說的有些隱晦時,父母就更要智慧地引導孩子看到老師要求背后的內(nèi)涵,讓孩子的行為符合教育的內(nèi)涵。
最后,還要讓孩子敬畏社會評價和社會比較。最常見的散養(yǎng)理念就是,“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
那么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要不要讓孩子重視老師的評價,要不要跟別人的孩子比呢?要。因為兒童階段,孩子的自我評價是建立在外在評價基礎之上的,孩子需要通過成人的評價和與同伴的比較來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形成關于自我的評價。
在看待他人評價時不能只看“好”或“壞”這樣二元對立的評價,要看好行為好在哪里,如何堅持;不好的行為如何改進。
比如我們要夸孩子閱讀好,就要說:“今天去開班會,你們老師說你們班有幾個孩子閱讀很好,有你哦?!?/p>
目的不是說老師夸她閱讀比別人好,而是要告訴她下面這一句:“老師說你們這幾個孩子,知識面別廣,而且用詞特別豐富,每次回答問題特別出彩,讓老師都覺得很驚訝?!?/p>
孩子一聽就明白了,自己愛閱讀的好處是知識面廣、語言豐富,那她以后要更好地閱讀。
比較中不能盯著別人家的一個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誰強誰弱,要跟群體比,或看到某個孩子的某個長處,再去比較、模仿。
比如在比較中,班上有個叫亮亮的孩子數(shù)學好,總是考滿分,我們不能對自己孩子說:“你看人家亮亮,每次都滿分,你能不能拿個滿分回來?”這只會增加孩子的嫉妒,孩子什么都學不到。你要說:“你們班亮亮每次數(shù)學都考滿分,媽媽很好奇他是不是有什么特別好的方法或習慣,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
評價和比較特別重要。千萬不要跟孩子說,誰怎么看你都不重要,成績好壞都無所謂。如果從小誰怎么看他都無所謂,成績好壞無所謂, 那長大以后對他來說什么是有所謂的呢?
敬畏評價和比較不是讓孩子只盯著教師是否夸獎他,成績是否比別人好,而是讓孩子學習并具備那些能夠讓他更卓越的行為品質(zhì),形成適應未來發(fā)展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所以散養(yǎng)的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學會敬畏規(guī)則。
敬畏規(guī)則不是讓孩子懼怕,不是限制孩子的行為,而是讓孩子了解規(guī)則的內(nèi)涵,就像是游戲時掌握了游戲的玩法會前進得更快,甚至可能革新玩法,引領同行者一樣。學習時掌握了學習的規(guī)則才會學得更好,才能夠去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取得卓越的成績。
(摘自《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浙江教育出版社,磨鐵圖書 出品)